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21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49篇
海洋学   36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2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的地质特征及油气成藏规律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是叠置于内蒙-大兴安岭古生代碰撞造山带的中新生代盆地。依据层序地层学原理和孢粉组合,确定下白垩统自下而上的地层层序为兴安岭群、铜钵庙组、南屯组、大磨拐河组、伊敏组。研究区主要发育4个方向的构造带,其中北东向、北东东向和南北向断层带形成较早且长期活动,控制了盆地的形成;北西向断层带形成较晚,对上述3个方向构造主要起改造作用。研究区的构造主要是在早白垩世经历了4个变形阶段形成的,不仅控制了油气运移、成藏和分布,而且晚期构造对早期形成的油气藏主要起破坏或改造作用。研究区的不整合面是重要的油气运移通道和良好的储集空间。乌尔逊-贝尔凹陷的4个方向构造带和不整合面是研究区有利的油气聚集带。  相似文献   
22.
于1992~1994年 ,在中国水科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小麦岛试验基地(青岛)进行的“中日合作真鲷增殖放流项目”执行期间 ,对真鲷饵料生物———眼点拟微绿藻 (Nannochloropsisoculata)和L型褶皱臂尾轮虫 (Branchionus plicatilis)进行了大量培养。眼点拟微绿藻的平均接种密度为1211.3×104个/ml,经5~6d的室内或室外露天培养即可达到平均为2341.0×104 个/ml的收获密度 ;采用眼点拟微绿藻和新鲜面包酵母作为混合饵料 ;褶皱臂尾轮虫 (L型 )培养3~4d即可由接种时平均密度148.0个/ml,增长至平均216.8个/ml的采收密度。眼点拟微绿藻和轮虫的日间增殖密度分别是12.8 %和26.6 %。每生产108个褶皱臂尾轮虫需要消耗0.73m3眼点拟微绿藻 (密度为2000×104/ml)和790.8g 鲜面包酵母。采用此法 ,作者连续3a成功地为每年百万尾以上真鲷苗种提供了足够的生物饵料。总结3a苗种培育和生物饵料培养之间的关系 ,作者认为 ,大规模稳定生产海水鱼类苗种时,育苗与饵料生物培养 (褶皱臂尾轮虫和眼点拟微绿藻 )水体的合理比例应为1∶1~1.5∶3。  相似文献   
23.
中国作物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对作物物候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通常气温升高会导致作物生长速度加快,生育期缩短,从而造成作物产量下降,不利于农业发展。同时,作物物候变化可以直接或间接反映气候变化情况,对于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作物物候的研究对于农业气象灾害的预防、农业生产管理水平的进步以及农业产量提高都极为关键。随着全球地表气温的持续升高,作物物候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引起科学家的关注。论文结合作物物候的主要研究方法,综述了中国近几十年来小麦、玉米、水稻以及棉花、大豆等主要农作物的生育期变化特征以及主要的驱动因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①在研究方法上,统计分析方法应用最为普遍,其他几种方法都需要与统计分析方法相结合使用。另外,作物机理模型模拟方法易于操作、可行性强,在物候研究中应用也比较多。遥感反演方法对作物生育期的特征规律要求较高,一般主要关注作物返青期。②整体上,小麦全生育期主要呈缩短趋势,而玉米和水稻全生育期以延长趋势为主。③作物物候变化的驱动因子主要是气候变化和农业管理措施改变,其中,气候变化是主导驱动因子,对作物物候变化起决定作用,而调整农业管理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气候变化对作物生育期的不利影响。作物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适应研究可以为农业生产适应气候变化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4.
多接收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实现了对 Cu同位素组成(δ65Cu)的精确测定,推动了 Cu同位素在矿
床研究中的发展和应用。在收集铜同位素近年来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系统归纳了不同铜矿床 类 型(岩浆熔离铜镍硫化物型矿床、接触交代型铜矿床、斑岩型铜矿床、热液型铜 矿 床、火山气液型铜矿床、沉积型铜矿床等)以 及 主 要 矿 物(黄 铜 矿、辉 铜 矿、黄 铁 矿等)的 Cu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变化规律。研究表明,不同类型铜矿床和矿物 Cu同位素组成差异较大,岩浆熔离铜镍硫化物型矿 床、热液型铜矿床、沉积型铜矿床相对富集轻铜同位素,接触交代型铜矿床、斑岩型铜矿床、火山气液型铜矿床相对富集重铜同位素;黄铜矿、斑铜矿、铜蓝、硫砷铜矿、硅孔雀石等矿物相对富集重铜同位素,辉铜矿、黝铜矿、砷黝铜矿、孔雀石等矿物相对富集轻铜 同位素;接触交代型铜矿床、火山气液型铜矿床中的黄铜矿相对富集重铜同位素,岩浆熔离铜镍硫化物矿床、斑 岩 型 铜 矿 床、热 液 型铜矿床、沉积型铜矿床中的黄铜矿相对富集轻铜同位素;斑岩型铜矿床中的辉铜矿相对富集重铜同位素,热液型铜矿床、沉积型铜矿床中的辉铜矿相对富集轻铜同位素;接触交代型铜矿床中的黄铁矿相对富集重铜同位素;铜的硫化物和氧化物均相对富集轻铜同位素。   相似文献   
25.
毕渭滨  孙柏 《盐湖研究》1997,5(3):42-46
用等温溶解法测定了Mg^2+/Cl^-,Borate-H2O三元体系25℃时的溶解度,此三元体系等温溶解度图为简单共饱型,它的平衡固相分别为三方硼镁石(Mg2B12O20·15H2O)和MgCl2·6H2O,未产生新的复盐或固溶体。拟合了MgB6O10随MgCl2浓度变化的溶解度曲线方程,并且对平稳溶液的物化性质(密度、粘度、折光度、电子率、电导、PH值)进行了测定,用半经验公式描述了一些物化性质  相似文献   
26.
This paper presents analytic solutions for the flow field of inviscid fluid induced by uniformly and rigidly moving multiple helical vortex filaments in a cylindrical pipe. The relative coordinate system is set on the moving vortex filaments. The analytical solutions of the flow field are obtained on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relative velocity field induced is time-independent and helically symmetrical. If the radius of the cylindrical pipe approaches infinity, these solutions are also available for tmbounded spa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both the absolute velocity field and pressure field are periodical in time, and may reduce to time-independent when the helical vortex filaments are immobile or slip along the filaments themselves. Furthermore, the solution of velocity field is reduced to Okulov‘s formula for the case of a single static vortex filament in a cylindrical pipe. The calculated locations of pressure peak and valley on the pipe wall agree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相似文献   
27.
锶是珊瑚中重要的矿物元素之一,它的含量大致在0.01-1.5%之间.珊瑚中锶含量的高低与珊瑚生长环境的光线、温度和盐度等因素有关,测定此含量,有助于推测古代海洋的环境,此外还有其矿床学和生物学上的意义[1].目前测定锶的方法主要有发射光谱法、X-射线光谱法和同位素稀释法,前者分析误差较大,后两者设备费用高,应用不够普遍.  相似文献   
28.
我国西南“三江”地区的金沙江成矿带,以富产铜铅锌资源著称,迄今尚未有钨矿体的发现。近期,该成矿带内的羊拉大型铜矿床深部新发现了钨矿体,为金沙江铜多金属成矿带内的首次报道。新发现的钨矿体宽2~10m,呈不规则脉状及团块状产出于泥盆系里农组二段大理岩内,其中钨矿石已达到工业品位,可作为伴生资源开采利用。初步研究表明,白钨矿原位U-Pb年龄为(30.6±1.7) Ma、(30.3±2.4) Ma,反映其形成于渐新世,明显晚于铜矿体的成矿年龄,花岗闪长岩可能为钨矿提供了成矿物质。钨矿体的发现,表明羊拉矿床可能经历了多期成矿作用的叠加复合。  相似文献   
29.
现以远程控制为主线,提出RTK设备远程控制的一些初浅的想法,目的在于把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到测量仪器设备的远程控制操作上来,使测量装备技术有一个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30.
为揭示CO2地质埋存过程中砂岩对于CO2以矿物形式的捕获能力,以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下白垩统铜钵庙—南屯组含片钠铝石砂岩为研究对象,基于含片钠铝石砂岩的时空分布,结合片钠铝石的含量和分子式开展了砂岩以片钠铝石形式固存CO2总量的研究。研究表明,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下白垩统铜钵庙—南屯组中片钠铝石资源总量约为81.9亿t,含片钠铝石砂岩捕获的CO2总量约为25.0亿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