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4篇
  免费   269篇
  国内免费   350篇
测绘学   196篇
大气科学   152篇
地球物理   563篇
地质学   900篇
海洋学   231篇
天文学   42篇
综合类   115篇
自然地理   10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41篇
  2006年   159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6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2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本文对山东淄博地区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进行了系统划分与对比,发现了与山西太原西山剖面的晋祠阶相对比的海相层,从而将原博山统下部划出另建“柳泉组”。  相似文献   
102.
为使震级概念更好地适应工程需要,本文在谱震级和震级谱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震级时程曲线和峰值震级的概念,并讨论了它们在工程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3.
本文对驱动重联过程作了二维可压缩磁流体动力学模拟.对于长的计算域(1:4),在持续入流的作用下形成了双重磁岛结构,这些磁岛在向外运动的过程中不断靠近,逐渐聚合成为一个大的等离子体团,并继续向外运动.这说明在地球磁层顶和磁尾所观测到的大尺度磁结构,很可能是在驱动重联过程中,由较小的等离子体团聚合后形成的.并初步揭示了在空间等离子体中,磁岛的聚合过程难以直接观测的动力学原因.  相似文献   
104.
本文客观地分析了野外和室内研究资料后指出,银洞坡大型金矿所在的河前庄背斜连同该背斜转折端和两翼所发育的各种平移断层、平移正断层、逆冲断层均形成于主成矿期之后,不具前人所认定的控矿意义,其演化系列是:河前庄背斜→含矿共轭平移断层→无矿共轭平移断层→平移正断层→逆冲断层系,除含矿共轭平移断层之外,它们主要起改造矿体的作用。其中河前庄背斜起有利的改造作用,而各类断层主要起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05.
106.
国际人口迁移概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三个方面概述了80年代以来,国际人口迁移的状况。(1)欧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移民的数量与趋势。(2)迁移的原因及三种不同类型的移民。(3)从迁出国和迁入国两方面考察了迁移所产生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7.
本文利用吉林省长春、盘石、通化三个台的地磁短周期变化的资料与地质构造背景结合起来进行了初步分析,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对划分和判断是否属地震危险区有一定参考价值此外,利用北京至满州里间八个地磁台的资料推断,沈阳——大连之间可能存在着高导带。  相似文献   
108.
E.  И.  kazaHmapob  符文舟 《浙江测绘》1985,(1):68-71
由于多次的电子——光学投影,在电子显微镜中构成了影像。如果在投影时能保持正象立体条件的话,那么从几何观点将用投影方法获得电子——显微镜影像。  相似文献   
109.
中国唐山实验台阵的近场强震加速度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C.I.T.),南加州大学(U.S.C.)以及地质调查局(U.S.G.S.)于1981年正式开始了一项中美双边强震观测的合作研究计划。作为这项计划的一部分,1982年6月底在中国唐山地震(1976.7.28,M_s=7.8)的余震区,布设了一个实验性的强震仪器台阵。这个台阵由12台三分量数字磁带记录式强震仪组成。从1982年7月至1983年3月,该台阵共取得了震级M_L=1.2—6.2的133个地震的285张近场加速度记录,其中大部分保留了初至P波和相应的精确到时。 本文介绍了实验台阵的运行情况和所获取的典型的近场加速度记录,展示了1982年10月19日卢龙M_L=6.2地震时距震中仅4公里的地点所获取的十分珍贵的近场加速度记录,其水平向最大加速度为0.23g,竖向最大加速度为0.128g。 本文还根据所获取的资料,进行了初步分析,给出了有关震源情况的若干基本数据和近场地震动的衰减规律。  相似文献   
110.
Michael  C.Y.Hou  Abbas  Z.  Khalaf  金和钟 《浙江测绘》1987,(2):40-44
讨论典型工程控制测量中三角测量和观测方程平差的方法,这个方法的优点与传统的条件法比较通过两个检验网成果的验算来叙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