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24篇
  免费   1855篇
  国内免费   2511篇
测绘学   1371篇
大气科学   1006篇
地球物理   1641篇
地质学   4573篇
海洋学   1340篇
天文学   107篇
综合类   608篇
自然地理   1144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169篇
  2022年   560篇
  2021年   657篇
  2020年   484篇
  2019年   620篇
  2018年   556篇
  2017年   504篇
  2016年   480篇
  2015年   530篇
  2014年   574篇
  2013年   647篇
  2012年   680篇
  2011年   682篇
  2010年   675篇
  2009年   600篇
  2008年   561篇
  2007年   509篇
  2006年   461篇
  2005年   385篇
  2004年   286篇
  2003年   181篇
  2002年   216篇
  2001年   207篇
  2000年   156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4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5 毫秒
981.
The paper relates to a motion planning algorithm for the feed support system of the 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FAST).To enhance the stability of the feed support system,the start/termination planning segments are adopted with an acceleration and deceleration section.The source switching planning adopts a combination of a line segment and focal segment to realize stable control of the feed support system.Besides,during the observation trajectory,a transition segment which is not used for observation data is planned with a required time.Through an example simulation,a smooth change is realized via the motion planning algorithm and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982.
The Xilingol Complex comprises biotite gneisses and amphibolite interlayers with extensive migmatization. Four representative samples were documented and found to record either two or three metamorphic stages. Phase modelling using thermocalc suggests that the observed assemblages represent the final stages that underwent cooling from temperature peaks, and are consistent with a fluid‐absent solidus in P–T pseudosections. Their P–T conditions are further constrained to be 5–6 kbar/680–725°C and 4–5 kbar/650–680°C for two garnet‐bearing gneiss samples, 4–5 kbar/660–730°C for a cordierite‐bearing gneiss sample, and 4–5 kbar/680–710°C for an amphibolite sample based on mineral composition isopleths, involving measured Mg content in biotite, anorthite in plagioclase, grossular and pyrope in garnet and Ti content in amphibole. The peak temperature conditions recovered are 760–790°C or >760°C at 5–6 kbar based on the composition isopleths of plagioclase, biotite, garnet and especially the comparison of melt contents between the calculated and observed. A pre‐peak heating process with slight decompression can be suggested for some samples on the basis of the core–rim increase in the plagioclase anorthite, and the stability of ilmenite. Zircon U–Pb dating using the LA‐ICP‐MS method provides systemic constraints on the metamorphic ages of the Xilingol Complex to be 348–305 Ma, interpreted to represent the post‐peak cooling stages. Moreover, metagabbroic dykes that intruded into the Xilingol Complex yield 317 ± 3 Ma from magmatic zircon, and are considered to have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for heat advection triggering the high‐T and low‐P metamorphism. Thus, the clockwise P–T paths involving pre‐peak heating, peak and post‐peak cooling recovered for the Xilingol Complex are consistent with an extensional setting in the Carboniferous that developed on a previous orogen in response to addition of mantle‐derived materials probably together with upwelling of the asthenospheric mantle.  相似文献   
983.
北极海冰消融情景下东北航道通航性能演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全球气候增暖,导致北极海冰消融加速,冰上丝绸之路的开通逐渐提上日程。本文针对2030—2070年俄罗斯8个重要港口通过东北航道到达白令海峡的通航性能,采用6种CMIP5气候模式在2种排放情景下的海冰数据,以及PC6破冰船和普通商船2种船型,分别对最优航线、通航时长、可通航里程以及通航成本4项要素进行研究。主要结论为:① 随着时间变化,各条最优通航线路逐渐集中有序,普通商船的通航能力显著提高,到2070年拥有和PC6近似相等的通航能力;② 俄港口到白令海峡间的运输时长每过10 a下降14 h,其中圣彼得堡港运输时长下降最为显著。到2070年,俄港口与白令海峡的经度差每增加1°,该港口的运输时长下降0.4 h;③ 未来50 a,东北航道可通航里程平均每隔10 a增加166 km,其中圣彼得堡港可通航里程的变化模式和平均变化模式最为相近;④ 从北冰洋港口出发的航线通航成本每10 a下降1万美元,商船在高浓度排放情景下总通航成本的下降幅度最明显。结合海冰变化情况,俄中西部港口具有巨大的资源运输潜力。本文量化并评估了东北航道在未来海冰消融情景下的通航性能演变态势,为东北航道通航以及北极港口贸易情况提供了理论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84.
丁锐  史文娇 《地理学报》2021,76(9):2174-2186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青藏高原对气候变化尤其敏感,但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农业产量的定量影响缺乏系统研究。为定量评估气候变化对西藏谷物单产的影响,本文使用气象数据与年鉴统计数据,选取了固定效应模型、差分模型和线性去趋势模型3类统计模型,分析了1993—2017年间气候变化(最低气温、降水量、生长度日和太阳辐射)对西藏县(区)级、市级和自治区3个尺度的谷物单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西藏整体对于温度(最低气温和生长度日)的敏感性大于降水量和太阳辐射。各项气候因子对西藏谷物单产的整体影响为正影响,但不同区域对气候因子的敏感程度和显著性不同。除了生长度日对于拉萨为负影响以外,最低气温、降水量和太阳辐射对于所有市均为正影响。气候趋势对于西藏整体谷物单产的影响为正影响,不同模型计算结果集中在1.5%~4.8%区间内。3类模型中固定效应模型稳定性最好,线性去趋势模型好于差分模型,差分模型在引入气候因子间的交互项后模型稳定性降低。本文有助于西藏实施更加有空间针对性的农业适应气候变化措施,以应对气候造成的青藏高原农业生态系统变化。  相似文献   
985.
地形对黄土高原滑坡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分辨率地形与影像数据的缺乏已成为研究地表现象、特征与过程的重要瓶颈。低成本无人机设备和摄影测量技术的发展,打开了地学领域获取高分辨率数据的大门,大大提高了地质灾害野外调查与灾害编目的精度与效率。本文通过无人机野外调查和遥感室内目视解译,构建了一个包含307个黄土滑坡属性的数据库。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字地形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总结归纳了黄土滑坡样本数据的分布规律,探讨了地形对黄土滑坡分布的影响,阐述了地形相对高差对最长滑动距离、滑坡周长、滑坡面积的影响,提出了基于传统经验公式拟合的滑坡规模快速预测公式。结果表明:① 滑坡规模—频率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不同最大长度、最大宽度和周长的黄土滑坡数量分布均呈现正偏态分布,而不同面积的滑坡数量分布则服从幂函数分布;② 地形对黄土滑坡发育控制作用明显,不同地形高差、平均坡度、坡形的斜坡单元滑坡发育数量差异较大;③ 地形相对高差与滑坡的最长滑距、周长和面积的拟合曲线很好地符合幂律分布规律,但不同地形区的拟合效果有所差异,黄土丘陵区拟合效果最好,黄土高原全区次之,黄土台塬区最差;④ 本文建立的黄土滑坡规模快速预测模型,为黄土滑坡灾害调查提供了经验公式支撑。  相似文献   
986.
标度律视角的城市效能测度及中国城市多维要素效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标度律”(urban scaling laws)揭示了城市系统中城市人口和城市要素间普遍存在的非线性规模缩放关系,但目前大多数城市评价忽视了这种关系,常使用人均指标比较不同规模的城市,这会导致评价结果偏差。为此,考虑城市人口和城市要素间的非线性规模缩放关系构建了要素效能指数,用以修正城市规模的影响,度量城市要素实际发挥出预期能力的程度。以城市发展不同维度上的9个城市要素为例,分别测度了2017年中国292个地级以上城市各要素的效能,识别了各要素效能的空间差异和集聚特征,分析了要素效能指数的优势并讨论了结果的政策启示。结果表明:① 9个城市要素都符合“城市标度律”,其中8个要素与城市人口呈非线性规模缩放关系;从标度律的视角测度城市效能是必要而且可行的。② 城市综合经济、商业消费和公共财政效能普遍以东部沿海地区较高;东北地区的基础教育和中西部地区的公共交通效能较低;土地和水资源禀赋较高的地区对应的效能值并不高;大部分城市的生态绿地效能较低。600万人以上的城市中,杭州、深圳、天津的各维度效能表现较均衡。③ 与人均指标评价结果的对比证明要素效能指数能够修正人口规模对城市评价的影响,对常用的总量和人均指标是有益的补充。标度律视角下的城市效能测度能够给城市人口管理和城市要素发展的决策提供明确的指导方向,同时为不同规模大小的城市提供更客观的比较标准,对国家城镇体系规划和落实中国新型城市化战略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87.
针对利用生成对抗网络模型(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GAN)重建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图像存在边缘细节信息不足和“伪影”(artifacts)现象,该文基于增强型超分辨率生成对抗网络(Enhanced Super-Resolution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ESRGAN)光学模型,重新设计生成网络上采样重建模块和结构损失函数,提出一种结构增强型生成对抗网络SAR图像超分辨率重建算法,包括特征提取、特征增强和上采样重建3个模块:在特征提取模块采用小尺度卷积层对输入SAR图像进行低层次特征提取;在特征增强模块采用多个级联残差密集块(Residual-in-Residual Dense Block,RRDB)和卷积层提取输入特征;在上采样重建模块交替使用最近邻插值(Nearest Neighbor Interpolation,NNI)和亚像素卷积(Sub-Pixel Convolution,SPC)对特征进行放大重建,使特征信息交互融合。与传统插值算法和经典深度学习重建算法相比,该算法在视觉效果和定量评价方面均有显著提升,能够在保持原网络模型重建图像内容信息不丢失的基础上,增强重建图像边缘细节信息和减缓“伪影”现象,有利于后续目标识别和灾害监测等工作开展。  相似文献   
988.
城镇化过程中,人口集疏是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的根本动力。基于四普、五普、六普及2015年人口抽样数据,从多维视角分析京津冀地区近25年人口空间分布特征与集疏态势,研究发现:①京津冀地区人口总体分布仍呈西南稠密而东北稀疏格局,交通干线沿线人口地理集中度高;1990—2015年区县尺度上数量差异加剧,且在空间上存在强相关性:人口热点分布呈现以京、津和沿海区域为轴的“T”形结构,冷点区域则小幅扩张呈“C”形结构;②1990—2015年,京、津两市人口集疏空间表现出明显圈层特性,且人口扩散表现“核心-边缘”特性;河北各市人口集中在市辖区,且其周边区县人口流失程度呈阶段性加重。③综合城市规模等级与行政等级视角,城市规模与行政等级挂钩,城市行政等级越高其人口规模越大,人口集聚能力越强;主体功能分区视角下,开发区人口份额在提高,生态功能区人口份额在下降;京津冀地区人口集疏空间在2010年后发生转变,向沿海地区集聚趋势突出,表现出显著临海性。  相似文献   
989.
中国西南地区面临着因缅甸内战和毒品经济产生的跨国影响而形成的恶劣的地缘政治环境。通过文本分析法,本文聚焦缅甸内战和毒品经济,在分析缅甸内战历史和现实致因、缅甸毒品经济起源与发展的基础上,从地缘政治学视角,揭示了缅甸内战与毒品经济之间的相互关联。本文试图回答的问题是:缅甸内战状态下的毒品经济为何在缅甸蔓延?毒品经济又如何加深缅甸内战并阻碍内战的终结?缅甸内战与毒品经济相互纠缠,即缅甸内战不是由毒品经济利益所触发,但缅甸内战刺激了鸦片种植和催生了畸形的毒品经济,而毒品经济重塑了缅甸联邦政府与少数民族地方武装等各方利益,从而为缅甸内战解决蒙上了阴影。  相似文献   
990.
城市风环境是城市微气候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对分析城市热岛效应、空气流通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郑州市市区为例,使用1971—2018年气象观测数据、2018年建筑分布数据(OSM)和2016年资源三号卫星数据作为数据源,通过运用气象学和GIS技术结合的方法,探究潜在通风廊道,科学量化城市形态对风环境的影响。研究首先借助WindNinja软件,对城市背景风环境进行模拟分析,该计算方法提高了风道定位的精度。然后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制作了数字高程模型(DSM),结合OSM计算下垫面地表粗糙度。进一步借助ArcGIS软件,利用最小成本路径法(LCP)确定城市潜在通风廊道的位置。结果表明:① 郑州市近年来平均风速缓慢下降,平均每10年下降0.26 m/s;全年主导风向东北风进入城市后受城市形态影响在京广铁路线附近以西逐渐转为东北偏东风,其中在京广快速路以东风速较高,在京广快速路以西风速较低;② 金水区西部、中原区、二七区以及管城区的地表粗糙度较高,通风环境较差;金水区东部和惠济区的地表粗糙度较低,通风环境较好;③根据盛行风向模拟的潜在通风廊道,其共同特点是趋向于低粗糙度的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