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8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21.
生物发光现象在海洋中广泛存在,基于微光成像技术对深海发光浮游生物的发光现象进行视觉捕获是一种先进的原位观测手段,但目前缺乏有效的方法对获取的生物发光影像资料进行自动分析。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多特征匹配跟踪的发光浮游生物自动计数方法,基于同一目标在连续帧间的运动具有连续性的思想,首先采用帧间质心差小于一定阈值的原则进行初始粗匹配,然后针对目标过近造成的误匹配问题再进一步进行运动方向的匹配,提高帧间匹配精度,从而准确计数。采用所提出的方法对深海发光浮游生物的真实视频数据进行了自动分析,实验结果证明该计数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率,对生物发光区域的尺度变化、发光目标间距过近等情况具有较好的鲁棒性,能达到较好的计数效果。  相似文献   
22.
利用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2000—2020年中国西北地区区域性沙尘暴特征,同时基于气候动力因子、温度、降水和NDVI资料,研究西北地区区域性沙尘暴成因。结果表明:2000—2020年西北地区区域性沙尘暴年总日数呈波动下降趋势,且存在两个高(低)频期。春季是区域性沙尘暴高发季,其中4月总日数最高,达47 d;相较于上旬和中旬,春季各月下旬更易出现区域性沙尘暴。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内蒙古中西部和甘肃河西是西北地区区域性沙尘暴高发区,总日数均在10 d以上,其余大部分地方总日数均小于8 d。北半球极涡面积指数、强度指数及亚洲区极涡强度指数均与区域性沙尘暴日数显著正相关,北半球极涡从扩张期到收缩期转变及其强度的减弱,是西北地区区域性沙尘暴减少的重要气候动力因素。西北地区年(春季)降水量和平均NDVI均与区域性沙尘暴日数显著负相关,近21年西北地区大部分地方气候趋于暖湿化,植被覆盖整体以改善为主要趋势,此种转变有利于沙化面积收缩,减少非输入性沙尘暴的发生。  相似文献   
23.
一、空中三角测量 数字摄影测量的野外像片、控制点布设,除GPS辅助摄影的像片控制点,可减少到仅在区域四周布设四个平高点和在区域西端垂直于测图航线布设两排高程点外,仅应用数码航摄仪获得数字影像的像片控制点布设和数字化影像的像片控制点布设,均与常规摄影测量相同。但空中三角测量模型连接点的选取和转点与常规摄影测量则有所不同。常规摄影测量采用立体转点仪或立体量测仪转刺点,  相似文献   
24.
一、空中三角测量 数字摄影测量的野外像片、控制点布设,除GPS辅助摄影的像片控制点,可减少到仅在区域四周布设四个平高点和在区域西端垂直于测图航线布设两排高程点外,仅应用数码航摄仪获得数字影像的像片控制点布设和数字化影像的像片控制点布设,均与常规摄影测量相同。应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进行选点和转点有自动作业方式和半自动作业方式。  相似文献   
25.
五莲七宝山金铜矿床赋存于隐爆角砾岩筒中,与次火山岩关系密切.火山机构受NE,NW向断裂联合控制.根据隐爆角砾岩筒的地质标志,结合对物、化、遥等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七宝山地区还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26.
四川雷波地区磷矿属于中国昆阳式海相沉积型磷矿,赋存于下寒武统梅树村阶麦地坪组地层中。通过野外实测剖面,重点研究其岩石学和沉积相特征,在矿集区建立了潮坪沉积体系,判断麦地坪组以潮下带沉积为主,潮间带和潮上带沉积不发育,总体表现为海侵-海退-海侵的垂向沉积组合。沉积相在矿集区呈环带状分布,磷矿层厚度与地层厚度大体呈正相关关系。磷矿床的岩相古地理类型直接影响了磷质颗粒的物理富集过程,其中潮下高能带为磷矿沉积的最有利相带,是今后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27.
28.
上世纪以来,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生态破坏导致的地质灾害频发和环境污染促使我们不得不正视这一问题,以广元市旺苍县废弃矿山为例,依托旺苍县废弃矿山综合治理项目,将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相结合,得到评价指标的组合权重,在此基础上构建地质环境评价模型,并进一步结合地理环境条件、地质灾害治理难度、生态环境修复等因素,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修复分区,提出具体的地质环境保护建议,以期为相关单位制定生态修复对策作参考。  相似文献   
29.
在研究海岸侵蚀的过程中,泥沙沉速是一个重要参数,对于侵淤量的计算非常重要。近些年来,由于工程活动、海洋动力和气候等因素变化的影响,珊瑚砂海岸的侵蚀冲刷问题已不容忽视。考虑到珊瑚砂与石英砂在形状、比重上的不同会对其沉速造成影响,套用现有石英砂的沉速公式进行计算并不合适。本文针对珊瑚砂和石英砂进行沉降试验,分析形状对珊瑚砂沉速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小粒径(d 0.5 mm)下形状对珊瑚砂沉速的影响并不明显,在大粒径(d 0.5 mm)下明显减缓了珊瑚砂的沉降速度,套用石英砂的沉降公式计算出的珊瑚砂沉速明显偏大。故通过提出动力形状因子这一参数来表征形状对沉降的影响,推导出考虑了形状影响的沉降公式,能够较为准确地计算砂粒的沉速范围,计算精度随着黏度的增大而提升。  相似文献   
30.
李春亮  王翔  张炜  曲正钢  杨菁  张君 《现代地质》2022,36(2):655-661
黄土高原表层土壤有机碳在土壤碳循环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获得的黄土高原甘肃省境内表层土壤有机碳数据,总结了表层土壤有机碳在不同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及地形地貌中的分布特征,分析了研究区土壤有机碳密度与全国其他典型地区的差异,并与全省第二次土壤普查成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不同土壤类型中有机碳密度呈灰褐土>高山草甸土>黑钙土>栗钙土>红黏土>灌漠土>灌淤土>黑麻土>黑垆土>黄绵土>灰钙土>风沙土的分布趋势;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密度呈林地>建设用地>耕地>园地>草地>未利用地的分布趋势;在不同地形地貌单元间土壤有机碳密度呈塬面>梯田>坡地>沟道的分布规律。黄土高原西段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在全国各典型地区最低,为1.87 kg/m2;有机碳储量为78.56 Mt,较1990年增幅10.54%,近年来土壤有机碳储量呈不断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