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42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06篇
海洋学   32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71.
拉玛格尔(Ramagiri)金矿区位于印度半岛南部太古代绿岩带中。金矿化作用发育在绿岩带的中部,与高度叶理化和片理化变质安山岩建造中的灰色石英脉体有关。矿脉和围岩中都存在的矿物为黄铁矿,白钨矿和毒砂。少量副矿物为黄铜矿、铁白云石、菱铁矿、绿帘石和电气石。早期的工作已经证明,在印度半岛南部的太古代绿岩带中金和白坞矿存在有一定的关系。基于这样的观点,我们研究了拉玛格尔金矿区的白钨矿的分市,为将来金矿的勘查提供靶区。沿着六条测线以一定规则采集了676个土壤样品,经淘洗后每个样品中都见有细粒白钨矿。并对两条测线上的样品进行了金分析。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白钨矿异常与金异常关系密切,因此白钨矿异常可以作为确定地质和地球化学勘查金靶区的工具。从区域上看,在金的勘探初期阶段,利用白钨矿异常这种方法相对快速,对划定金详查地区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172.
石狩金银矿床位于日本九州鹿儿岛东北部,该矿床于1981年发现,地质及物探工作起了重要作用。经开采证实石狩矿床是太平洋西部的一个重金矿床。从1985年7月~1988年12月,总计开采了21.7t的金和14.3t的银,在本湖(Honko)矿带,估测矿石储量为1.4×10~6t(平均品位70g/t即98t金);在最近发现的山田(Yamada)矿带,估测矿石储量为2×10~6t(平均品位20~25g/t)。本矿区基底岩石是白垩系四万十(日本最清澈的一条河即Shimanto)超群沉积岩,覆盖层为第四纪火山岩。金矿床为石英—冰长石脉型,其中伴有金银矿、硒银矿—辉硒银矿、深红银矿和蒙脱石等。为了确定金的矿化时代,测定了含矿冰长石的K—Ar年龄为更新世(0.84±0.07~1.01±0.08Ma);气液包裹体研究表明基底岩中金的沉淀温度是210℃。其上覆火山岩中金的沉淀温度小于200℃;石英脉中δ~(18)O变化范围为8.8‰~6.8‰。高品位金矿化作用直接与绿泥石化和绢云母化作用有关。在石狩脉系上部50~100m处,有一个层状粘土矿物和石英—蒙脱石蚀变带。该蚀变带围饶矿化中心分布,形成近水平的强烈泥岩化层。蚀变带的外面由方石英—蒙脱石和一些未蚀变岩石所组成。由重力测量确定近地表构造,由重力高确定基底岩块隆起,施拉贝格(Schlumberger)电测深,有效地估计了基底埋藏深度和确认了电阻率的结构。而电阻率和激发极化测量,又指出了与矿化作用有关的热液蚀变带的分布。土壤中Hg、CO_2、Rn的地球化学测量,有效地追踪了断裂构造带。高品位的金矿化区位于本湖区的沉积岩和火山岩的不整合面上。高品位金的矿化作用由两个方面造成的。一方面,当高温热液上升,由于沸腾导致金的沉泛;另一方面,在不整合面附近,上升的地下高温热液与地下水相遇,使成矿热液温度迅速降低和发生氧化作用,有利于金的进一步沉淀。  相似文献   
173.
高梯云  仲思东 《测绘学报》1993,22(4):314-319
本文介绍了模拟测图仪B8S的解析化改造附件B8S-AAB的原理、组成和特点。对B8S-AAB的机械配置进行了重点研究和分析,并进行了必要的精度论证,最后给出了改造了仪器的使用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174.
枣庄市市中区主要地质灾害有喀斯特塌陷、采空塌陷和崩塌。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利用袭扰系数法,按易发程度依次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及不发育区。地质灾害点按规模、危害和潜在危险性划分为危险性大、危险性中等、危险性小3级。在评估基础上确定了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一般防治区。对喀斯特塌陷应通过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结合工程治理予以防治;对山体崩塌应以避让为主;采空塌陷应侧重土地综合开发治理。  相似文献   
175.
Principal stress axes rotation influences the stress-strain behavior of sand under wave loading. A constitutive model for sand, which considers principal stress orientation and is based on generalized ...  相似文献   
176.
辽宁拥有丰富的古生物化石资源,它们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具有非常高的科研、科普和社会经济价值。根据近年来辽宁古生物化石资源的调查成果资料,对辽宁古生物化石的类型、时空分布规律等进行总结研究,并分析了辽宁古生物地质遗迹的保护利用现状,对其保护和利用模式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了化石保护与利用多元化发展模式,并挖掘化石的最大优势,对化石资源研学旅行开发进行探讨和设计,以化石文化为依托打造化石衍生文创产品。对古生物化石特征的总结以及对保护利用模式的探讨,能够为辽宁古生物化石的深入研究工作提供基础材料,为辽宁的古生物化石产业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7.
Through the re-investiga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mud crack-like sedimentary structure” in the Qiaotou Formation from late Mesoproterozoic to early Neoproterozoic in the eastern Liaoning, and by comparing with the contemporaneous microbial induced sedimentary structure (MISS) in other areas of the NCC, For the first time, the fractured sedimentary structure discovered in the Qiaotou Formation in Liaoning was identified as MISS.Results: The fissure structure found in the Qiaotou Formation is MISS, which is formed by the physical destruction of microbial mats.Conclusions: The MISS identified in the Qiaotou Formation has spindle-like, three-connected ornithoid and partially connected branched morphology, so it is speculated that the Qiaotou Formation was formed in th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of the upper part of the supratidal zone. This discovery provides basis for stratigraphic and sedimentological studies of the Qiaotou Formation, and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studying the evolution of early life on earth and exploring the long-term impact of biota on the atmosphere and hydrosphere.  相似文献   
178.
Through the re-investiga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mud crack-like sedimentary structure” in the Qiaotou Formation from late Mesoproterozoic to early Neoproterozoic in the eastern Liaoning, and by comparing with the contemporaneous microbial induced sedimentary structure (MISS) in other areas of the NCC, For the first time, the fractured sedimentary structure discovered in the Qiaotou Formation in Liaoning was identified as MISS.Results: The fissure structure found in the Qiaotou Formation is MISS, which is formed by the physical destruction of microbial mats.Conclusions: The MISS identified in the Qiaotou Formation has spindle-like, three-connected ornithoid and partially connected branched morphology, so it is speculated that the Qiaotou Formation was formed in th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of the upper part of the supratidal zone. This discovery provides basis for stratigraphic and sedimentological studies of the Qiaotou Formation, and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studying the evolution of early life on earth and exploring the long-term impact of biota on the atmosphere and hydrosphere.  相似文献   
179.
大兴安岭中段林西组是重要的含烃源岩层位,烃源岩的形成与生烃母质生物活动和埋藏时的古气候、古构造、古环境息息相关。通过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可以恢复林西组沉积时期的气候与构造环境,利用Sr、Li、Ga 含量、Sr/Ba 值、U/Th 值、δU及Sr/Cu 值,从古盐度、氧化还原环境、古气候等方面分析了索伦地区林西组的沉积环境,认为林西组沉积时可能经历了中等—较强风化后的再沉积作用,总体为淡水—微咸水的氧化环境,气候温湿; Al2O3/(Al2O3+Fe2O3)值、K2O/Na2O- SiO2关系以及稀土元素特征表明: 林西组形成于靠近大陆岛弧的活动大陆边缘,由早期弧后盆地的海陆过渡相半咸水环境向陆相的淡水环境演变,有利于有机质的富集和保存,是寻找烃源岩的有利层位。研究成果可为该区烃源岩勘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0.
波浪能利用的发展与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首先介绍了波浪能的定义、成因和我国波浪能资源的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指出波浪能的主要利用方式是发电,并分析了国内外利用波浪能发电的发展进程。从波浪能的发电原理、转换装置及技术上的突破等方面,论述了波浪能发电的研究开发情况。最后,指出波浪能利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