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21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利用尖点突变模型进行滑坡稳定性评价,再以集合经验模态分解、GM(1,1)模型和支持向量机等方法为基础,构建滑坡变形预测模型。以变电站滑坡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监测点的突变特征值均大于0,即处于稳定状态;所得变形预测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均较小,验证了本文预测模型的有效性;通过外推预测,发现滑坡变形仍会进一步增加,稳定性变差。  相似文献   
42.
曹凤娟  王海燕  王安东 《地震》2006,26(1):79-86
一个地震前兆观测异常所提供的地震信息一般由异常地点、异常变化量、异常持续时间以及异常完成后的延续有效时间等诸多因素所决定,因此提出了用于描述地震异常的前兆信息量S值。根据地震前兆异常信息量综合数学表达式为基础,充分结合平滑滤波、消周期及趋势项和从属函数等数据处理方法,对辽宁地区的22个前兆主要台项进行地震综合信息量S值的计算与提取。结果表明,S值综合时序曲线在辽宁及邻区(37°~44°N,117°~127°E)1980年以来的12次ML≥5.0地震震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值异常(S值≥0.12),通常在高值异常出现后1~6个月内辽宁及邻近地区有发生ML≥5.0地震的可能;S值的空间扫描图像也在震中附近(约150 km范围内)出现高值异常集中区。  相似文献   
43.
针对建筑物空间分布模式识别过程中,建筑物参数间权重和模式间分类阈值难以确定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图卷积神经网络的建筑物线型排列模式识别方法。该方法在计算建筑排列特征因子和建立建筑物间邻近关系的基础上,根据图卷积操作与B-P神经网络搭建了图卷积神经网络模型,通过对样本的监督学习,建立预测模型。最后,在OpenStreetMap公开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地识别建筑物线型排列的3种模式。  相似文献   
44.
对华北板块东南缘蚌埠隆起区内凤阳县老山含石榴子石片麻状花岗岩进行了锆石SHRIMP U—Pb定年。阴极发光图像显示所研究样品中锆石通常具有核-幔-边结构。其中,核部年龄为新元古代(一个谐和年龄为673Ma±12Ma)、幔部年龄为三叠纪和具有岩浆结晶环带的边部年龄为159Ma±2Ma。锆石边部明显具有岩浆结晶环带以及高的Th/U比值(一般为0.14~0.45),其年龄代表该岩石的形成时代;幔部具有低的Th/U比值(一般为0.02~0.15),为变质成因;而核部常具有岩浆结晶环带,有时因重结晶等原因而模糊,其年龄应代表源区岩石的形成时代。由于继承锆石的形成时代为新元古代并经过印支期变质作用,这些年龄记录与大别山超高压岩石一致。因此,证明老山含石榴子石片麻状花岗岩为159Ma±2Ma,其为经历了三叠纪多期变质作用改造的华南俯;中陆壳物质发生部分熔融而形成即由华南三叠纪俯冲陆壳物质再循环的结果。而华北板块通东南缘深部存在华南俯冲陆壳岩石,进一步证实在中生代华南板块至少已俯冲至蚌埠地区。  相似文献   
45.
本文是辽东地区和海城地震区地热观测和研究工作中关于前兆性热异常现象的初步研究成果.在海城地震区,对固定钻孔进行了实验性的温度连续观测,并对这些资料作了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海城地震和唐山地震震前的各种前兆性热异常资料,我们讨论了引起前兆性热异常的可能原因.我们倾向于这样一种认识:地震区在大地震前出现的显著的大气增温异常与通常被猜测的地壳中某种地热过程无关.  相似文献   
46.
地震的发生与固体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固体潮是指由月亮和太阳的引力而引起的地球弹性变形现象。通过对全球地震资料的分析,已明确了固体潮对地震的发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Tsuruoka,et al,1995;鶴岡 弘,1995)。不过,由固体潮引起的地球内部的应力变化,充其量为10~3 Pa的  相似文献   
47.
为了研究奥陶系宝塔组灰岩网状裂缝的形成原因,利用古生物鉴定、野外露头对比及镜下薄片观察等方法进行分析.古生物以头足类、三叶虫、介形类和棘皮类为主,偶见腕足类,未见藻类.裂缝延伸到生物化石时停止,贯穿地层顶底面但未穿透相邻地层,平面呈瘤状、龟裂纹和S曲线等,锯齿状缝合线切穿裂缝.镜下发现灰质基块内散布着泥质团块,泥质团块通过微裂隙互相连通或连通主裂缝,泥质内夹的灰质碎屑长轴沿裂缝展布,新鲜剖面灰质基块与泥质裂缝无明显界限.提出宝塔期扬子板块处于稳定克拉通沉积环境,网状裂缝是在较深水缓慢沉积的低能开阔台地环境下,由于化学分异作用灰质质点聚集、压实作用胶态粘土矿物脱水收缩、泥质随水排出时充填裂缝而形成的,为非构造成因裂缝.   相似文献   
48.
本文研究了1970年以来东北地区发生的慨≥5.0浅源地震孕育过程中震源区附近的地震活动空间图像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在9次(组)Ms≥5.0地震中,有8次地震前在震源区附近出现孕震空区,其中7个孕震空区中强震前出现了逼近地震;6次地震前震源区附近出现了异常地震条带。  相似文献   
49.
50.
基于2019-2020年4个季节的6个航次海上生态调查,研究黄河口邻近海域的浮游幼虫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旨在为海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重要生物资源养护提供科学基础.结果显示:在黄河口邻近海域,共鉴定出浮游幼虫16类,阶段性浮游幼虫是主要组成类群.浮游幼虫月均丰度以11月最高、1月最低.浮游幼虫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