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69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43篇
海洋学   10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ASP.NET是网站和XML Web服务的产物,是.NET框架中的核心要素。论文探讨了基于ASP.NET框架的地理信息Web服务(GI Web service)的实现原理,提出了服务体系软件架构,就应用服务器端组件设计、服务器端Web自定义组件设计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实现了一个Web服务原型系统。该原型系统经在校园网上测试,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和较高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2.
华南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基地,以花岗岩相关的稀有和稀土金属成矿作用而举世瞩目。其中,铌的成矿作用一般与过铝质高分异花岗岩有关,稀土元素则随岩浆演化程度增强而富集程度降低,而江西铁木里含黑云母碱长花岗岩体同时富集铌和稀土元素,矿化组合极具特色。本文在详细的矿物岩相学研究基础上,利用电子探针、飞秒激光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对铌和稀土矿物进行了矿物地球化学分析,借此对铁木里碱长花岗岩中铌和稀土元素的富集机制进行探讨。铁木里岩体由肉红色含黑云母碱长花岗岩(r-G)和灰白色含黑云母碱长花岗岩(g-G)组成,发育暗色包体。r-G中的铌矿物主要为岩浆期形成的铌铁金红石,稀土矿物包括岩浆期形成的硅钛铈矿、独居石、磷灰石和热液期形成的独居石和氟碳(钙)铈矿。g-G中的铌矿物包括岩浆期形成的铌铁金红石和热液期形成的铌铁金红石、易解石、铌铁矿,稀土矿物包括岩浆期磷灰石和热液期磷灰石、独居石、氟碳(钙)铈矿。暗色包体为岩浆混合成因,内含磷灰石、独居石和零星的硅钛铈矿、金红石。矿物组合特征显示,铁木里碱长花岗岩中的铌和稀土元素经过了岩浆和热液两个时期的富集。应用金红石、磷灰石、绿泥石等矿物成分特征约束了岩浆-...  相似文献   
153.
利用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溶液pH值、反应时间、初始Cu2+浓度等因素对凹凸棒石粘土矿中粘土质白云岩去除Cu2+效 果的影响,将准一级、准二级、Elovich动力学方程与反应动力学进行拟合,再利用Langmuir、Freundlich等温方程对实验数 据进行等温式拟合,并与普通白云岩和凹凸棒石粘土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粘土质白云岩相对于其他两种材料受pH 影响较小,且在pH3~5范围内对Cu2+去除率均大于85%,最佳pH为5;对Cu2+的去除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粘土质白云 岩对铜的去除速率和去除率均最高;等温数据符合Freundlich模型,对Cu2+的最大去除量(pH=5,30℃)为186.2×10-3。粘 土质白云岩去除水中Cu2+的主要机制为矿物水化与溶解引起的表面沉淀及凹凸棒石与新生碱式碳酸铜[Cu2CO3(OH)2]胶体的静 电吸附。粘土质白云岩中纳米凹凸棒石与亚微米多孔白云石共生,具有较高的化学反应活性,除Cu2+效果明显优于普通白 云岩和凹凸棒石粘土,在处理含Cu2+废水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4.
利用2018年3月18日—2018年9月26日获取的9景5 m分辨率的RADARSAT-2数据,采用小基线集差分干涉测量技术(SBAS-InSAR)对甘肃省平凉市某输电通道进行了地表形变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在甘肃省平凉市某输电通道发现有多处明显的地表形变现象,监测期间累积形变量最大可达7.8 cm,距离最近杆塔约430 m.现场调查与差分干涉测量结果一致,表明利用RADARSAT-2雷达卫星干涉数据监测输电通道地表形变是有效的,在广域地质灾害监测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5.
王宗辰  原野  李宏伟 《海洋通报》2020,39(2):200-205
地震海啸通常发生在大洋板块向陆地板块俯冲的区域,距离震源最近的国家和地区往往在震后5~20 min之内就会遭受到海啸袭击。因此,及时的海啸预警和准确的海啸预报结果对于民众和决策者都至关重要。为了提升海啸预警效率,缩短海啸预报时间,本研究对COMCOT海啸数值模型进行了基于图形计算单元GPU的二次并行开发。将原模型中海啸传播计算模块通过CUDA_C语言编写内核函数整体移植到GPU上并行加速,CPU负责模型其他代码的执行。为了减少CPU和GPU之间的数据通信,将吸收边界和变量更新函数一并改写。仅在需要输出的时间节点,GPU向CPU传递结果,其他时间步长,CPU和GPU之间只有指令和少量参数传输,基本可视为零耗时。基于GPU并行加速的COMCOT较串行版本效率提升超过67倍,加速性能显著优于基于CPU共享内存的OpenMP并行版本。交叉使用常水深和真实地形,采用均匀滑移海啸源和有限元海啸源对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检验,相对误差最大不超过1%,为大范围的越洋海啸实时计算提供了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56.
毕桂林  王强  王海波  李宏伟 《地下水》2007,29(4):133-134,139
随着国民经济的速猛发展,我国煤炭需求量不断加大,提高开采煤炭安全程度成当务之急,通过地面钻钻孔进行瓦斯抽排及向井下注氮、注浆、防火、灭火成为治理瓦斯的有效手段.通过井下瓦斯注氮钻孔的施工实践,总结了地面钻孔,抽排瓦斯及注氮、注浆治理煤层瓦斯的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157.
郑州市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地面统计数据和陆地卫星影像数据,分析了郑州市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现状,研究了遥感影像提取土地利用/土地覆盖信息的机理,建立了适宜郑州市遥感影像判读的解译标志,结合两个不同时期的地面数据和影像数据,分析了郑州市十几年来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今后土地利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8.
介绍了凹凸形特殊工法在灌注桩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成功地解决了工程中出现的常规工艺施工的钻孔桩在砂层中摩阻力不足的问题,通过静载试验证明凹凸形钻孔灌注桩能够明显地提高桩在砂层中的极限承载力。叙述了凹凸形灌注桩的施工要求和技术措施,总结了现场的施工经验,并通过测桩验证了桩身质量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9.
为了比较分析不同数据对格网化社会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精度差异性的影响,以北京市为例,基于土地利用数据对第一产业空间建模,基于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和POI数据运用熵值赋权和代用数据空间展布的方法对第二、三产业空间建模,将第一产业和第二、三产业进行格网叠加,并与辖区GDP统计数据进行误差分析。结果表明:借助土地利用数据、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和POI数据的GDP空间模拟结果与真实分布格局较为一致,而使用土地利用数据和夜间灯光数据进行GDP空间化模拟的精度明显降低。因此,将反映细节信息的POI数据加入到GDP空间化研究后,能够进一步扩展GDP空间化的数据源,提高GDP空间化模拟精度。基于土地利用数据、NPP/VIIRS夜光数据和POI数据可以实现较高精度的GDP空间化模拟。  相似文献   
160.
随着地理信息服务应用领域和受众群体的日益广泛,人们对地理信息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一方面网络上注册和发布的地理信息服务的数量急剧增长;另一方面人们对如何高效发现兴趣服务、组合兴趣服务以满足兴趣需要却常感到困惑。当前,用户只能通过关键字搜索并结合空间过滤条件查询OGC(Open Geospatial Consortium)的目录服务,来发现所需的数据和服务。用户在受益于目录服务带来的资源搜索便捷的同时,经常受到查全率和查准率不高的困扰。面对日益庞大的服务群,如何自动、快速、准确地发现目标服务,成为影响地理信息服务进一步发展与应用的瓶颈。本文围绕地理信息服务语义标注原理方法与关键技术展开研究,通过引入信息检索技术和语义网技术、语义服务技术,从面向地理信息服务语义标注的本体建模、基于地理概念匹配的语义标注算法、融合相似性度量与包含性推理的语义匹配与服务发现,以及语义标注和服务匹配质量评价方法4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针对地理概念半自动语义标注新算法、地理信息服务语义发现与匹配方法、服务语义标注和服务匹配质量评价、应用试验等具体研究内容进行了实验设计,并给出了需解决的核心问题,为当前地理信息服务匹配方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