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2篇
  免费   249篇
  国内免费   361篇
测绘学   50篇
大气科学   218篇
地球物理   334篇
地质学   855篇
海洋学   173篇
天文学   67篇
综合类   172篇
自然地理   14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Toward a stepwise Kwangsian Orogeny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Kwangsian Orogeny originated along the southeast coast of China and stepwise developed in a northwest direction. It includes two stages, a long locally varying uplift from the Late Ordovician to the early Silurian and a finally tectonic movement near the Silurian and Devonian transition. The Kwangsian uplift event shows a stepwise delay northwestwards from the southeastern coast area in Nemagraptus gracilis Biozone (Sa1) to the south side of the Xuefeng Mountains in or later than Cystograptus vesiculosus Biozone (R3) to Coronograptus cyphus Biozone (R4). In the southern of Yangtze Platform, the Yichang Uplift was droved by the Kwangsian Orogeny forming a diachronous stratigraphical break through Rhuddanian and Aeronia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early Telychian lower marine red beds indicates a northwestward increase of the Cathaysian Oldland. Stratigraphical evidence may explain why the Kwangsian movement was marked by an angular disconformity during the Pridoli to earliest Devonian interval.  相似文献   
962.
利用自行研制的高温高压反应釜,在不同温度、压力和矿化度条件下测试CO2在地层水中的溶解度。实验结果表明:温度一定的条件下,CO2在水中的溶解度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加;压力一定的条件下,CO2在水中溶解度的主要变化趋势为随温度的增加而降低,当温度大于100℃、压力在22 MPa左右时,CO2在地层水中的溶解度将发生异常,出现低压(小于22 MPa)时随温度的增加而降低,高压(大于22 MPa)时随温度的增加而略微升高;在温度压力都一定的条件下,CO2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矿化度的增加而降低。并且,在新测得的实验数据和已有的实验数据的基础上,通过修正PR-HV状态方程中的参数,建立了一个能够精确计算CO2在水中溶解度的模型;并将该模型与其他模型对比。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计算精度最高,平均相对误差仅为2.69%。  相似文献   
963.
基于CMIP5模式的中国地区未来高温灾害风险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CMIP5中22个全球气候模式模拟结果和相关社会经济数据,对RCP8.5情景下中国未来近期(2016-2035年)、中期(2046-2065年)、远期(2080-2099年)3个时段高温灾害风险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定量预估。结果表明:中国未来不同时期高温致灾危险度可能逐步增加;未来不同时期高温风险也趋于升高。III级及以上的高温灾害风险等级范围将增大,特别是东北三省、内蒙古、陕西、宁夏、贵州、福建等省(区)处于高风险等级的面积明显增大,山东、河北、河南、安徽在近期将出现V级高温灾害风险,中期和远期V级高温灾害风险将扩展到江苏、湖南、湖北、江西、四川、广西和广东等省(区)。  相似文献   
964.
人事档案信息是气象部门的重要信息资源之一,它记载了气象部门干部职工参加各项社会活动的个人历史轨迹,是全面了解和正确选用人才的基础,加强人事档案管理对提高气象部门人事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965.
地形暴雨的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进一步揭示地形对暴雨的影响,提高强降水的预报、监测和预警能力,针对三次落区于太行山东部迎风坡的暴雨天气,通过对多普勒天气雷达的观测分析发现:三次暴雨均为积层混合型絮状回波,受太行山地形的影响,无论回波移动方向如何,在偏东风作用下,较强回波均在太行山东侧迎风坡加强(或有新生)、合并、移速减慢,对应降水加强;三次过程径向速度场均为连续的大尺度风场特征,低层均有偏东风"牛眼"出现并伴有风速辐合,"牛眼"的形成、强弱、面积的大小和维持时间的长短以及风向的变化对三次暴雨的形成至关重要。低层偏东风"牛眼"结构急流的存在为太行山迎风坡暴雨形成的判据。  相似文献   
966.
基于C/S模式的气象资料自动下载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兴宝  侯方 《气象科技》2010,38(5):609-612
我国各级气象台站主要应用PCVSAT单收站系统接收气象卫星广播资料,单收站系统一但发生故障就会影响气象资料的正常接收,导致气象资料缺失。为了确保在单收站设备发生故障时也能及时、完整地接收气象资料,应用计算机编程技术开发了一套气象资料自动下载系统。系统基于现代化的宽带网络传输体系,采用客户机/服务器(C/S)模式构建,当单收站系统发生故障时,应用该系统可以及时、快速、完整地补全缺失的气象资料,没有安装单收站的气象资料用户也可以应用该系统实时接收气象资料。  相似文献   
967.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3次缔约方会议通过的《巴厘行动计划》中,提出了"可测量、可报告、可核实(MRV)"的国家行动的概念,包括在下一个国际协议中。但目前对哪些内容要进行MRV,范围是什么,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要如何进行MRV还不是很清晰,也存在不少争议。本文提供了作者的研究认识,就MRV的框架进行描述,并结合一些政策制定中的核心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在中国背景下分析了如何进行已有国家行动和政策的MRV,以及未来的方向。  相似文献   
968.
利用沙澧河流域上游关键区2003-2006年6-8月降水资料和同时段T213产品中预报产品,分析了关键区强降水发生前24h T213产品中比湿、相对湿度、水汽通量、水汽通量散度、假相当位温、垂直速度等物理量垂直空间结构特征,并根据不同特征,构建T213物理量"垂叠法"暴雨和大雨预报模型,对沙澧河流域上游关键区分别作大雨以上(面雨量≥20mm)和暴雨以上(面雨量≥40mm)强降水预报。通过检验和试用,该预报模型对2007-2009年6-8月沙澧河流域上游关键区面雨量≥20mm强降水预报准确率平均达54.2%,对面雨量≥40mm强降水预报准确率平均为38.9%。  相似文献   
969.
太行山地形对一次河北暴雨过程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MM5模式对2000年7月5日河北省中南部的暴雨个例进行数值模拟及诊断分析,探讨了太行山脉对于河北省暴雨的影响.结果表明:降水分布在太行山东部迎风坡上,且强降水中心与喇叭口地形相对应,地形雨特征明显.在高分辨率模式模拟中,地形资料越精细,对迎风坡地形暴雨特征模拟能力越好.本次个例中低层东风越大,造成的迎风坡降水越强.近地面层受地形影响,气流表现为局地环流特征,随山脉的起伏,各物理场均有波动的特征.  相似文献   
970.
第二承诺期LULUCF有关议题谈判进展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2005年作为《京都议定书》缔约方会议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缔约方会议第一届会议(CMP.1)决定启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进程以来,国际社会通过《京都议定书》缔约方特设工作组(AWG-KP)针对第二承诺期的谈判紧锣密鼓地进行。在第二承诺期如何利用LULUCF活动(包括与LULUCF活动有关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也是谈判中的主要议题之一。通过调研,概述了AWG-KP的谈判进展,结合第一承诺期LULUCF有关规则的不足,对LULUCF有关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关于第二承诺期LULUCF规则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