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2篇
地质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8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交通枢纽的空间演进与发展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时间序列的交通枢纽空间分布格局的演进规律,一直是国内外交通地理学有待解决的问题。考察交通枢纽的长期演变规律,有助于把握交通枢纽的发展机理,为空间优化提供科学支撑。对秦汉时期以来中国交通枢纽分布格局的发展过程与空间特征进行系统解析,认为存在秦汉至南北朝、隋唐、宋朝至辽金时期、元明、清朝、民国至今等6个阶段。基于中国不同历史阶段交通枢纽的发展轨迹,总结了交通枢纽的基本形成条件和空间演变的一般过程,并对交通枢纽的生命周期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交通枢纽的基本发展模式,系统总结了中国交通枢纽空间布局的基本形态。相关研究既是对交通枢纽研究的理论完善,也是中国交通枢纽布局规划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2.
莫辉辉  王姣娥  高超  王涵 《地理科学进展》2021,40(10):1761-1770
机场群是国内业界及学界的重要实践创新,并逐步成长为航空运输地理学的新兴研究领域之一。国内机场群的相关研究整体呈现3个阶段:2007年及之前的萌芽阶段、2008—2016年起步发展阶段及2017年以来的繁荣发展阶段。相关研究主题主要涉及6个方面:① 发展过程与组织模式甄别,② 腹地市场及地面交通衔接,③ 航空联系与航线网络优化,④ 旅客出行行为及机场选择,⑤ 机场规划布局与评价分析,⑥ 机场竞合关系及区域协同探讨。基于地理学的研究视角,机场群未来的研究应重点关注3个方面:一是明确机场群概念的空间内涵,加强实证研究分析,建立机场群空间组织模式识别的理论与方法体系;二是以城市群为基底构建机场—腹地“空间流”大数据体系,探讨机场群的时空模式与发展机制;三是探索指导机场群及其协同区域的资源开发及优化的实践方案。  相似文献   
23.
交通发展区位测度的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交通建设所引致的区位条件改善对促进各类生产要素集聚和地方经济发展,重塑区域空间结构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交通区位的测度一直是地理学的核心议题之一。随着交通网络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以及新技术、新模式、新因素和新业态的出现,地方传统区位条件被重构,个人出行理念和模式发生了一系列变化。① 交通区位的测度逐渐从依托空间位置和交通设施发展水平的传统地理区位扩展到依托网络连通性、可靠性与出行便捷性的“流空间”新区位;② 研究对象从关注不同地方的区位特征扩展到关注群体出行规律和个体行为差异的微观区位选择;③ 研究内容从交通设施网络的可达性扩展到基于“门到门”的全链条出行服务;④ 大数据挖掘技术和GIS-T技术的发展也使得交通区位的测度朝着更加精确化和精准化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24.
枢纽机场的航班波体系结构及其喂给航线的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洁  王姣娥 《地理科学》2018,38(11):1750-1758
基于航班波的概念,提出了航班波识别的技术流程和喂给航线的研究方法,并对全国十大枢纽机场的航班波体系进行了研究与甄别。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拥有明显航班波体系的枢纽机场的喂给航线空间格局演化。研究发现:① 北京首都、上海浦东、广州白云和昆明长水机场拥有较为明显的航班波体系;成都双流、深圳宝安、西安咸阳机场的航班波体系尚不清晰。②首位航空公司拥有足够的航班数量是机场构建航班波的必要但非充分条件,时刻资源的优化配置更为关键。③北京首都、上海浦东和广州白云三大枢纽机场的国际喂给航线和国内喂给航线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差异,且总体上与地理临近性无关,更多地与首位航空公司的航线网络扩张相关。  相似文献   
25.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地理资源所)走过了70年历程,取得了辉煌成就,为地理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地理资源研究所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每个学科都做出了相应的贡献.就交通地理学科而言,从20世纪50年代初起步,经过曲折而艰辛的发展历程,从无到有并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成为中国地理学界最为稳定的交...  相似文献   
26.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居民城际出行受到显著影响,其时空波动规律反映了居民城际出行恢复力和恢复模式。文章基于百度迁徙数据,着眼于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分析城际出行恢复力的分异格局,归纳总结时序波动规律与模式,并构建计量模型探究影响城际出行恢复力的因素。研究构建了波动比率、恢复比率、恢复弹性和恢复指数4个指标,用以衡量城际出行恢复力大小;将2021年中国新冠疫情划分为4个波次,各轮疫情持续时长不一,涉及地区范围各异。研究发现:① 居民城际出行恢复力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差异,东部地区最好,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其次,东北地区最差;② 居民城际出行恢复模式时序与传统韧性三角形模式相似,根据疫情传播特征和性质具体可归纳为相对独立型、中间波动型、起点关联型、终点关联型、双向受制型等5种模式,表现出各异的曲线形态和特征;③ 对于居民城际出行恢复力的影响因素,机场、高铁等交通因素具有正向相关关系,而与GDP、产业结构等经济因素的影响表现为U型关系。疫情防控背景下,城际出行恢复模式和恢复力是城市韧性的重要方面,为制定相关城市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7.
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集装箱陆路运输的经济适应范围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集装箱陆路运输规模与日俱增,其中铁路在陆路运输中占据重要地位。研究分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内中国国际集装箱运输现状,建立了多式联运竞争的分析模型,并利用调研收集的数据对以重庆和西安为起点的国际集装箱陆路运输经济适应区域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受海运价格的影响,中亚地区、蒙古国及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区、乌拉尔区、伏尔加河沿岸区和中央联邦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铁路运输的比较优势区域,乌克兰、白俄罗斯、波兰及俄罗斯的西北联邦区、南方联邦区等是优势扩展区,而欧洲和亚洲其他大部分区域的海运(海陆联运)优势远大于铁路联运。  相似文献   
28.
粤港澳大湾区定位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其技术创新活动深刻影响中国参与全球技术创新的竞争和合作。论文基于演化经济地理学的技术(知识)异质性视角,使用包括申请人地址和专利分类号的2001—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授权发明专利数据,通过运用分布拟合、技术空间可视化和Logit回归模型等方法,对其技术创新特征及其路径演化进行深入剖析。研究结果表明:① 粤港澳大湾区的技术创新类别呈现幂律分布,集中在电通信及计算等少数技术类别,存在马太效应,技术的路径依赖较强。技术创新的跨产业“产品—零部件/软件—新产品(新产业)”和产业链上游“产品—零部件—基础材料”的关联拓展带动了区域的产业升级。② 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的技术演化路径存在较大差异,深圳在专注核心技术的同时,进行相关多样化;广州从其强势的医学转向电通信及计算技术,进行非相关多样化。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创新趋于同质,未来需要进一步促进城市间创新协同。对比现有文献,论文提出技术创新路径受到所在区域技术创新特征的强烈影响,当前全球—地方(城市)视角研究需要加入区域尺度。  相似文献   
29.
中国高铁与民航的空间服务市场竞合分析与模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王姣娥  胡浩 《地理学报》2013,(2):175-185
随着高速铁路的大规模建设,其安全性、经济性以及与民航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交通基础设施空间组织和经济作用凸显成效的背景下,研究区域间快速交通的市场竞争与合作,对提高交通资源的空间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研究高铁站点、机场通过公路交通在1h、2h内空间服务市场可达性的测度和高铁、民航空间服务市场重叠情况,对目前及"十二五"期间高铁与民航的空间服务市场的竞合关系进行了空间效应探讨和模拟。结果显示,高铁和航空均主要倾向于为经济和人口服务,并能通过公路交通在2h范围内覆盖全国绝大部分的人口和GDP。在距离上,高铁与民航不同的技术特点决定其优势市场。在空间上,高铁的服务市场主要集中于东中部地区的经济走廊,而航空在西部地区具有竞争优势。随着高铁与民航市场的空间叠合范围越来越大,城市密集地区、大城市地区、经济走廊将成为两者竞争的主要市场。  相似文献   
30.
世界机场空间格局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机场是航空运输的重要载体,其空间格局深刻影响着航空市场和航空网络的演化。近年来,迅速增长的中国航空运输成为世界航空运输最为突出的事情之一。基于世界民航发展概况,本文系统分析了世界机场分布格局,研究表明:美国和欧盟将形成全球两大民航“发展极”,亚太地区则是世界未来航空增长最具潜力的区域。在重点分析美欧机场发展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世界多机场地区的机场分布特征,以期对中国城市群(或城市密集地区)、大都市区以及支线机场布局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