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1篇
  免费   343篇
  国内免费   575篇
测绘学   256篇
大气科学   492篇
地球物理   296篇
地质学   948篇
海洋学   278篇
天文学   36篇
综合类   117篇
自然地理   226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56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81.
动力-统计客观定量化汛期降水预测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汛期降水预测是短期气候预测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难点之一。近20年来,动力-统计相结合的预测方法在解决这一复杂的科学难题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该文系统地介绍了近年来国家级气候预测业务中关于动力-统计客观定量化预测的原理、最优因子订正和异常因子订正两类预测方案,及动力-统计集成的中国季节降水预测系统 (FODAS1.0)。2009—2012年的汛期降水预测中,动力-统计客观定量化预测方法4年平均PS评分为73,距平相关系数为0.16,体现了较高的预报技巧。但该方法仍存在不足,需通过加强气候因子与降水之间关系的诊断分析、完善短期气候模式的物理过程、改进参数化方案及研发有针对性的区域气候模式等手段,进一步提高模式本身的预报技巧,使动力-统计预测方法在汛期降水预测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882.
雷电监测预警对雷击风险评估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利用雷电监测设备预警雷电,以便于及时采取规避措施减免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从而降低评估场所的雷击风险值。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分析了雷电监测预警系统的应用,着重研究了采取预警措施后影响到的参数LX及其取值方法,结合预警系统的命中率、漏报率,推导建立了风险评估计算公式。给出了安装预警设备后的风险评估流程图,归纳总结了重要场所安装预警设备后影响到的主要风险类型。并以某石化工厂为例,进行了实例应用分析和风险对比。为采取雷电监测预警措施的场所进行合理的雷击风险评估提供可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883.
个旧高松矿田断裂构造三维信息定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个旧高松矿田地质构造进行三维定量化分析并将其应用于找矿研究。首先分析和总结前人对研究区成矿模式和控矿要素特点的相关研究成果,并提出了"工"字型找矿模型;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对本次研究涉及的重要地质体进行了实体建模,将研究区岩体和断裂构造在三维空间中直观地进行展示和应用;最后,在三维实体模型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分析和找矿模型,采用块体模型技术,得到构造交点数和中心对称度这两种典型的构造定量化信息的三维特征。通过对构造交点数、中心对称度与地质体特征的综合分析,揭示了深部成矿特点,并指出研究区成矿有利部位——东西向和北东向构造复合部位以及断裂扎根岩体突起的周围,与地质背景和找矿模型都存在着很好的印证关系。  相似文献   
884.
CFG桩复合地基的原理和设计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复合地基”一词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从此该概念成为很多地基处理的理论及公式的依据,后来,它广泛地应用于很多理论分析中,如碎石桩、深层搅拌桩、旋喷桩、石灰桩和土桩。本文主要论述了CFG复合地基的组成、加固理论、设计方法和变形计算,并简单分析了褥垫层和CFG在复合地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85.
汛期我国主要雨季进程成因及预测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汛期内我国中东部地区的雨季是东亚夏季风推进过程中的重要产物,主要包括华南前汛期、梅雨、华北雨季和华西秋雨等,各地雨季决定了我国中东部地区汛期的旱涝布局和旱涝演变,是我国汛期预测和服务的重点。该文回顾了4个雨季特征及影响因子方面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梳理物理概念预测模型。研究显示:海温异常是影响各区域雨季的重要先兆信号,但不同雨季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不同,海温作为外强迫信号的影响程度和时空形式也有差异。利用热带太平洋东西海温差指标能更好地解释华南前汛期降水的年际变化。而与梅雨的年际变化分量相关联的海温关键区主要分布于热带,与年代际或多年代际变化分量相联系的海温关键区则来自中高纬度。华北雨季降水的强弱不仅与ENSO循环的位相有关,更多受到ENSO演变速率的影响。而影响华西秋雨的海温关键区随着年代际背景的变化发生了改变,需要重新诊断和建模。  相似文献   
886.
2021年2月13日晚,日本福岛县近海发生M7.3级地震,产生强烈振动,此次地震被认为是"3.11"地震的余震。首先介绍了PLUM方法的原理及日本气象厅地震预警系统对于PLUM方法的应用,评述了JMA地震预警结果。通过模拟PLUM方法在此次地震中的表现,由预测精度和有效预警时间两个指标来评估该方法的性能,并与日本气象厅发布的预警信息对比。模拟结果显示:受限于地震数据以及PLUM方法本身的原理,在震后第24 s发出第一次警报,不及使用P波预警与PLUM相结合的JMA地震预警系统及时。在地震前期0~40 s处于烈度剧烈上升阶段,预测精度较差;40 s之后的预测结果较为准确,预测精度高达100%。PLUM方法可以有效克服点-源模型中的弊端,特别是在多个地震同时发生的情况下预警效果良好,将PLUM方法纳入我国地震预警系统可以有效提高预警能力。  相似文献   
887.
介绍了分类检验程序的编程思路、方法及运行时主要的界面截图。通过将繁杂的图面要素从地形图和地下管线两个大的方面进行分析,阐述了针对综合地下管线图数据进行成果质量检验的自动化实现方法,为完善工程质量控制环节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888.
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处理间断性信号时存在模态混叠问题,使分解结果失去物理意义.本文从理论分析和实测数据的EMD分解结果两个方面,论述了多路径误差中不可避免的存在间断性的分量.针对该问题,介绍了集合平均经验模态分解(EEMD)方法借助噪声来减弱模态混叠的思路与流程,并连续两天实测GPS数据的单历元定位坐标序列,分别用EEMD和EMD方法消除随机噪声,提取多路径重复性改正模型,结果表明,EEMD方法的效果优于EMD方法.  相似文献   
889.
广利油田沙四段储层岩性以为粉砂岩、细砂岩和不等粒砂岩为主,岩性非均质性较强,应用常规测井交会图识别岩性难度大.本文介绍了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原理及实现流程,利用网格搜索法确定的参数对δ2(C,δ)=(2000,0.707)开展了广利油田沙四段储层岩性的测井识别.应用效果表明,测井识别岩性与岩心分析资料的符合率达到了86%,可满足广利油田沙四段储层岩性识别的需要.  相似文献   
890.
Neoproterozoic sedimentary sequences in the South China Block provide great opportunity to examine the tectonic evolution and crustal accretion during this period. This study presents U–Pb ages and Hf isotope composition of detrital zircons and Nd isotope composition of whole rocks of the Neoproterozoic sequences from the Yangtze Block, part of the South China Block. Age patterns of detrital zircons imply that the source area experienced three major periods of magmatic activity at 2,300–2,560, 1,900–2,100 and 770–1,000?Ma and two major episodes of juvenile crust accretion at 2,600–3,400 and 770–1,000?Ma. The maximum age of the Gucheng glaciation can be restricted at?~768?Ma from the youngest detrital zircon ages, probably corresponding to the Kaigas glaciation rather than to the Sturtian glaciation. High La/Sc ratio and low Cr/Th, Sc/Th and Co/Th ratios of the sedimentary rocks point to a derivation from dominantly felsic upper continental crustal sources, whereas large variation of εNd(t) and εHf(t) values indicates that mantle-derived magmatic rocks also provided material to the sedimentary sequences in different degrees. The shift in εNd(t) values of whole rocks and U–Pb age spectra of detrital zircons records the evolution from a back-arc to retro-arc foreland to a rift basin. Age distribution of detrital zircons from the Neoproterozoic sequences,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major crustal blocks of Rodinia, implies that the position of the Yangtze Block was probably adjacent to northern India rather than between Australia and Laurentia before the breakup of the Rodinia supercontin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