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6篇
  免费   340篇
  国内免费   341篇
测绘学   188篇
大气科学   390篇
地球物理   242篇
地质学   710篇
海洋学   237篇
天文学   44篇
综合类   94篇
自然地理   18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8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4年   1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1.
文章综合考虑中国区域范围内降雨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地理地貌等特征,将全国降雨区划分为4大类,在此基础上,得出不同降雨类区暴雨致灾因子的强度等级评定方法;同时,研究确定了与暴雨灾害密切相关的地形高程、高程标准差、河网密度、土壤类型等环境脆弱性影响要素,并对各类要素分别进行了分级评定;将各类环境脆弱性影响要素结合暴雨致灾因子要素,运用加权求和方法建立了暴雨灾害综合风险评估模型;并结合GIS技术,将城市、农村人口分布情况、用地等数据叠加到风险分布格局中,最终分析得出不同风险等级下影响的城市和农村人口数量、土地面积等内容。该评估模型相较于以往其他暴雨风险评估模型,其适用范围更广,可以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任意区域暴雨灾害风险评估;实时评估业务能力更强,将该模型结合降雨实况资料或预报资料可以对全国任意区域降雨灾害综合风险进行事后、跟踪评估或预评估;评估对象更有针对性,结合GIS技术,可以针对得出的风险分布结果分别给出不同风险等级范围内的承灾体受影响的定量评估结果。  相似文献   
52.
利用常规资料、14:00加密探空、NCEP1°×1°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2013年6月18日和2014年6月23日南疆西部两次强冰雹环境场及物理机制,表明两次冰雹环境场有相同之处:在环流经向度较大的中亚低涡背景下,前期有明显降水,傍晚前后由中亚低涡后部西北气流下产生,高空干冷平流、低层暖湿环境、较大的垂直温度递减率及低层辐合线或切变线为冰雹天气提供了强不稳定层结和动力触发条件,为冷平流强迫类型。但两次冰雹中亚低涡位置、强度、物理机制变化等有所不同:"6·18"中亚低涡压至南疆西部,低涡强,西北风大,而"6·23"中亚低涡在巴尔喀什湖附近,位置偏北,低涡较弱,西北风较小;"6·18"偏西北气流、风(垂直)切变、强回波伸展高度、层结不稳定、水汽及动力等变化均较"6·23"明显偏强;"6·18"的0℃层和-20℃层的高度均比"6·23"的低300~400 m;"6·18"低层南疆盆地偏东风日变化明显,即傍晚到夜间增强,山前东西风辐合促使上升运动发展,并有明显的中尺度垂直环流圈,而"6·23"低层为西北风风速辐合及与偏东风的切变。  相似文献   
53.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雷达资料、FY2E卫星资料等,对2014年7月30日至31日发生在我国东部的一次强飑线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并着重分析了干侵入对此次飑线过程的作用。结果表明:中层阶梯槽引导高层干冷空气向下入侵后叠加在低层暖湿气流之上,增强了大气不稳定,不稳定能量累积;低空切变线促使不稳定能量释放,是此次飑线的重要触发机制。对干侵入的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飑线过程中,干侵入来源于高空槽后下沉气流,干侵入底部风场调整使得飑线在移动过程中发生了转向。在飑线发展过程中,干侵入范围扩大、强度增强;干侵入使飑线发生区域上空空气变冷、变干,增强了大气不稳定。干侵入底部的低相当位温空气与飑线内部高相当位温空气混合是飑线长时间维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4.
闲置土地处置是当前国务院和国土资源部党组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国办将其列为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重点督查事项.但从国家土地督察机构2014年节约集约用地专项督察后续整改情况来看,处置工作推进难度很大.为此,国家土地督察上海局在沪浙闽开展了专题调研,深入了解闲置土地处置的难点及深层次原因,并从防范闲置、完善处置方式、加强监管三个方面提出了有操作性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55.
英国通过实行国家自然资源综合统一管理体制框架下的水资源流域综合管理,推动了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协同管理,保护了生态系统健康,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英国实行水资源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对分离的产权管理制度,将水资源所有权收归国有,实现了水资源的初始配置,对水资源的使用权实行申请、许可、登记制度,从地表(河流、溪流或水渠)或地下每天取水超过20立方米的人,都需要向由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下属的环境署申请取水许可证.英国近百年的水资源管理历史表明,土地是所有资源管理的本底,水资源管理不能脱离自然管理体制的大框架,必须与其他自然资源要素一起进行综合管理,才能最终实现流域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6.
针对合成孔径声呐是一种新型高分辨水下成像声呐,尤其是其干涉测量是一种高精度测量海底地形的先进技术,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但是目前尚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的问题,详细分析了声呐合成孔径干涉测量近期的研究现状与研究进展情况。该文在声呐合成孔径干涉测量原理的基础上,比较了与合成孔径雷达干涉的不同,重点阐述了相关理论和设备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同时分析了现在声呐合成孔径干涉测量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介绍了目前声呐合成孔径干涉测量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57.
倾斜摄影测量的城市真三维模型构建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如何基于近年来新推出的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快速构建城市真三维模型的问题,在研究分析国内基于该技术构建三维模型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Street Factory系统,结合少量人工干预快速构建城市真三维模型的方法。采用倾斜影像联合空中三角测量技术,实现了多角度倾斜影像的一体化区域网平差;通过多视影像密集匹配和自动纹理关联,实现了高精度真实三维模型的构建。基于RCD-30倾斜相机获取的西安大雁塔景区倾斜影像,开展城市真三维模型构建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构建的城市真三维模型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适合大规模区域城市三维模型快速构建,对测绘生产单位规模化生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8.
本文分析指出国有企业是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的,且发达国家的国有企业也进行了大量的跨国投资,具体到矿业领域也是如此.发展中国家国有矿业企业的产生、持续存在与发展有其历史与现实基础,是发展中国家的理性选择.当前,针对国有企业海外投资的“所有制歧视”并非国外投资审查的主流,且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符合海外矿业投资的要求.因此,国有企业仍应是中国矿业“走出去”的重要力量.为进一步支持国有矿业企业“走出去”,中国需软化“竞争中立”约束,化解针对中国的“所有制歧视”倾向,完善中国企业海外矿业投资支持体系,并加速推进国有矿业企业的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59.
广西大部分地区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下河发育。本文以西南岩溶地区某高速公路隧道穿越地下河为例,分析岩溶地下水动态特征及计算推测最大洪水位标高,提出几条经济可行的治理隧道水患的措施。  相似文献   
60.
大三江盆地群位于黑龙江省东部,中生代以来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形成现今各自分割的10余个残余盆地。由于缺乏关键性证据,前人对大三江地区早白垩世是否存在统一湖盆存在争议。本次研究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钻井岩心观察,认为盆地总体缺乏边缘相沉积,并且主要以三角洲平原亚相和滨浅湖亚相为主。古水流恢复和重矿物特征显示,研究区主要存在西部和西北部、东部以及东南部三大物源体系,并且平面上具有由四周向中心汇聚的特征。地震资料反射特征显示下白垩统具有典型的断陷-坳陷复合结构,坳陷时期地层由各盆地中心至边部未出现明显的地层减薄现象,现今的盆地边界断裂多为后期对盆地进行改造、破坏的逆冲断裂。这些证据都是对大三江地区早白垩世存在统一湖盆的有力支撑。本研究不仅能为大三江盆地群原型盆地的恢复提供重要依据,也将为东北盆地群油气资源远景评价和进一步的勘探部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