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75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96篇
地球物理   118篇
地质学   95篇
海洋学   43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6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51.
近年来气候变化对秦岭植被的影响已得到众多研究的证实,牛背梁作为秦岭东部主脊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地区亚高山林线植被对气候变化的生态响应现状尚未得到广泛关注。依照树木年代学原理,进行响应分析并建立回归模型,探讨了牛背梁林线关键树种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年表特征及对气候响应的海拔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随海拔升高,树木生长对气候的敏感性逐渐上升,但轮宽年表的同步性和信号强度呈先下降后上升的特点。(2)不同海拔树轮宽度年表的气候响应结果基本一致,对气温的敏感性均较降水强,敏感时段为当年2~8月,差异主要体现在,高海拔树木受生长季末期8月气温的影响较重,中海拔树木受生长季前期3~4月降水和上年冬季10~11月气温的促进,而低海拔树木受初春1~2月降水的限制作用明显。(3)对比分析低、中、高海拔3个回归模型中显著因子的变化趋势,发现气候变化可以促进巴山冷杉生长季的提前,但不同海拔树木的生长动态各异,说明研究区林线不同海拔巴山冷杉生长对全球变化可能具有不同的响应机制。  相似文献   
52.
利用Snoke方法求解和收集得到的77次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资料, 采用Gephart应力张量反演方法, 获得了郯庐断裂带鲁苏皖段构造应力场, 最大主压应力方位角为80°, 最小主压应力方位角为172°, 最大、 中等和最小主压应力倾角分别为15°、 65°和19°, 反映了研究区处于近EW向水平作用和近NS向的水平拉张作用环境下。 根据地震活动、 地质构造及震源机制解差异, 我们将郯庐断裂带鲁苏皖段分5个区段开展研究, 结果显示: 5个分区应力场存在局部差异, 最大主压应力方位角处于63°~88°之间, 从北往南总体方向成顺时针偏转的趋势。 跨郯庐断裂带两侧的应力场研究结果显示, 从西到东最大主压应力方向有一个逆时针偏转的趋势, 西侧最大主压应力方向更接近EW向, 东侧更接近NE向, 郯庐断裂带内处于两侧的过渡地段。  相似文献   
53.
从灾后遥感图像中快速准确地识别救灾帐篷有利于灾后救援工作的高效开展.本文结合实际应用需求,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结合数学形态学与多角度模板匹配的高分辨率遥感图像救灾帐篷识别方法.首先从遥感图像中选择帐篷模板并从中提取形状特征与光谱特征;然后将各波段灰度图像二值化并进行数学形态学运算,参考帐篷的形状特征提取出候选目标;最后根据帐篷的光谱特征,将候选目标与帐篷模板进行多角度匹配,剔除匹配度较低的伪目标,完成救灾帐篷识别.试验结果表明,本方法的识别精度达90%以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4.
我国东部地区陆海相连的独特区位是探究微震(2~20 s)背景噪声机理的天然场所.本文发展了一种基于噪声互相关非对称性能量走时差的场源定位技术,并结合频域偏振等方法,利用335个宽频带固定地震台站2015-2017年期间三分量的连续记录数据,着重研究了我国东部陆地及近海地区微震背景噪声的非随机固有特性与场源位置,并对及其...  相似文献   
55.
沈小七  王俊 《地震》2014,34(2):98-104
本文对安徽及邻区地震序列和地震地质构造进行了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安徽及邻区具有较明显的地震类型分区特征, 地震序列以主余型为主, 孤立型次之。 考虑地震活动性与活动构造、 震源机制解等因素, 可以将安徽及邻区划分为15个具有不同特点的分区, 为地震应急工作中震后早期趋势判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6.
57.
储层孔隙度是描述储层特征的重要参数之一,根据测井资料进行准确的孔隙度预测对于储层精细描述至关重要.为此,发展一种基于深度双向循环神经网络的储层孔隙度预测方法,并利用实际井数据验证其有效性和准确性.将测井数据看成纵向上具有联系的时序数据,利用双向循环网络建立测井数据与储层孔隙度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同时引入"丢弃"和"早...  相似文献   
58.
推导了基于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的叠前深度偏移层析速度分析公式,提出一种共散射点(CSP)道集与角道集串级优化叠前偏移的速度分析方法。该方法通过基于CSP道集的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分析获取初始速度,利用基于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ADCIGs)的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分析进行速度更新。实现步骤概括为:将叠前地震数据映射为CSP道集,利用CSP道集叠加速度谱拾取能量团获取均方根(RMS)速度场;通过Dix公式将RMS速度转换为层速度作为层析的初始输入速度,基于ADCIGs实现叠前深度偏移层析速度反演,最终得到高精度的叠前偏移速度场。断层模型和实际资料试算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9.
在地震学研究中,震源机制解是研究区域构造应力场最基础的资料和常用的方法.应用小震断层面解反演平均应力场不仅能给出一个地区的平均应力场,还能给出中等主压应力相对大小及错动断层面等信息.20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已经发展了多种采用多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资料反演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方法.  相似文献   
60.
仪器在较大波动幅度的影响下产生自动调零(电磁阀门开启),与地震信息混在一起,难以直接使用原始数据。合理消除自动调零带来的影响,还原真实情况,成为台站必须解决的问题。采用确定校正值的方法,力图还原为连续记录,结果发现:处理后的资料可以和另外一台没有调零动作的体积应变仪器的原始资料相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