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33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21.
1950-2008年黄河入海水沙变化(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sed on hydrological data observed at Lijin gauging station from 1950 to 2008, the temporal changes of water discharge and sediment load of the Yellow River into the sea were analyzed by the wavelet analysis, and their impacts on the estuary were investigated in different periods based on the measured coastline and bathymetry data.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re were three significant periodicities, i.e. annual (0.5-1.0-year), internnual (3.0-6.5-year) and decadal (10.1-14.2-year), in the variations of w...  相似文献   
22.
近60 年黄河入海水沙多尺度变化及其对河口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锋  陈沈良  彭俊  陈广泉 《地理学报》2011,66(3):313-323
基于1950-2008 年利津站月均径流量和输沙量的时间序列资料,采用小波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黄河入海水沙多尺度变化,并结合不同年份的黄河口岸线和口门地形资料分析了水沙变化对河口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河入海水沙具有3 个不同时间尺度的显著周期变化,其与厄尔尼诺事件有关,不同尺度下的入海水沙丰枯变化不同;受流域降水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入海水沙长期呈减少趋势,并具有阶段变化的特征;入海水沙变化深刻影响着河口演变,不同时期行水河口的岸线延伸速率与河口来沙量有关,亿t 泥沙岸线延伸量与来沙系数显著相关,自1976 年清水沟流路入海以来,河口水下三角洲表现为淤积,淤积程度与入海水沙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3.
Based on the data from gauging stations,the changes in water discharge and sediment load of the Huanghe (Yellow)River we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metho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riodic oscillation of water discharge and sediment load of the Huanghe River occurs at the interannual,decadal,and multi-decadal scales,caused by the periodic oscillations of precipitation,and 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affects water discharge by influencing precipitation distribution and contributes to periodic varations in precipitation and water discharge at interannual timescale.The water discharge and sediment load of the Huanghe River have decreased since the 1960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precipitation and huamn activities,and human activities attribute more than precipitation to the reduction in the water discharge and sediment load,furthermore,water abstraction and water-soil conservation practices are the main causes of the decrease in water discharge and sediment load,respectively.The reduction in sediment load has directly impacted o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Huanghe River and the river delta, causing considerable erosion of the river channel in the lower reaches since the 1970s along with River Delta changing siltation into erosion around 2000.  相似文献   
24.
崎岖列岛海区现代沉积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入海扩散悬沙和当地岛屿风化物是崎岖列岛海区现代沉积主要物质来源。崎岖列岛的地形、潮流、长江冲淡水和风浪是影响列岛海区现代沉积环境的主要因素。根据沉积环境的差异可将列岛海区划分为4大沉积区:列岛区外沉积区、列岛周边沉积区、列岛峡道沉积区和峡侧向潮汐通道沉积区。列岛区外沉积区主要受外海潮流、风浪和长江冲淡水的影响,主要沉积物为粘土。列岛峡道沉积区受峡道内强劲的往复流影响,峡道西部以粗颗粒沉积物为主,峡道东部深槽区的粘土和亚粘土沉积物应属冲刷出露出的早期沉积地层。  相似文献   
25.
数字海岸与海岸带综合管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简要阐述海岸带综合管理和数字海岸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比较深入地分析了数字海岸带与海岸带综合管理的三个基本途径,并指出了数字海岸在海岸带综合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6.
2002年开始的黄河调水调沙改变了进入黄河口的水沙条件,必然引起尾闾河道地貌的显著调整。根据黄河尾闾河道利津以下的断面实测高程数据,建立基于正交曲线网格的河道DEM,结合河床形态与水沙条件变化,综合研究黄河尾闾河道冲淤的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调水调沙以来尾闾河道冲刷明显,2002—2017年累计冲刷6240万m 3,根据冲淤速率可以分为3个阶段:快速冲刷阶段(2002—2005年)冲刷速率为1443万m 3/a;冲刷减慢阶段(2006—2014年)冲刷速率为139万m 3/a;以及淤积阶段(2015—2017年),淤积速率为263万m 3/a。其中,调水调沙初始4年尾闾河道的冲刷量占总冲刷量的80%,2006年以后冲刷强度逐渐减弱,甚至转为淤积。从季节上看,主要表现为汛期冲刷,非汛期淤积;从空间上看,越往口门方向,冲刷强度越小。调水调沙改变了入海水沙的年内分配,造成了尾闾河道的持续冲刷,入海流路也发生多次调整。但经过多年冲刷,河床整体下切,加上河口淤积延伸影响,调水调沙对尾闾河道的冲刷效率在持续降低。受河口海域淤积影响,近口门段在经历冲刷后转为淤积,河道纵比降减缓,增加了尾闾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27.
客观定量地确定沉积动力环境分区是理解区域沉积动力过程的重要基础。本文以黄河水下三角洲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析数据为基础,运用模糊c均值聚类(FCM)等方法对该区域的沉积动力环境进行了分类、识别、分区及制图表达。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沉积动力环境可分为3个类别,分别代表了冲刷、冲淤混合和淤积3类不同形式的沉积动力环境。各类别沉积动力环境的隶属度分布图具有指示其在不同空间位置处出现的可能性大小及其优势分布区的作用,而由模糊隶属度值生成的沉积动力环境分区图也与研究区域实际的沉积动力空间格局有着较高的吻合度,表明制图结果是合理和有效的。研究结果可为黄河三角洲滨海区地貌演变趋势分析和海岸防护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8.
邵超  戚洪帅  蔡锋  陈沈良 《海洋学报》2016,38(2):121-130
珊瑚礁海岸在我国热带地区广泛发育,海滩-珊瑚礁海岸的动力地貌过程是认识该类海岸的关键。本文基于对海南铜鼓岭-高隆湾岸段的台风"威马逊"前后跟踪观测,讨论了海滩风暴响应特征及其与珊瑚礁发育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该岸段海滩在"威马逊"风暴作用下响应最为剧烈的区带位于平均海平面(MSL)以上,表现为后滨冲越,以及岸线蚀退、滩肩变窄、滩面侵蚀等响应特征。海滩风暴响应特征与近岸珊瑚礁发育密切相关,在无珊瑚或珊瑚受损的岸段海滩响应剧烈,剖面平均变化率(MPC)为其他岸段的3~6倍,珊瑚礁通过消耗波能对相邻海滩提供良好保护。海滩-珊瑚礁系统对风暴的响应特征受控于珊瑚礁对海岸波浪的消耗能力和海滩固有的缓冲能力。基于本文研究结果,归纳出风暴极端动力条件下海滩-珊瑚礁海岸的4种风暴响应模式。  相似文献   
29.
粤东靖海湾海岸地貌动力演变及其工程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人为工程的影响,相对稳定的岬湾海岸地貌常经历显著的动态调整。本文以粤东靖海湾典型岬湾海岸为例,运用Mc Laren模型、波浪动力场数值模拟、等深线对比、冲淤计算等多种方法,从海岸地貌动力学角度,对人为岬角工程前后岬湾海岸地貌动力过程和冲淤演变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海岸地貌动力系统内常存在负反馈机制以维持系统的稳定。岬角工程后上岬角防波堤沿SSW延伸,ESE和E向浪经过防波堤时发生绕射,波能削减,湾顶动力减弱,海滩沉积物从下岬角向湾顶反向运移;2)海滩的蚀积状态在工程前后发生了转换,工程前遮蔽段侵蚀、开敞段堆积;工程后遮蔽段堆积、开敞段侵蚀;3)海湾水下地形对岬角工程的响应敏感,工程后海湾水下地形冲淤剧烈。  相似文献   
30.
滩涂植被是滨海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动态变化影响着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和评估湿地植被的长期变化对于海岸带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多时相Landsat卫星影像为数据源,结合面向对象和随机森林算法实现现行黄河口保护区内典型湿地植被的精准分类,揭示了2000-2020年研究区内芦苇、盐地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