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海洋学   17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The effect of water temperature on gut mass and digestive enzyme activity in sea cucumber Apostichopus japonicus, including relative gut mass (RGM), amylase, lipase, pepsin and trypsin activities were studied at temperatures of 7, 14, 21, and 28°C over a period of 40 days. Results show that RGM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fter 40 days at 21°C and markedly decreased over the whole experiment period at 28°C; however, no significant effect of duration was observed at 7 or 14°C. At 14°C, trypsin activity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over 10 and 20 days, then increased; amylase and trypsin activity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fter 40 days at 28°C. However, no significant effect of duration was found on amylase, pepsin or trypsin activities in the other temperature treatment groups. At 28°C, lipase activity peaked in 20 days and then markedly decreased to a minimum at the end of the experiment. On the other hand, pepsin activity at 28°C continuously increased over the whole experimental period. 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 showed that sea cucumbers on day 40 in the 21°C group and in the previous 20 days in the 28°C group were in the prophase of aestivation. At 28°C, sea cucumbers aestivated at 30–40 days after the start of the experiment.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the digestion of A. japonicus is comparatively weak within a specific range of water temperatures and aestivation behavior is accompanied by significant changes in RGM and digestive enzyme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12.
刺参体壁脂肪酸组成的季节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菲  杨红生  许强 《海洋科学》2009,33(4):14-19
对不同季节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体壁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刺参体壁的脂肪酸组成和相对质量分数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在秋季和冬季,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相对质量分数最高,其次是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饱和脂肪酸(SFA)的相对质量分数最低;春季MUFA的相对质量分数最高,其次是PUFA和SFA;夏季MUFA的相对质量分数最高,其次是SFA,PUFA的相对质量分数最低.在所有季节,相对质量分数最高的SFA和MUFA分别是16:0和16:1n-7,相对质量分数较高的PUFA是20:5n-3,20:4n-6和22:6n-3.n-3PUFA与n-6PUFA相对质量分数比值在1.87~2.42之间,冬季和春季显著高于夏季和秋季(P<0.05).  相似文献   
13.
城镇地籍调查成果的分析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宽甸满族自治县城镇地籍调查成果进行了分析,从而阐述了城镇地籍调查成果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以及在房产管理、城镇规划建设和政府决策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微塑料在海洋中的分布、生态效应及载体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微塑料通常被定义为最大尺寸小于5 mm的塑料碎片.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微塑料在海洋环境中广泛存在,引起了人们对其潜在影响的关注.由于粒径较小,微塑料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水生生物体内,沿着食物链迁移、传递,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在海洋中长期停留的微塑料会吸附环境中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和微生物等,加剧微塑料对海洋生物的毒性作用.本文综述了海洋环境中微塑料的污染特征,微塑料对海洋生物行为、生理等的影响,以及微塑料与微生物、其他污染物的相互作用和复合效应,并对微塑料对海洋环境及生物影响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自治区城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DEA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选取内蒙古9个地级市2012年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相关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C2R模型对内蒙古城市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进行有效性评价分析,结果得出内蒙古中西部城市土地利用有效值高于东部城市,并分析土地利用有效性存在差异的原因,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6.
GPS RTK技术可高精度实时得到流动站的3维坐标.文章介绍了GPS RTK技术在东北东部铁路通灌线(宽甸段)线路边桩放样中的应用,从而阐述了GPS RTK技术在线路施工放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三亚蜈支洲岛热带海洋牧场渔业资源现状及季节变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蜈支洲岛海洋牧场为海南省首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为评估蜈支洲岛海洋牧场的资源养护效果,进而为下一步海洋牧场的渔业资源科学管理提供依据。采用渔业资源水声学调查方法,对蜈支洲海洋牧场近岛人工鱼礁区及海棠湾湾区的渔业资源现状及其季节变动进行了研究。2019年4月、8月、12月进行了3次调查,结果显示:4月近岛人工鱼礁区域共捕获游泳生物63种,平均资源量密度为63.71 t/km2,8月、12月海棠湾湾区共捕获游泳生物68种和120种,平均资源量密度分别为8.29 t/km2和7.21 t/km2。4-12月物种多样性指数(H'')均值分别为3.532、3.478、4.414。三次调查中,鱼类优势种中多齿蛇鲻(Saurida tumbil)、短鳄齿鱼(Champsodon snyderi)、宽条鹦天竺鯛(Ostorhinchus fasciatus)均出现2次,其余种类均只出现一次。4-12月重要经济生物占总资源量的比重依次为72.46%、64.74%、57.59%。综上所述,蜈支洲岛海洋牧场近岛人工礁区及海棠湾湾区渔业资源丰富、物种多样性高,尤其是海洋牧场建设对于渔业资源的聚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仍存在重要经济鱼类少,个体较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儿茶酚胺类激素对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循环生理的影响,为贝类应对环境胁迫的生理响应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将0.2、1.0、2.0μmol/L的儿茶酚胺类激素(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注射到华贵栉孔扇贝体内,运用多普勒超声成像技术实时监测扇贝在0、5、20、40、60、180、300 min时的心率、舒张末期速度、收缩峰值速度、血流量等循环生理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注射0.2μmol/L的多巴胺和肾上腺素后,扇贝的心率相对变化率与海水对照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 0.05),而舒张末期速度、收缩峰值速度、血流量分别在注射后20、40 min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注射0.2μmol/L的去甲肾上腺素后,仅舒张末期速度在注射后5 min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注射1.0μmol/L的儿茶酚胺类激素后,扇贝各循环生理指标的相对变化率平均值在40 min前低于对照组,在60 min时高于对照组;注射2.0μmol/L的儿茶酚胺类激素后,扇贝各循环生理指标的相对变化率平均值在40 min前均低于对照组且为负值,在1...  相似文献   
19.
桑沟湾养殖栉孔扇贝食物来源研究——脂肪酸标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强  杨红生  王红  高菲 《海洋科学》2007,31(9):78-84
运用脂肪酸标志法分析了桑沟湾养殖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春、夏季食物来源组成。结果表明,桑沟湾养殖栉孔扇贝饵料组成中含有硅藻类、细菌、大型绿藻类、鞭毛藻类等饵料来源,且各种饵料来源比例具有较显著的季节变化。采样期间硅藻脂肪酸标志16:1/16:0(相对质量分数比,下同)从0.91降至0.45,表明扇贝硅藻类饵料来源比例呈逐渐下降趋势;细菌脂肪酸标志18:1n-7/18:1n-9比值从0.31升至0.90,奇数碳、支链脂肪酸相对质量分数从2.15%升至3.28%,表明扇贝细菌类饵料来源比例呈逐渐上升趋势;绿藻脂肪酸标志Σ(18:2n-6 18:3n-3)质量分数从2.78%升至5.77%,表明大型绿藻来源有机质饵料比例逐渐上升。栉孔扇贝脂肪酸组成中较高比例的DHA表明扇贝摄取了富含DHA的有机质,如鞭毛藻类、微型浮游动物等。栉孔扇贝食物来源的季节变化很可能是由水体中潜在食物来源的季节变化所导致。  相似文献   
20.
以雅鲁藏布江源区为研究对象,以Landsat5 TM图像为数据源,根据不同草地类型的波段组合特征,结合源区1∶100万植被类型图、DEM和NDVI数据,构建草地判别规则,利用决策树分类法对雅鲁藏布江源区草地类型进行遥感识别。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类型草地因其生境不同,利用不同波段组合特征进行草地类型识别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②与传统的监督分类法相比,基于波段组合特征的决策树分类法具有较高的识别精度(总体精度提高了15.4%,Kappa系数提高了0.225);③在海拔4 400~5 000 m区域内,固沙草草原面积最大,其次为矮嵩草和小嵩草混生草甸,再次为变色锦鸡儿和金露梅灌丛,藏北嵩草草甸面积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