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1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86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CFG桩复合地基作为一种新型的软弱地基处理技术,能够较好地发挥桩土共同作用,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地基处理工程中。本文结合贵州省首例CFG桩复合地基工程,采用ANSYS软件建立复合地基模型,并考虑褥垫层影响,把计算结果与荷载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CFG桩复合地基桩土共同作用效果明显,但目前设计桩承担荷载的比例过高的结论。据此对CFG桩复合地基的改进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2.
伴随吐拉苏火山断陷构造发展阶段所存在的钙碱性系列岩浆侵入和陆相火山喷发活动,对金成矿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该区金矿赋矿地层为大哈拉军山组,成矿时代为维宪早中期,主要分布于火山断陷的中心和大哈拉军山组与下伏地层角度不整合接触带,近NS向断裂破碎带是矿体赋存的空间,成矿与黄英岩化蚀变带密切相关,矿化异常元素组合为Au-As-Sb-Ag-Hg,处于相对较低的磁场和高阻、高相位异常内.根据金成矿地质特征和火山盆地的自然地理经济条件,对预查、普查、详查和勘探阶段的勘查技术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3.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是青藏高原上第三条世界级铜矿带,已发现的中大型铜矿床多集中于西段,中东段却鲜有发现。为了使找矿工作由点向带展开,文章选取该带中段早白垩世富铜岩浆岩较为发育的雄梅地区,分析了与成矿相关的岩体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讨论该带中段早白垩世富铜岩浆的属性,并得到以下认识:与矽卡岩型铜矿相关的舍索岩体表现为富w(SiO_2),弱过铝质二长花岗岩,明显的Eu负异常;与斑岩型铜矿相关的雄梅岩体则为强过铝质花岗闪长斑岩,无明显的Eu负异常;舍索二长花岗岩以壳源物质熔融为主并伴有地幔物质的参与,雄梅花岗闪长斑岩则为壳幔混合源。2个岩体总体上都表现富集LREEs,LILEs,亏损HFSEs等类似岛弧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同时表现出Ba、Sr元素负异常,同属于I型花岗岩。低的Y含量,Sr/Y比值及相对高的HREE含量,暗示两者的熔融源区压力较低,不同的Eu异常及地壳组分表明2种富铜岩浆的熔融深度略有不同。综合已有资料认为雄梅地区富铜岩浆岩的形成与班公湖-怒江洋壳岩石圈南向俯冲结束后的板片断离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84.
高轲  刘治博  宋扬  李发桥  滕磊  郑卫红 《地质论评》2019,65(5):1170-1186
西藏班戈雪如岩体对探讨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在班戈地区的区域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指示意义。本文根据似斑状二长花岗岩精确的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 Pb定年和Lu Hf同位素数据,探讨了雪如岩体的成岩时代、岩石类型、物质来源及其构造背景。锆石LA ICP MS U Pb加权平均年龄为7859 ± 055 Ma(MSWD=096),形成时代为晚白垩世中期,与前人获得的雪如岩体的成岩年龄基本一致。岩石地球化学显示,岩体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铝饱和指数A/CNK=103 ~ 104,为过铝质花岗岩。岩石整体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Th、U、Zr、Hf和LREE,不同程度的亏损Nb、P、Ti和HREE等元素,具有中等的负Eu异常(δEu= 071 ~ 073)。锆石εHf(t)值为-1005 ~ 037,均值为-334。岩石属于I型花岗岩类,总体显示其源区以壳源物质为主。雪如岩体显示同碰撞构造背景,代表的是班公湖—怒江洋闭合之后羌塘地块与拉萨地块碰撞的产物,反映在晚白垩世中期已经处于碰撞挤压和陆壳抬升阶段。  相似文献   
85.
西藏甲玛矿床南坑矿段蚀变、矿化及含矿斑岩年代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邹兵  林彬  郑文宝  宋扬  唐攀  张泽斌  高昕 《岩石学报》2019,35(3):953-967
西藏甲玛矿床南坑矿段新取得重大找矿突破。铜、铅、锌均已超过大型规模,但其矿化结构、蚀变特征与主矿体有明显差异,成岩成矿作用时限尚不明确。勘查成果表明,南坑矿段矿体以矽卡岩型为主,呈不规则"厚板状"产于推滑覆构造体系中。矿石类型以块状铜铅锌矿石为主,具有厚度大、品位富等特征。本文以南坑矿段的典型矿化蚀变特征研究为基础,利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和Hf同位素分析,获得含矿斑岩~(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4. 8Ma,与主矿体岩浆活动时限(17. 0~13. 9Ma)一致,说明二者属于同一岩浆作用的产物。同时,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南坑矿段含矿斑岩的~(176)Hf/~(177)Hf比值较高,为0. 282803~0. 282902,ε_(Hf)(t)值均为正值,主要集中在1. 4~4. 9,平均值为3. 6,表明其岩浆源区可能存在幔源组分的加入,是碰撞后伸展背景下新生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此外,南坑矿段明显受滑覆构造控制,区域推覆构造形成的红塔复背斜轴部高位岩块失稳向北滑覆,形成铜山滑覆体,岩浆热液沿滑覆构造交代角岩和大理岩形成厚大的富铜铅锌矿体。因此,岩浆活动时限和矿床地质特征,均揭示甲玛矿区南坑矿段与主矿段属于中新世同一岩浆作用的产物,但南坑矿段的成岩成矿作用受滑覆构造控制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86.
西藏改则县多龙矿集区分布着大量的SSZ型蛇绿岩残片,是班公湖-怒江蛇绿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代表性辉绿(玢)岩进行了锆石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及Sr-Nd同位素分析,获得辉绿玢岩加权平均年龄为252.1±1.5Ma(MSWD=0.09,n=33),表明多龙SSZ型蛇绿岩形成于晚二叠世。岩石烧失量普遍较高(1.57%~5.23%)的特征,表明样品普遍遭受蚀变;而且具有富硅、高铝、低MgO及低Mg~#值(36.8~63.1)的特征,说明其经历过一定程度的分离结晶作用。多龙辉绿岩和辉绿玢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Cs、K、Sr、P、Pb),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Ta、Nb、Ti、Zr、Hf);稀土元素总量为23.27×10~(-6)~58.95×10~(-6),δEu为0.83~1.35,(La/Yb)_N为0.66~1.30,具有与岛弧拉斑玄武岩类似的稀土元素和总体一致的微量元素特征。岩石(~(87)Sr/~(86)Sr)_i值为0.707345~0.708748,(~(143)Nd/~(144)Nd)_i值为0.512669~0.512705,t_(DM2)值为305~456Ma,ε_(Nd)(t)值为+6.9~+8.8,表明其岩浆源区为亏损地幔源区,其地球化学成分具有洋内弧的特征,暗示其可能是洋内俯冲作用的产物。综合分析认为,班-怒洋壳于晚二叠世时(ca.252Ma)在板块汇聚边缘发生了类似西太平洋Izu-Bonin-Mariana的洋内俯冲作用,形成兼具MOR蛇绿岩亲缘性和俯冲带SSZ蛇绿岩地球化学印记的双重属性的多龙辉绿岩及辉绿玢岩的母岩浆;母岩浆经过结晶分异、上升侵位,最终于洋内俯冲带之上的弧前盆地环境下形成多龙辉绿岩和辉绿玢岩。  相似文献   
87.
为揭示西藏双湖县达若洛陇矽卡岩型铜矿的成因,对该矿床石英-硫化物阶段和石英-碳酸盐阶段的石英和方解石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显微测温学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发育富液相气液两相(LV)、含子矿物三相(LVH,子矿物为石盐)、富气相气液两相(VL)和纯气相(V) 4类流体包裹体。石英-硫化物阶段脉体的石英(Q1)中以LV和LVH型包裹体为主,其均一温度集中于150~350℃,盐度分别为5%~25%Na Cleqv和30%~40%Na Cleqv。石英-碳酸盐阶段脉体的石英(Q2)和方解石中以LV型包裹体为主,均一温度集中于150~200℃,盐度集中于5%~10%NaCleqv。根据经验公式计算得到主成矿的深度为0. 8~1. 9 km。Q1中见有不同类型(LV、LVH、V)包裹体在同一视域下共存,且具有相似的均一温度但盐度变化较大,这是流体沸腾的明显标志。温度降低和沸腾作用是导致达若洛陇矿床Cu元素沉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8.
煤岩强度离散性及三轴压缩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永杰  宋扬  陈绍杰  李廷春 《岩土力学》2006,27(10):1763-1766
简述了煤的强度离散性原因。采用超声脉冲穿透法测量煤样波速并进行岩石力学试验,回归分析得出了煤岩试件声速与其力学参数之间的关系式,为尽可能避免因煤样离散性而带来的盲目试验提供了一条技术途径。采用MTS815岩石伺服试验系统进行了煤样三轴压缩试验。结果表明,与花岗岩等高强度岩石不同,由于煤的孔隙裂隙发育在围压作用下孔隙裂隙被压密闭合,煤的弹性模量随围压增大而增大,但并非线性关系;煤的轴向破坏应力及残余强度均随围压增大而增大。研究结论对于在破碎煤体中掘进的巷道的锚固机理研究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9.
山洪是汛期多发地质灾害之一。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西南地区高速公路沿线易受山洪威胁。为了更好地防范山洪灾害,保障交通安全,基于SCS模型推导了流域产生径流的临界雨量模型。以四川省高速公路沿线小流域为研究区,利用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土壤属性数据及降水数据等资料,计算得到了四川省高速公路沿线小流域发生山洪灾害的临界雨量。计算结果显示,四川省高速公路沿线流域的临界雨量在14—26 mm之间。与山洪灾害历史数据对比结果表明,模型预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0.
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是我国重要的斑岩铜金矿成矿带,成矿地质条件极为优越。多龙矿集区是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典型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超大型矿床,区内广泛分布着美日切错组喷溢相火山岩,但其岩石成因、源区属性、形成年代及地球化学动力学背景尚不明确。本文对美日切错组安山岩及流纹岩进行锆石U-Pb测年,获得结晶年龄分别为108.2±2.6Ma(MSWD=0.39)和109.3±2.2Ma(MSWD=1.70)。矿区安山岩及流纹岩具高硅(SiO2=60.89%~72.00%)、富钾(K2O=3.08%~5.53%)、富碱(K2O+Na2O=6.88%~8.96%)、准铝质-过铝质(A/CNK=0.92~1.28)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及钾玄岩系列岩石。其明显均富集轻稀土(LREE)及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Th、U、K、Pb及Rb),亏损重稀土(HREE)及高场强元素(HFSE:Ta、Nb、Ti及Zr),稀土总量(ΣREE)为141.52×10-6~236.05×10-6之间,LaN/YbN为10.42~11.05,δEu为0.65~0.80,具有中等负铕异常,显示出典型岛弧岩浆岩的特征。(87 Sr/86 Sr)i值为0.7050~0.7053,(143 Nd/144 Nd)i为0.5124~0.5126,εNd(t)值为-1.51~1.29,具有高Sr低Nd的特征。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流纹岩εHf(t)为+11.6~+15.5,平均值为+13.8,两阶段模式年龄平均值为288.0Ma;安山岩εHf(t)为+3.4~+8.0,平均值为+4.8,两阶段模式年龄平均值为813.1Ma;表现出明显的幔源特征。综合研究表明,美日切错组火山岩为班公湖-怒江新特斯洋洋壳向北的俯冲背景下,由俯冲板片脱水产生流体交代地幔楔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原始玄武质岩浆,并在上升后,滞留在壳幔边界形成新生下地壳,新生下地壳与持续底侵幔源玄武质岩浆混合而部分熔融形成。其形成于典型岛弧的构造背景下,暗示班公湖-怒江洋在早白垩世晚期(108~109Ma)仍正在向北俯冲于羌塘地块之下,可能尚未关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