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2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119篇
测绘学   165篇
大气科学   49篇
地球物理   47篇
地质学   327篇
海洋学   4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8篇
自然地理   4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2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01.
中国煤矿水害基本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分析了中国煤矿水害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研究了中国煤矿水害的基本特征及其产生原因。较为系统地论述了我国煤矿水害防治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技术难关以及生产企业对矿井水害防治技术的基本需求。重点分析了深部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高承压水底板突出机理及其防治技术和废弃矿井老空水突出机理与防治技术。提出了中国煤矿水害防治技术和矿井水文地质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02.
梁柱节点是框架结构中承受和传递荷载的关键部位。框架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表明,高剪应力的作用下,节点核心区通常产生显著的非弹性剪切变形。采用数值模拟研究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抗剪性能时,正确地计算节点核心区剪应力-剪应变关系是有限元分析成功实施的关键。基于梁柱节点抗震性能试验中节点核心区的受力变形特征,提出了基于变形的改进拉压杆模型,推导了节点剪应力-剪应变(■-γ)关系曲线的计算方法。以多组梁柱节点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结果为依据,对比分析斜压杆模型与基于变形的改进拉压杆模型的计算结果,校核了基于变形的改进拉压杆模型计算准确性和适用性。结果表明:与斜压杆模型相比,基于变形的改进拉压杆模型能有效预测钢筋混凝土框架中间层中节点的■-γ骨架曲线,能较准确地计算节点峰值剪应力。  相似文献   
703.
<正> 穆棱林业局在1997年8月被国家林业局(原林业部)正式批准为“林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作为穆棱林业局来说,在进行林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的过程中,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其一,林业局要接受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理论,并变成实际行动;其二,通过开展活动,为林业部门提供示范。因此,构思穆棱林业局在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的建设,并积极把实施森林可持续经营作为重要内容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04.
对川口油田长 6油层岩心显裂缝作了统计、分析 ,并制作薄片进行了微裂缝观察。在延河剖面长 6油层作了野外裂缝测量。结果表明 :川口油田长 6油层存在天然显裂缝与微裂缝。裂缝方向以近 EW向为主 ,同时发育近 SN向裂缝。显裂缝频率平均为 0 .4条 / m,切深变化范围不大 ,以高角度缝为主 ,只有 11.1%的裂缝被少量钙质充填 ,在地下多为闭合形式 ;微裂缝开度主要区间为 5~ 15μm,孔隙度极低 ,内蕴渗透率相对较低 ,从 0~ 10 0 μm2不等 ,面密度小 ,仅为 0 .0 0 2 6 / mm,延伸长度为 0~ 2 mm,仅 12 %以下被矿物充填 ,与大裂缝夹角主要为 0~ 10°,主要发育在显裂缝周围。同时 ,通过真实砂岩微观模型实验和注水井与生产井之间的注采分析 ,研究了裂缝对注水开发的影响。  相似文献   
705.
知识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经济的、新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经济类型它以知识创新、转化和利用为特征,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利于提高社会、生态效益,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既是人类知识进步和发达国家或地区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结果,又为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生产组织的选择指明了方向。文章结合知识经济,内涵,讨论了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生产组织选择的重点和方向问题。  相似文献   
706.
鄂尔多斯盆地演化-改造的时空坐标及其成藏(矿)响应   总被引:149,自引:13,他引:136  
鄂尔多斯盆地的发育时限为中晚三叠世—早白垩世,晚白垩世以来为盆地的后期改造时期;盆地主体具克拉通内盆地特征;现今盆地为经过多期不同形式改造的残留盆地。该盆地叠加在早、晚古生代大型盆地之上,又属多重叠合型盆地。鄂尔多斯盆地集油气、煤和铀于一盆,多种能源矿产丰富。根据盆地及周缘地区主要地质构造特征和地质事件,结合对盆地各区裂变径迹年龄的综合研究认为,在盆地发育时期(T2—K1)至少发生了4期明显的构造变动,将盆地的沉积-演化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中晚三叠世和早中侏罗世富县—延安期为盆地发育的两个鼎盛阶段,广泛接受沉积,湖盆宽阔,沉积范围为今残留盆地面积的2倍多;形成重要的含油和成煤岩系。这两个阶段被期间发生的区域抬升变动(J1)所分隔。抬升导致沉积间断,延长组顶部遭受强烈而不均匀的侵蚀下切,形成起伏较大的侵蚀地貌。延安期末盆地抬升变动不强烈,沉积间断和剥蚀延续时间短。随后又复沉降,进入盆地发育的第三阶段中侏罗世直罗-安定期:沉积范围仍较广阔,但湖区面积明显减小。晚侏罗世构造变动强烈,在盆地西缘形成逆冲-推覆构造带,在其东侧前渊局限堆积厚度不等的砾岩,盆地中东部地区遭受剥蚀改造;今黄河以西地区初显东隆西坳格局。在早白垩世阶段,沉积分布仍较广阔,不整合超覆在前期西缘冲断带和南、北边部隆起之上。在盆地演化的前三个阶段,沉积中心均分布在延安附近及其以东;而堆积中心则位于邻近物源的盆地西部,且不同阶段位置有别;直到早白垩世,盆地的沉积中心和堆积中心的分布位置才大体一致,主要位于盆地西部的中南段。早白垩世末,鄂尔多斯盆地整体抬升,大型盆地消亡;盆地开始进入后期改造时期。在晚白垩世以来的盆地后期改造时期,鄂尔多斯盆地主要发生了以下重要地质事件:1盆地主体持续幕式、差异性整体抬升和强烈而不均匀的剥蚀,东部黄河附近被剥蚀的中生界厚度最大可达2000m;2盆地本部长期幕式整体的差异抬升和剥蚀,形成3期区域侵蚀-夷平面(E32—E12,E23和N21);3地块边部裂陷,周缘断陷盆地相继形成,接受巨厚沉积;4持续达2亿多年的东隆西降运动于中新世晚期(8MaBP)反转易位;东部开始沉降,广泛接受红黏土沉积;六盘山、地块西缘和西部相继隆升;标志着中国西部区域构造运动对该区的影响更为重要;5分别在8MaBP和2.5MaBP,风成红黏土、黄土开始广泛堆积,先后形成红土准高原和黄土高原及黄土高原面;6黄河水系的发育、外流和侵蚀地貌的形成。根据各主要地质事件的发生和动力学环境的演变,将该区晚白垩世以来划分为5个演化阶段(K2—E1;E2-3;N1-21;N31—N2;Q)。这些地质事件的发生和构造变动,与周邻各构造域,特别是中国东、西部(含青藏高原)重大构造运动的复合、叠加及其与时彼此消长变化密切相关;其活动和改造,使中生代盆地的原始面貌大为改观。鄂尔多斯盆地多种能源矿产成生—成藏(矿)和定位的主要期次,与盆地中新生代演化和改造的阶段有明显的响应联系和密切的耦合关系。盆地演化末(晚)期及之后的整体差异隆升和区域剥蚀,对鄂尔多斯盆地多种能源矿产的成藏(矿)和分布及其相互作用的影响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707.
关中地区农业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Introduction The harm of soil heavy metals pollution on soil environment and human health and its control have become a hot topic in the current environmental research field.There are many relevant research results at home and abroad in this field(Chen,1…  相似文献   
708.
基于短基线集技术的城市地表沉降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的去相干分析,提出了基于短基线集(SBAS)技术进行地表形变监测的方法。该方法能够克服DInSAR易受时间、基线去相干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对短时-空基线组合的影像对进行干涉处理以提取高相干点,利用大气延时相位与相位噪声在频域不同特性以达到二者分离的目的,最终获取监测区域长时间缓慢地表形变的演变规律。本文利用2007-2011年16景南京地区ALOS数据进行了短基线差分干涉试验,并通过实测水准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够较准确地反演出地表的形变场及累积形变量。  相似文献   
709.
静乐组指含有较丰富结核的紫红色风成粘土,在建组时未指定正层型,缺少进一步工作的对比标准,建议以陕西蓝田段家坡剖面作为静乐组的次层型候选剖面。原以山西静乐贺丰为层型的上新世静乐阶含义不清,应该尽快建立上新世榆社期对应的年代地层单位。从目前研究结果看,静乐组分布十分广泛,其发育程度甚至超过保德组。研究资料表明上新世榆社期是我国北方向干旱化转折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7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