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23篇
海洋学   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52.
工业用地供应管理是土地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从制度分析的视角探讨高新区工业用地供应问题不仅有助于完善中国特色的工业用地供应管理理论,而且对于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工业用地供应管理策略的制定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广东省清远市高新区工业用地供应与利用状况、工业用地供应的管理困境进行了分析。从目前来看,清远市高新区工业用地供应存在工业用地出让年限过长、价格低导致工业用地盘活利用、转型升级难度大;供应总体规模大,用地结构未跟上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工业用地供后监管难等问题。在剖析工业用地供应面临的困境基础上,提出应当推进土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土地监管政策、优化工业用地规划管理制度,以完善高新区工业用地供应管理。  相似文献   
53.
Chen  Yizhong  Zhu  Jianrong 《中国海洋湖沼学报》2018,36(5):1586-1596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 2-Methylisoborneol (2-MIB) is a cyanobacterial metabolite that is responsible for many taste and odor (T&O) complaints related to the aesthetics of...  相似文献   
54.
中国东南沿海平原晚第四纪超浅层生物气藏盖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晚第四纪地层的物性特征,力学性质及烃浓度值实验资料和孔隙水压力及其消散历时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覆盖下切河谷之上的的浅海相灰色淤泥质粘土层为区域盖层,下切河人的河漫滩相灰-灰黑色粘土及淤泥质粘土层为局部盖层。粉细砂、粉砂、粉砂质粘土、淤泥质粘土和粘土的粒径依次变小,比表面积依次增大,使其孔隙率、孔隙比、天然含水量及孔隙水压力值依次增大。粘土的压缩系数、塑性指数、液性指数及抗剪强度最大,其抗变形能力相对最弱,可压缩相对最大.相对封闭性最好;而淤泥质粘土、粉砂质牯土的封闭性次之。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盖层的封闭性增强。盖层的封闭机理主要为物性封闭、烃浓度封闭和孔隙水压力封闭,后者可能对生物气藏保存起着最主要的封闭作用。  相似文献   
55.
论水权的性质及构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水权的客体、性质和权能结构可从其自然属性、经济属性、法律属性三方面进行分析。水权是自然资源产权,水权的客体是水资源而非水产品,即生态用水之外的部分水资源。水权是具有公权色彩的私权,是符合物权属性基本前提下的准物权。我国水资源为国家所有,在水权权系构成中,水资源所有权是第一位的权利。水资源所有权的派生权利如占有权、使用权、部分收益权、部分处分权等可与所有权相分离并进行流转,从而形成水权市场和水权交易制度。在我国,水资源使用权即是取水权,根据取水方式的差异,包括汲水权、引水权、蓄水权等;根据水资源使用方式的差异,则包括灌溉权、经营权、饮用权等。本文认为,水域(水面)使用权、排水权、水资源分配权等不属于水权的范畴。  相似文献   
56.
The structure of the "black soil" in Northeast China has been greatly deteriorated by long-term intensive conventional mouldboard plow tillage (CT) practices. In this study, micro-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 and image analysis of soil thin sections were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impacts of 21 years (1986-2007) of no tillage (NT) on soil structure as compared to CT in an experiment near Gongzhuling City, Jilin Province. Soil organic matter (SOM), wet aggregate stability and saturated hydraulic conductivity (Ks) were also analyzed. Total SOM was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illage systems, but fresher SOM was observed in the surface layer under NT. The aggregates under NT showed different hierarchies in the form of crumbs, and the mean weight diameter (MWD) of NT was significant higher than that of CT in the surface layer. Platy and blocky aggregates were frequently observed in the lower layers under CT practice. The compound pore structure with intertwined intra- and inter- aggregates pores under NT was well developed in a layer from 0-5 cm to 20-25 era. While under CT system, more inter-aggregate pores and fewer intra- aggregate pores were observed, and planes and channels were frequently found in the 20-25 cm layer, where maeroporosity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a plow pan was evident. The Ks values of NT weresignificantly lower at o-5 cm but significantly higher at 20-95 cm compared with CT, which showed the same trend with macroporosity. These results confirmed that long-term CT practice fragmented the tillage layer soil and compacted the lower layer soil and formed a plow pan. While long-term NT practice in the black soil region favored soil aggregation and a stable porous soil structure was formed, which are important to the water infiltration and prevent soil erosion.  相似文献   
57.
对有关文献提出的“地壳垂直运动调和分析”模型的建立过程作了全面分析 ,指出 :该模型建立过程中所做的一些处理是不合理的 ,由此建立的模型不是地壳垂直运动规律的客观反映 ,因而尚不足以成为编制地壳垂直运动速率面等值线图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58.
针对施工图内容复杂多样,存在图形、文本、符号、表格等多种样式的数据形式,给基于施工图的三维建筑物模型重构带来较大困难的问题,该文分析了建筑施工图的数据内容及其关联性,提出了面向建筑物三维模型重建的数据组织方法,构建了面向数据提取的建筑物对象模型,设计了相应的数据结构和人机交互提取方法,为基于建筑施工图的信息提取提供了一整套可供借鉴的方法。提出了由框架参数、基本参数、扩展参数和语义参数构成的建筑施工图数据参数化分解方法,可以支持内容相对独立的分步参数提取方式,并设计了综合化的交互界面,简化了数据提取操作过程,试验表明有效提高了数据提取的效率和准确率。  相似文献   
59.
肖凡  班宜忠 《地质论评》2016,62(S1):235-236
成矿体系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各个地质历史时期所形成的矿床及其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地质要素所共同构成的整体,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多期叠加和成矿演化特征,其基本构筑单元是矿床成矿系列(陈毓川等,2007)。开展武夷山成矿带及邻区成矿体系研究,是对区域成矿规律的系统性总  相似文献   
60.
本文利用新航摄的淮北市彩红外航片,对淮北市北区城市用地现状进行了调查,并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对其进行了分析,指出淮北市北区城市用地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