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16篇
  免费   1336篇
  国内免费   2113篇
测绘学   872篇
大气科学   851篇
地球物理   1032篇
地质学   3338篇
海洋学   1855篇
天文学   196篇
综合类   397篇
自然地理   924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140篇
  2022年   334篇
  2021年   367篇
  2020年   303篇
  2019年   346篇
  2018年   321篇
  2017年   353篇
  2016年   314篇
  2015年   320篇
  2014年   354篇
  2013年   483篇
  2012年   434篇
  2011年   509篇
  2010年   529篇
  2009年   479篇
  2008年   505篇
  2007年   500篇
  2006年   513篇
  2005年   417篇
  2004年   340篇
  2003年   247篇
  2002年   241篇
  2001年   263篇
  2000年   185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10篇
  1975年   12篇
  1973年   8篇
  1971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地图新显示载体的出现,要求制图者不能继续沿用纸质地图符号的设计原则进行符号设计.以旅游网络地图点状符号设计为例,在对单个点状符号进行认知实验的基础上,将符号成图可视化显示,应用眼动跟踪技术,采用统计学的样本标准偏差方法分析被试者阅读地图的眼动数据分布状态,从易学性、地图信息易获取性、易记性等三个指标评估点状符号的有效性,从而得到点状符号设计改进原则,为旅游网络地图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52.
在简要分析高校开展通识教育对专业课程教学影响的基础上,研究了摄影测量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应如何适应这一趋势。结合同济大学测绘工程专业教学的具体特点,确立了通识背景下摄影测量学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构建了教学的目标体系,并进一步对教学内容作了优化,加强了教学与实践及创新项目的结合;对通识教育背景下测绘工程专业摄影测量学基础教学的改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53.
A sloping travertine mound, approximately 85 m across and a few metres thick is actively forming from cool temperature waters issuing out of Crystal Geyser, east‐central Utah, USA. Older travertine deposits exist at the site, the waters having used the Little Grand Wash Fault system as conduits. In contrast, the present Crystal Geyser travertine mound forms from 18°C waters which have been erupting for the last 80 years from an abandoned oil well. The present Crystal Geyser travertine accumulation forms from a ‘man‐made’ cool temperature geyser system; nevertheless, the constituents are an analogue for ancient geyser‐fed carbonate deposits. The travertine primary fabric is composed of couplets of highly porous, thin micritic laminae intercalated with thicker iron oxide rich laminae. Low Mg‐calcite is the dominant mineralogy; however, aragonite is a major constituent in deposits proximal to the vent and decreases in abundance distally. Cements exhibit a variety of fabrics, isopachous being common. Constituents include micro‐stromatolites, clasts, pisoids and the common occurrence of Frutexites‐like iron oxide precipitates. Leptothrix, a common iron‐oxidizing bacterium, is believed to be responsible for the production of the dense iron‐rich laminae. Pisoids litter the ground around the vent and rapidly decrease distally in abundance and size.  相似文献   
954.
班公湖蛇绿混杂岩带内分布着一系列小型斜长花岗斑岩和花岗闪长岩岩体,锆石U-Pb年龄分别为97.4±1.1Ma和91.94±0.78Ma,具埃达克质岩特征,高Si O2、Al2O3和Sr,低Y和Yb,Sr/Y35,轻重稀土分异明显,亏损Nb、Ta和Ti,Cr和Ni含量很低,推测为玄武质岩浆底侵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辉石闪长岩脉分布于南侧日土花岗岩内,推测年龄为80~76Ma,岩石地球化学显示亏损Zr、Hf、Ti、Y等高场强元素,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且具较高的Sc、Y、Cr、Co、HREE和Mg#值(40),源区为经过熔体交代的上地幔。结合前人资料,本文认为班公湖地区在97~92Ma仍处于持续碰撞造山、地壳加厚过程中;92Ma之后,构造体制从碰撞期的挤压转变为碰撞后的板内伸展;80~76Ma,板内的伸展进一步加剧。  相似文献   
955.
中国地球气候系统模式的发展及其模拟和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球气候系统模式是开展多学科、多圈层集成研究的重要平台,其发展是国际地学领域特别是全球变化领域竞争的前沿。中国的地球气候系统模式研发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最近10年得到快速发展。研发格局上已经形成中国科学院、有关部委和高校三足鼎立的局面。文中在简要回顾中国地球气候系统模式早期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国参加第6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的9个地球气候系统模式的技术特点,初步评估了中国4个模式对全球和东亚气候模拟的基本性能,分析了其在4种共享社会经济路径情景下对全球降水与温度的预估变化及其与平衡态气候敏感度的联系。最后,结合国际态势,从发展的角度提出未来中国气候模式研发工作需要加强的8个方向。   相似文献   
956.
957.
针对在高能等离子体X射线诊断中的Kirkpatrick-Baez (KB)高分辨显微控制较困难的问题,基于Denauit-Hartenbery (DH)原理,率先提出了双5自由度KB镜成像结构,分析了双机械手的各个连杆坐标系和位姿结构的运动学方程,从理论上分析双5自由度KB镜的像差.在此基础上搭建双5自由度KB镜光路系统,编制了KB镜控制流程,并获取了清晰的十字成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设计的双5自由度机械手控制方法可以实现KB镜的精确控制,从而得到高精度分辨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958.
2018年7月15—17日,北京遭遇当年入汛以来最强降水过程。该过程具有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局地雨强强等特点。针对小时降水量阶段性减弱的特征,对该过程不同阶段三类对流风暴及其强降水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16日凌晨副热带高压边缘暖区强降水主要由低质心型对流风暴造成,该时段暖湿层结深厚,垂直风切变较弱;对流系统具有类似热带强降水型风暴特征,加之“列车效应”影响,导致北京密云出现极端强降水;高质心型对流风暴出现在16日至17日凌晨,受高空槽和副热带高压共同影响,中层有干空气侵入,整层垂直风切变较强;对流系统存在悬垂结构特征,但局地性强、移速快,其造成的最大降水量要弱于低质心型对流风暴;混合型对流风暴对应17日高空槽过境的强降水,该时段能量和水汽条件较前期明显减弱;对流风暴的强度和降水量级在三类风暴中最弱。不同类型对流风暴对应的环境条件、结构特征及其移动传播特点决定了该过程不同阶段的降水强度和量级。  相似文献   
959.
邢蕊  徐晶  林瀚 《气象》2020,46(4):517-527
登陆台湾后再次登陆大陆的热带气旋(TC)由于受复杂下垫面及中低纬天气系统的共同影响,过岛后在海峡内的路径、强度及结构变化复杂,导致登陆大陆的精确化定位、定强及预报难度大。分析了1949—2017年二次登陆的81个热带气旋路径及强度变化特征,并对上海台风所(CMA/STI)、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及东京区域台风中心(RSMC-Tokyo)的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中过岛热带气旋的定位定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二次登陆大陆热带气旋强度以减弱为主,少数热带气旋在海峡内增强;过岛后热带气旋路径多数会发生明显偏折,但三家最佳路径资料判断的偏折趋势不一致;由于热带气旋过岛时结构遭到破坏,定位定强难度增大,导致三个业务中心对其定位定强的差异较大,这种不确定性增大了其路径和强度监测预报的难度。  相似文献   
960.
air pollution, trend and variability,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satellite measurements, bottom-up emission inventories, top-down constrai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