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4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90篇
测绘学   49篇
大气科学   99篇
地球物理   54篇
地质学   205篇
海洋学   100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4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3年   3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61.
通过铸体薄片、物性测试、扫描电镜等资料,对黔南坳陷平塘甘寨二叠系茅口组沉积相与储层特征进行深入分析,认为贵州平塘甘寨茅口组主要的岩石类型为亮晶-微晶生屑灰岩、生物灰岩、微晶灰岩、内碎屑亮晶灰岩、硅质岩、瘤状灰岩和含燧石灰岩等。茅口组生物种类较多,有介形虫、腹足、腕足、三叶虫、藻类、棘屑、蜒、珊瑚、海百合茎等。上述岩石学特征和生物组合指示平塘甘寨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为开阔碳酸盐台地沉积环境,包括台内滩和滩间两个亚相。储层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茅口组储集空间以晶间溶孔和晶间孔为主,具有明显的低孔低渗特征。局部溶蚀孔、构造裂缝相对较发育,对改造储层的孔渗性有重要的贡献。储层类型为碳酸盐岩裂缝-孔隙型储层,储层质量及发育部位受沉积相、成岩作用和构造活动多因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562.
铌钽元素分析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铌钽是发展新兴产业所需的功能性和结构性材料,铌钽矿产是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新兴矿产资源,开展相关物料中铌钽的分析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铌和钽的物理化学性质十分相似,彼此难以分离,且易水解,加之地质样品分解困难,因此铌和钽的分析测试一直困扰着分析工作者。本文重点对铌钽元素分析中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和现代分析测试技术进行综述。样品前处理是铌钽分析的关键环节,结合分析方法和样品特性,选择合理的样品分解和分离富集方法是准确测定铌钽的前提。仪器分析是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的主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质谱法(ICP-OES/MS)是目前测定铌钽应用最多的方法,需要解决共存组分的干扰、基体效应和盐类影响等问题。激光剥蚀(LA)技术、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和中子活化分析法(NAA)采用固体进样,避免了前期样品处理的繁琐步骤和杂质的引入,是铌钽元素分析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563.
为进一步改造船舶自动气象站、提高其测风监测数据质量,对航行在烟台北部海域的渤海轮渡公司的5条客滚船和北海救助局的5条救助船上的船舶自动站的测风探测数据与海岛站气象数据进行了多角度对比分析,发现,渤海轮渡5艘船舶站航行时风速异常偏大,不能使用。船在港口停泊时,风速正常,但不能代表海面风。救助局船舶站风速无明显异常,可参考使用。据此提出了双GPS改造的合理化建议。渤海金珠轮进行双GPS改造后,异常值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564.
2011??3??11?????Ms9.0?????T-1???????????????????????????????????9.0????????????????????????????????????656×10-8 ms-2???????????????????á??????????????????????????????????????????????????????????  相似文献   
565.
热带太平洋-印度洋温跃层海温异常联合模及其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黎鑫  李崇银  谭言科  张韧  李刚 《地球物理学报》2013,56(10):3270-3284
利用SODA次表层海温再分析资料和卫星遥感海面高度异常数据,分析了热带太平洋和印度洋温跃层海温之间的联系,提出了太平洋-印度洋温跃层海温异常联合模(PITM)的概念、并定义了该联合模指数.结果表明,联合模指数具有准两年和3~5年的年际变化周期以及2011-2012年的年际变化周期,并具有季节锁相和振幅不对称等特征.联合模的演变过程与温跃层海温异常(TOTA)的发展和传播过程紧密相联:在太平洋,TOTA一般从西太平洋出发沿赤道(5°S-5°N)向东传播,到达东太平洋之后折向北,再沿10°N-14°N纬度带向西传播到达太平洋西岸并向赤道西太平洋扩展,形成一条回路;南太平洋也有类似回路但信号较弱;在印度洋,则主要沿8°S-12°S纬度带向西传播,到达西岸后折向北,然后迅速沿赤道(1.25°S-1.25°N)向东扩展,也形成一条回路.对NCEP/NCAR再分析风场资料的合成分析则表明,联合模的演变过程与大气环流尤其是纬向垂直环流(Walker环流)的变化密切相关,联合模的正位相对应着赤道印度洋区域顺时针的Walker环流以及赤道太平洋区域逆时针的Walker环流;而联合模的负相位则有相反的情况.此外,联合模演变过程中,TOTA的传播发展与850 hPa异常纬向风的传播发展有很好的相关.  相似文献   
566.
综合使用孔隙水压力计、水分含量仪、钻孔倾斜仪、雨量计和库水位计监测三峡库区李家坡滑坡.通过现场站建设、采集仪调试、数据传输、数据处理与发布实现了滑坡的实时监测和实时发布.监测数据分析表明,库水位升降和降雨入渗引起孔隙水压力以及水分含量变化,强降雨和库水位急剧升降会导致坡体变形.  相似文献   
567.
内蒙古白乃庙逆冲推覆构造的组成及其构造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层对比结果显示,白乃庙地区发育在古生界之上并与其呈构造接触的地层为中新元古界白云鄂博群哈拉霍圪特组和白音宝拉格组。经过详细的野外观察和构造剖面测量可知,自南向北的逆冲推覆作用将白云鄂博群由华北克拉通北缘推覆至兴蒙造山带南缘的白乃庙岛弧岩带内,进而形成白乃庙逆冲推覆构造。根据逆冲断层、飞来峰与下盘地层、岩体的时代及相互关系,推断该逆冲推覆构造向NNW方向推覆7~15 km,形成于晚二叠世至早三叠世,是古亚洲洋闭合后陆陆碰撞作用在陆缘的响应。该逆冲推覆构造的发现和研究对于进一步了解白乃庙地区陆陆碰撞的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68.
利用现有钻井、测井、地震等多种实际资料,分析了东海陆架盆地西部坳陷带中生界的地层和沉积特征,对比了陆域邻区储层类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研究区中生界的储层类型及其形成的原因,以期为进一步油气地质条件的综合分析及勘探方向的优选提供依据。分析认为,东海陆架盆地西部坳陷带中生界储层类型多,主要包括砂岩储层、风化壳储层和火山岩储层,其中以砂岩储层为主;中生界储层储集条件好,白垩系总体上优于侏罗系,但非均质性非常强。砂岩储层的发育受控于沉积环境,主要分布在河流、扇三角洲、滨岸等相带;风化壳储层、火山碎屑岩储层受构造运动的影响,构造高部位凸起区是其重要的潜在发育区。  相似文献   
569.
大兴安岭地区晚中生代的大地构造背景一直存在争议,通过对内蒙古巴林右旗胡都格绍荣岩体进行锆石U-Pb测年、岩石地球化学以及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探讨其形成时代及构造背景.胡都格绍荣岩体主体岩性为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确定其加权平均年龄为129.9±1.4 Ma(MSWD=0.91),指示其侵位于早白垩世.花岗岩具有高SiO2、Na2O、K2O含量,低CaO、MgO含量,富集Cs、Rb、K、Th、U、Zr,亏损Ba、Sr、P、Ti,轻稀土富集,具明显Eu负异常(δEu=0.35~0.44),10 000×[w(Ga)/w(Al)]为2.08~3.05,表明其为典型的A型花岗岩.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锆石具有正的εHf(t)值(2.24~9.41),Hf两阶段模式年龄为1 030~570 Ma,平均为809 Ma,结合其微量元素特征,认为岩浆来源于新元古代地壳的部分熔融.胡都格绍荣花岗岩指示研究区在早白垩世为伸展构造背景,可能与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570.
本文采用薄片观察、红外光谱、X射线粉晶衍射、电子探针等测试手段,对山东临朐红丝砚石的矿物学、谱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红丝砚石的主要矿物组成为微晶方解石,次要矿物为石英、白云石,含少量赤铁矿、金红石、白云母.铁矿物以赤铁矿形式存在,是引起红丝砚石颜色差别的主要因素.红丝砚石杂质,民间俗称为石眼、石筋、墨雨,其主要矿物仍为碳酸盐矿物,并含有少量石英,微量矿物的不同造成了杂质的外观差异.根据矿物组成,对红丝砚石进行了岩石学命名和英文命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