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质学   16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从经济生产、社会生产和生态生产角度出发对西昌市社会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量化研究。研究表明:农业产业的活动是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换句话说,调控农业产业经济活动是生态环境维护的有效途径。生态生产、经济生产和社会生产之间存在明显的作用关系,这种作用关系不外乎表现在正作用和负作用两个方面,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以上三类要素的合理调节。事实上, 就是利用以上三类生产要素的可塑性,通过产业经济活动的调控,弱化或消除产业与生态的矛盾,积极发展生态产业,这对西昌如此,对其他地区仍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主要金属矿产勘查程度对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已经完成了大量矿产勘查工作,同时也发现大量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矿产资源。但由于自然地理因素影响,中国矿产勘查程度东、西部差异较大。东部矿产勘查程度较高但找矿难度大,西部勘查程度较低.需要大的地勘投入,提高工作程度,发现更多的矿产资源。因此,占中国一多半国土面积、矿产勘查程度较低或极低的西部地区成为目前及今后矿产勘查的主攻区域。本文主要利用20世纪全国地质工作程度数据库成果,通过对占据全国金属矿产勘查工作70%的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和贵金属矿产勘查程度的研究,分析全国矿产勘查工作的特征和程度差异,探讨整体提高低勘查程度区的矿产勘查工作部署问题。  相似文献   
13.
冰冻圈变化的适应框架与战略体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冰冻圈变化的适应研究是冰冻圈科学领域的新兴研究方向, 是当今全球变化研究中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融合研究的典型代表。文章阐述了冰冻圈变化适应研究的内容框架, 分析了目前国际冰冻圈变化适应研究的现状、 动态与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 从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两方面, 详细介绍了中国冰冻圈变化的适应研究。在理论与方法研究方面, 中国冰冻圈变化适应研究2007年起步至今, 已建立了由冰冻圈变化影响(冰冻圈服务和冰冻圈灾害)-风险-恢复力-适应构成的中国冰冻圈变化适应研究理论与方法体系; 在实践研究方面, 从致利与致害两条线, 开展了冰冻圈服务与冰冻圈灾害风险研究; 从冰冻圈与人类圈交互视角, 开展了冰冻圈变化的脆弱性、 恢复力与适应典型案例研究。未来, 一方面需进一步完善和深化现有理论体系, 尤其是冰冻圈与人类圈相耦合的灾害风险、 脆弱性与适应定量评估方法; 另一方面, 既要针对不同冰冻圈问题, 加强案例研究, 又要拓展尺度, 深入宏观研究, 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阿舍勒铜锌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评价标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对阿舍勒矿区采用钻孔岩石地球化学测量、地表岩石地球化学剖面测量的基础上,通过对14种元素Cu,Pb,Zn,Ag,Sn,Co,Ni,B(光谱定量)、As,Sb,Bi,Hg(原子萤光),Au(微金)和W、Mo(极谱)等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处理后,对矿区岩矿石的元素含量和矿体的原生晕及其元素分带性等方面的特征进行总结,以此建立了矿区的地球化学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5.
关于“胡焕庸线能否突破”的学术争鸣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于1935年提出中国人口地理的重要分界线(简称“胡焕庸线”),被广泛认可和引用,是中国地理学发展的重要成果。2014年底,李克强总理参观人居科学研究展时,高度关注胡焕庸线,并提出了胡焕庸线能否突破的问题。胡焕庸线因而再度引起争论和热议。据此,组织了一些地理学者围绕该问题进行学术讨论,力图从不同层面展现学者们对胡焕庸线的理解与反思,从而深化胡焕庸线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进而指导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和区域实践。  相似文献   
16.
四川丘陵区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及其驱动能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四川68个丘陵县(市、区)为研究区域和对象,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选择农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要素与GDP、地方财政收入、人均GDP、人均地方财政收入等经济发展水平重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定量分析得出了工业发展水平、社会固定资产投入水平对丘陵区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驱动作用,并就驱动能力进行了定量测度,并选择传统农业县、工业较发达县、旅游和第三产业较发达县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具体分析,最后,提出了丘陵区发展的主要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黄河源区为案例,选择人均纯收入、人均GDP、人均牛羊肉产量、人均奶产量作为刻画牧民生计的关键指标;选择载畜量(反映财富观念),牲畜出栏率、牲畜商品率(反映商品观念),适龄母畜比、成畜损亡率(反映科技观念)来刻画牧民思想观念,以此构建牧民生计和观念的关联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牧民生计与牧民观念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非线性函数关系;2.从指标层次看,牲畜出栏率、牲畜商品率对牧民人均纯收入、人均肉产量均产生最强的增效作用;适龄母畜比例对人均GDP的作用效率最大;相反,载畜量对牧民人均纯收入具有最强的减效作用;3.牧民观念直接制约着牧民的生计水平.对此,从政策维度看,加强牧民思想意识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强化技能培训,提高素质,革新传统的财富观念(崇尚牲畜拥有量越多越富)、破除陈旧的商品观念(抵制牲畜出栏和商品化)、树立先进的管理观念(着力结构调整和抗灾能力),对牧区持续发展具有迫切性,对牧民生计改进具有现实性.  相似文献   
18.
试论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9大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事关灾区广大灾民的生存和发展,事关四川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灾后重建的成败国人关心、世界瞩目,在这一关键时期、攻坚阶段,迫切需要进行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综合统筹.在分析灾区区域自然、经济、社会特点和区域战略地位的基础上,论述了灾后重建应正确处理的9大关系: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和空间布局的关系、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安置的关系、生态系统恢复和主体功能区的关系、生产生活恢复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关系、政府功能与市场作用的关系、生态移民和扶贫攻坚的关系、聚落重构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社会发展和城乡统筹的关系、区域特色和民族文化保护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主要金属矿产勘查工作特点及对当前勘查工作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黑色、有色、贵金属等主要金属矿产勘查程度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剖析建国50年以来我国矿产勘查工作在勘查矿种、勘查技术方法、投入实物工作量等方面的基本特点,分析勘查投入与勘查成果的内在联系.参照已有矿产勘查程度,探讨当前我国矿产勘查工作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城市景观体系构成从总体上划分为自然要素与人工要素。城市景观体系构建的主要工作是通过对城市景观构成要素的归纳分析,在景观引导规则的调控下,进行城市景观的总体布局,建设结构合理、特色浓郁、环境优美、自然和人文景观相互交融的城市景观体系。西昌是航天城、月亮城、历史文化城、山地旅游休闲城、又是彝族文化的中心。尽管西昌在城市景观构建方面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从城市地域特色景观构建、景观整体意象、山、城、水多元生态共生景观建设、建筑群设计整体效果表象等方面仍然十分薄弱。对此作者提出了制定城市景观规划、构建绿色走廊景观带、新村延线蓝色走廊景观带、海河与邛海滨水区主轴线、整理南北街历史文化景观带、规划点、注重城城景观设计的环境评价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