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3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56篇
海洋学   28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61.
针对多系统GNSS RTK特点,本文引入了对整周模糊度的求解,但随着可见卫星的增加,状态向量的维数急剧增加,这导致Kalman滤波方程乘法次数增加。而协方差计算量和存储量约占整个滤波进程时间的70%。为提高运算效率,本文提出了一个稀疏状态转移矩阵的改进Kalman计算方法,主要研究协方差矩阵的求解。并在理论上利用矩阵分块和对称化将乘法次数降低至通常算法的10%以下。此外,通过试验证明,改进方法的CPU处理器耗时同样低于通常算法的10%。此改进方法实现了高效性,对多卫星情况下求解整周模糊度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2.
为了研究铅芯橡胶支座(LRB)和板式橡胶支座(RB)对连续梁桥地震响应及隔震效果的影响,分别采用Bouc - Wen滞回恢复力模型模拟LRB的力-位移非线性特性,采用直线型恢复力模型模拟RB的本构关系,通过结构离散建立了非隔震、LRB隔震和RB隔震3种连续梁桥的有限元计算模型,运用四阶显式Runge - Kutta迭代法和Newmark时间积分法联合求解增量形式的全桥动力微分方程,并结合算例对3种连续梁桥有限元计算模型分别输入汶川地震波进行非线性时程对比分析.结果表明:LRB在控制梁体与支座位移,降低结构加速度和墩、台底内力响应方面均比RB的效果要显著;采用RB隔震后,梁体与支座的位移响应均较大,在桥梁隔震设计时要予以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63.
根据1985—2004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HYSPLIT扩散模式和虚拟源方法,模拟分析了珠江三角洲大气污染物的空间和时间分布状况,初步讨论了珠江三角洲大气输送和扩散的季节特征,及其长期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大气的输送和扩散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春、夏季大气污染物汇聚区位于珠江三角洲的西北侧,秋、冬季位于偏西侧;春、夏季的汇聚区明显强于秋、冬季。春、夏季大气分别向珠江三角洲西北和偏北方向的山区输送和扩散,而秋、冬季则沿着较为平坦的粤西海岸,向西南偏西方向输送和扩散。秋、冬季大气污染物的滞留时间明显比春、夏季短。1985—2004年大气输送和扩散能力存在年际差异,其中以2004年的输送和扩散能力最弱、1996年最强。  相似文献   
64.
研制异型桩是降低负摩阻力的重要措施之一,对目前能降低负摩阻力的异型桩的种类和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与总结,并介绍了作者已授权的一项国家发明专利——一种端部螺纹X形变截面预制管桩及其施工方法。通过FLAC3D软件分别模拟了圆形等截面桩和锥形异型桩在相同地面堆载的情况下桩身轴力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锥形纵截面的设置可以有效降低负摩阻力的影响。阐述了端部螺纹X形变截面预制管桩能更显著降低负摩阻力的机制,研究成果可为端部螺纹X形变截面预制管桩的设计和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5.
前人在白云岩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过程中注意到,在开放体系下埋藏成岩作用过程中白云石金属元素含量与同位素组成将发生再分配,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系统的理论来解释这一现象。根据化学平衡原理,提出离子半径理论控制白云岩在埋藏过程中的金属元素与同位素组成再分配规律,基本概念为大半径离子含量减少,小半径离子含量升高。根据这一理论,结合Ca、Mg、Fe、Mn、Sr等+2价离子的离子半径数值得出推论,在埋藏压实成岩作用过程中白云石将向着有序度升高的方向转化,白云石中的Fe、Mn含量升高,Sr含量降低,同位素比值87Sr/86Sr升高。该结论与前人资料有着高度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6.
塔里木盆地轮探1井完钻井深8882 m,是目前亚洲最深井,钻揭震旦系,在寒武系白云岩储层中获得工业油气流,显示了超深层寒武系良好的勘探潜力,引起广泛关注。该井在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8607. 5~8688. 5 m)钻遇优质烃源岩层,是目前获取的全球最深的古生界烃源岩样品。本文对新鲜的钻孔岩屑样品,开展有机碳含量、主微量元素、生物标志化合物和干酪根碳同位素等测试分析,研究玉尔吐斯组烃源岩的地球化学成因。烃源岩有机碳含量在0. 14%~29. 8%(平均值为5. 65%,其中下段23 m优质烃源岩层TOC平均值为10. 48%),S1+S2含量在0. 17~29. 08 mg/g(平均值为4. 62 mg/g);Tmax分布在450~528℃,Ro在1. 4%~1. 7%,目前处于高—过成熟阶段。烃源岩干酪根碳同位素主要分布在-33. 84‰~-29. 02‰,均值-30. 55‰。生物标志化合物中姥植比相对较高,Pr/nC17和Ph/nC18关系指示海相偏还原的沉积环境;C27规则甾烷含量相对较高,表明生源以藻类为主。烃源岩中高度富集氧化还原敏感微量元素Mo、U、V等;微量元素比值V/Sc、MoEF/UEF值等指示该区震旦纪晚期就出现硫化水体并在玉尔吐斯组沉积早期持续增强。研究认为,轮探1井玉尔吐斯组下部的黑色页岩形成于硫化还原环境,是目前古生界异常高丰度的优质烃源岩,具有重要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67.
由伊利石结晶度研究桂西右江地区区域极低级变质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运用伊利石结晶度Kübler指数将桂西右江地区下三叠统罗楼群和中三叠统百逢组下段划归为浅层变质带(K.I△2θ°为0.22~0.25);将中三叠统百逢组上段和河口组划归为近变质带,中三叠统百逢组上段为高级近变质带(K.I△2θ°为0.26~0.33);中三叠统上部河口组为低级近变质带(K.I△2θ°为0.38~0.40),不排除局部为成岩带的可能.地层柱自下向上,伊利石结晶度Kübler指数由小变大,变质程度由高变低,而且,变质作用级别与岩层在地层柱中位置协调以及变质带边界与地层界线趋于一致,证明为区域埋藏极低级变质作用.凌云明山金矿区剖面矿体和百逢组各层段伊利石结晶度Kübler指数为0.42~0.50,属成岩带,且没有明显时空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8.
黑色页岩的 Re-Os 同位素定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Re-Os 同位素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同位素技术,既可用于定年又能用于示踪。国际上如何对沉积岩进行精确定年一直是个难题。近年来的研究表示,Re-Os 同位素可以用于黑色页岩的精确定年,同时可用于示踪古海洋环境。笔者对华南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页岩开展了 Re-Os 同位素定年研究,获得的等时线年龄为537±10Ma。  相似文献   
69.
碳酸盐岩中碳同位素组成的演化对于古环境研究重要意义。笔者研究了浙江煤山剖面的新元古代地层陡山沱组和灯影组中δ13C,δ18O,87Sr/86Sr以及微量元素含量的演化。所分析的87Sr/86Sr值都大于0.714,同时大多数Mn/Sr比值在4~20之间。因为Sr在海洋中的存留时间很长(约3Ma),盖帽碳酸盐的87Sr/86Sr可指示冰期海水的Sr同位素组成,而在雪球事件期间87Sr/86Sr不可能这么高。在冰期之后,由于冰期前沉积的大量碳酸盐岩和冰期时喷发的玄武岩与陆壳岩石一起风化,海洋87Sr/86Sr也不会升到如此之高,可以认为所研究地层87Sr/86Sr已被成岩改造。大多数δ13O大于-10,并且δ13O和δ13C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表明大多数样品记录了初始的碳同位素组成。δ13C的演化曲线在碳酸盐盖帽以及陡出沱组-灯影组交界呈现明显的负漂移(-4‰~-3‰),在主要的陡山沱和灯影时期则最高升至+3‰~+4‰。碳酸盐盖帽中的δ13C负漂移可能由多种原因造成,例如:因为在雪球事件时海洋中光合作用几乎完全中止,造成海水与海底热液中CO2(约-6‰)的δ13C值趋同;冰期后即使生物产量已经快速恢复,但是极高的碳酸盐沉积速率仍会造成较低的δ13C值;原来甲烷水合物在冰期后中释放出甲烷;冰期后原来分层的海洋发生垂向洋流。目前尚不能唯一地确定碳酸盐盖幔中的δ13C负漂移是由某一个原因造成的,可能是由几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生物产量、大气中CO2含量和洋流都在雪球事件之后逐渐恢复正常,陡山沱组碳酸盐岩中δ13C也逐渐升高到正常的正值。当大气中巨量的CO2通过风化、碳酸盐岩沉积和有机质埋藏等途径被移除以后,气候开始变冷。当气个冷到某个临界范围时,强烈的温盐环流造成的上升洋流把富集12C的深部海水带到表层海水,造成陡山沱组-灯影组交界处的δ13C表现负漂移,同时使大气中的CO2升高到正常水平。灯影时期的气候要比陡山沱稳定。大气和海洋环境在几乎整个灯影时期都维持在适合生态系统的状态中,因面灯影组的δ13C大多为正值。  相似文献   
70.
广东省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建成以来积累了较丰富的数字化地震记录,作者利用这些数据开展震源研究,得到新丰江地区的部分地震震源时间函数的初步结果。得到结果的3组地震它们各自较大地震的震级分别为ML1.8、2.3和3.0级,对应的震源时间函数上升时间分别为0.07s、0.09s和0.11s,函数形态较为简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