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51.
利用内蒙古119个国家气象站逐小时降水量及常规的日降水量资料对2012—2015年内蒙古出现的短时强降水及大雨以上天气情况从时空分布、出现概率、降水比率等多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统计。分析了内蒙古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特别是得出了内蒙古短时强降水发生时段,以及短时强降水在整个大到暴雨过程中所占比例等方面的特点,为预报员认识内蒙古短时强降水活动情况提供有利的参考。分析得出:短时强降水在时间、空间以及降水量级上的分布极不均匀,主要发生在6—8月,7月最多;短时强降水主要出现在午后到傍晚时段,集中在15—17时,尤其17时最多;短时强降水多出现在日降水在6h之内(含6h),占短时强降水发生总数的57%;短时强降水的降水比率相当高,有84%的短时强降水过程中短时强降水雨量占当日降水总量的50%以上,39%的占当日降水总量的80%以上;短时强降水受地形增幅影响极大,内蒙古东部偏东的大兴安岭东侧和西中部阴山山脉南侧均为短时强降水多发区。  相似文献   
52.
地磁截止刚度是定量衡量地球磁场对高能粒子屏蔽效应的参数,描述了高能粒子穿越磁层到达指定观测点的带电粒子刚度阈值.人们一直研究垂直方向上的截止刚度,但对作为方向函数的截止刚度,缺少详细研究.我们使用单粒子方法,倒向追踪粒子的运动状态,计算了近地空间不同投掷角度的高能粒子地磁截止刚度,研究发现:(1)天顶方向或者垂直方向的...  相似文献   
53.
ZH-1卫星观测的VLF人工源信号特征分析与全波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地震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ZH-1)已于2018年2月2日成功发射,正在开展卫星数据在轨测试,并对卫星数据质量进行判定.本文对ZH-1卫星2018年5月至6月夜侧的VLF频段电场功率谱数据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位于不同L值、具有不同发射频率的多个VLF人工源上空的卫星重访轨道观测数据,发现ZH-1卫星记录的人工源信号电场变化标准差与DEMETER卫星记录电场变化标准差几乎一致,说明ZH-1卫星观测数据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通过重访轨道均值与全波模型计算结果对比,发现两者在数值上较为接近,在形态上较为一致,说明ZH-1卫星VLF频段电场功率谱数据具有一定的可靠性.此外,研究了VLF人工源上空及共轭区的电场分布特征和电波传播规律,并与DEMETER卫星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VLF人工源产生的电磁辐射穿透电离层后以导管或者非导管的哨声波模向共轭区传播,因为传播过程中的朗道阻尼,共轭区的电场能量比辐射源顶空更小.VLF人工源位于L1.5时,电磁波传播更容易发生非导管传播,VLF人工源信号导管传播模式在共轭区的电场响应相对于共轭点会发生一定程度北向偏移.  相似文献   
54.
采用地震非均匀度(GL值)预测方法, 在震例回朔性检验研究、 室内岩石破裂实验及GPS观测结果等三种途径对该方法预测效能进行评价研究的基础上, 开展对中国大陆未来1~3年强地震活动主体地区和危险性预测工作。 效能评价结果表明, 地震非均匀度(GL值)可以较好地刻画岩石失稳前因破裂成核导致的声发射活动在时间分布上的状态变化, 这种状态变化可能与强地震孕育进入末期、 强地震即将发生有关。 地震非均匀度时空扫描结果表明, 未来1~3年中国大陆强地震活动主体地区将集中在青藏块体中北部及新疆南天山地区, 上述区域在未来一个时期发生多次6.5级乃至7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55.
闪电哨声波是由闪电激发的宽频带电磁脉冲,在穿越南北两半球沿地磁线传播时携带了大量的空间环境信息.由于在闪电哨声波中高频的部分先到达低频的部分后到达,导致其在时频图中呈现色散状.其传播路径的长短、传播路径中的电子密度成分以及反射次数等不同使得其存在多种扩散状态.为了进一步探索闪电哨声波的扩散状态与空间环境之间的关系,将闪电哨声波依据其扩散状态进行分类是现在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然而,目前的检测算法还无法对闪电哨声波扩散状态进行细分.基于此,本文以张衡一号(ZH-1)卫星感应磁力仪(SCM)的VLF波段的波形数据为研究对象,首次将闪电哨声波的散度信息作为其特征,统计并制作了2303张闪电哨声波的时频图像数据集并对其进行特征提取,最后将提取到的特征输入SVM分类器对闪电哨声波进行分类.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分类效果,其准确率为94.35%、精确率为95.42%、召回率为98.58%、F1-Score为96.97%.  相似文献   
56.
智利8.8级地震的震前电子浓度扰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法国DEMETER卫星数据,在识别2级图像的基础上,通过对1级数据进行滑动中值处理、纬度变化分析以及空间差值研究,发现2010年2月27日智利8.8级地震的震前震中区上空附近有异常变化:20日距离震中1500 km处电子浓度升高,24日电子浓度降低;25、26日电场、磁场及部分等离子体参量呈现同步扰动; 26日2条...  相似文献   
57.
以汤加Mw8.0地震为例,着重分析了DEMETER卫星记录中截止频率附近电磁场频谱在震前的异常演化特征.根据地震前后该区域3个月的数据对比,发现电场频谱增强与地震孕育的关系很不明显.而长时间、大范围的电场频谱减弱现象可能更值得关注,白天和夜间的电场频谱显示同一特征.2006年夏秋季节38次6级以上强震短期异常的统计平均...  相似文献   
58.
用小波分析方法诊断鄂尔多斯市降水周期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71—2008年鄂尔多斯市降水资料,使用Morlet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多雨区和少雨区降水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年际尺度上,多雨区年降水有明显的14a和6a左右的变化周期,多雨区夏季降水有明显的15a和8a左右的变化周期;少雨区年降水有明显的14a和5a左右的变化周期,少雨区夏季降水有明显的12~15a和6a左右的变化周期;年代际变化尺度上,近38a鄂尔多斯市多雨区和少雨区夏季平均降水总量没有明显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59.
苏联水资源区域再分配的设想,并不是新近出现的事。1871年雅·杰姆钦柯就曾提出利用西伯利亚河川径流向南部干旱地区供水的主张。本世纪四十年代,莫·达维多夫曾研究过从鄂毕河、额尔齐斯河和叶尼塞河向哈萨克斯坦和中亚细亚自流调水方案。  相似文献   
60.
张衡一号卫星感应式磁力仪(Search Coil Magnetometer,SCM)探测到了大量的低频电磁波动数据.本文探索从中自动识别闪电哨声波(Lightning Whistler,LW)的算法,相关结果对进一步研究空间天气闪电事件的时空变化规律具有重要研究意义.首先,以20 s的时间窗提取SCM原始波形数据,再对其做短时傅里叶变换(Short-Time Fourier Transform,STFT)得到时频图;接着,以LW在时频图中呈现明显的L形态特征为依据创建LW时频图像数据集,该数据集包括316个LW时频图,8000个非闪电哨声波的时频图;再对时频图像进行灰度化处理和尺度缩放处理以降低计算维度,同时增强闪电哨声波特征;通过设计模糊卷积核,对图像进行卷积计算以滤除大量阶跃边缘信息的影响;基于LW的形态特征设计L形态卷积核,对图像进行卷积处理以进一步增强图像中的L形态特征.最后,将增强后的L特征图输入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SVM)进行分类识别.大量数据处理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闪电哨声波自动识别方案有效,其识别效果在精度、召回率、F1值(F1 score)和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指标上均达到94%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