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9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104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2011年夏季胶州湾表层溶解有机物荧光特征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EEMs)结合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的方法,对2011年8月至9月胶州湾表层海水溶解有机物荧光特征的时间与空间变化进行了研究。PARAFAC模型共鉴别出四个荧光组分:类蛋白质荧光组分(C1),陆源类腐殖质荧光组分(C2,C4)和海源类腐殖质荧光组分(C3)。类蛋白组分在调查期间的荧光强度最强(0.14±0.06),其余三个组分荧光强度相近(0.07±0.02,0.09±0.02,0.05±0.02)。这四种组分在8月下旬多雨期和9月上旬受径流影响的时期荧光强度较高,在9月下旬雨季影响消退后荧光强度显著降低。研究表明各组分荧光强度总体上与叶绿素a浓度显著正相关,与盐度负相关,说明胶州湾夏季FDOM浓度主要受降雨引发的生物活动影响。  相似文献   
172.
DNA barcoding provides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of zooplankton species through all life stages. Single-gene-targeted metagenomic analysis based on DNA barcode databases can facilitate longterm monitoring of zooplankton communities. With the help of the available zooplankton databases, the zooplankton community of the Changjiang (Yangtze) River estuary was studied using a single-gene-targeted metagenomic method to estimate the species richness of this community. A total of 856 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oxidase subunit 1 (cox1) gene sequences were determined. The environmental barcodes were clustered into 70 molecular 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 (MOTUs). Forty-two MOTUs matched barcoded marine organisms with more than 90% similarity and were assigned to either the species (similarity>96%) or genus level (similarity<96%). Sibling species could also be distinguished. Many species that were overlooked by morphological methods were identified by molecular methods, especially gelatinous zooplankton and merozooplankton that were likely sampled at different life history phases. Zooplankton community structures differed significantly among all of the samples. The MOTU spatial distributions were influenced by the ecological habits of the corresponding species. In conclusion, single-gene-targeted metagenomic analysis is a useful tool for zooplankton studies, with which specimens from all life history stages can be identified quickly and effectively with a comprehensive database.  相似文献   
173.
水母暴发研究所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孙松 《地球科学进展》2012,27(3):257-261
在过去的10多年中,全球海洋中的水母数量都有所增加,在一些局部区域出现了水母种群暴发的现象,主要是在近海、特别是一些重要的渔场和高生产力区。水母暴发已经形成重要的生态灾害,对沿海工业、海洋渔业和滨海旅游业等造成严重危害。水母暴发的原因、生态危害、如何应对等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引起全球沿海国家的重视,也是国际海洋生态系统研究领域的焦点问题之一。由于水母特殊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水母暴发的研究面临众多的困难和挑战。水母的暴发与全球气候变化、海洋渔业活动、富营养化、海岸带工程等密切相关,水母暴发现象是海洋生态系统演变的一种具体体现,通过对水母暴发机理的研究,将会加深对在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海洋生态系统演变机理和变化趋势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4.
初夏南黄海浮游动物功能群丰度年际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1959年和2000—2009年6月份在南黄海海域进行的7个航次海洋调查采样样品,并结合同步温盐资料及海温长期变化数据,研究了不同浮游动物功能群丰度的年际变化。结果表明:大型甲壳类和毛颚类功能群丰度高且波动幅度较大,在1959年和2000—2009年两个时期无明显差异,最低值分别出现在2003年和2000年;而中华哲水蚤为优势种的大型桡足类功能群丰度在2000—2009年显著高于1959年,波动范围分别在2035—24500和912—1330ind/m2之间;小型水母和海樽类功能群丰度一般较低,但是在2007年出现暴发式增加,平均丰度分别是其它年份中最高平均丰度的4.8倍和88.5倍。大型甲壳类和毛颚类分别在东部冷水团区和中部锋面区波动幅度最大,小型水母和海樽类则是在西部浅水区波动幅度最大。分析认为桡足类丰度增加与营养盐浓度升高和鱼类过度捕捞有关,而胶质生物种群剧烈波动与气候变化引起的环境变异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