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3篇
大气科学   55篇
地球物理   1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淮河流域汛期20 d内最大日降水量概率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淮河流域158个站点1980—2007年夏季降水量资料,选取淮河上游、淮河中上游、淮河中下游、洪泽湖以下和沂沭河5个子流域,采用Γ分布函数分析了淮河流域首雨日 (前1日无雨) 和连续雨日 (前1日有雨) 的夏季多年降水的概率分布特点。通过对代表站息县、阜阳、商丘、淮安、连云港Γ分布概率密度与样本频率的对比分析和K-S检验表明:Γ分布函数能较好拟合分条件的淮河流域夏季雨日的概率分布,用该分布函数递推得到的1 d, 10 d, 20 d内最大日降水量概率分布比较规则合理。淮河流域5个子流域中淮河上游、淮河中下游、沂沭河流域在10 d,20 d内最大日降水量不低于10 mm,25 mm,50 mm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12.
基于重组降水集合预报的洪水概率预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条件亚正态模型方法,生成了具有包含不同可能性的降水集合预报。为了保持各子流域降水集合预报变量之间的空间相关性,采用集合预报重组方法对降水集合预报进行重新排列。使用重组后的降水集合预报驱动水文模型,实现了淮河上游大坡岭-息县、淮河上游息县-王家坝和汝河-洪河上游3个子流域的12次洪水过程的洪水概率预报,并对1988年9月7日和1991年7月31日两次洪水概率预报进行个例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单一确定性预报,通过条件亚正态分布模型生成降水集合预报后,再经过Schaake洗牌法空间相关性重新组合的降水集合预报,捕捉洪峰出现时间和流量的能力更强。对洪水概率预报来说,降水概率预报更能达到对未来的水文事件进行最大可能估计的目的,并尽可能综合了降水预报不确定性因素,同时也说明维持变量原有的空间相关特征对于降水概率预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08年1月南方冰雪过程的可预报性问题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主要根据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中期预报资料,东京气候中心(TCC)的集成预测系统,给出1~2周、月及季度预报图,从短期、中期和长期3个时间尺度,分析和讨论2008年1月中旬至2月初我国南方发生的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性天气过程的可预报性问题。对最严重的一次冰雪天气过程(1月25~29日),ECMWF提前1~7 d十分成功地预报出亚洲中高纬60~100°E地区为阻塞高压控制,在其南侧里海以东地区维持切断低压,可以追踪从切断低压中分裂的一个气旋性扰动沿青藏高原向东移入我国华南上空的静止锋上,对于盘踞在东亚地区的冷高压楔也能够很好地预报出来。TCC的中期以及延伸期预报(提前1~2周),较好预报了80°E附近的阻塞高压和南支西风带中高原上空的低压槽,但对里海附近的切断低压以及中国东海岸的高压脊没有预报出来;同时,对中国南方的强降水也没有预报出来。TCC对于2007/2008年冬季和2008年1月平均的500 hPa大气环流和中国南方降水异常的预测结果不好。月、季预报的可预报性比较差,这可能是由于数值模式本身的缺陷,或是由于目前对极端异常气候事件的长期预报水平本身就很低。从中期预报讲,2008年1月11日~2月1日中国南方严重暴雪、冻雨灾害可在5~10 d前预报出来。要作2008年1月我国南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这类持续性异常气象灾害事件的季度或月预报有很多困难。  相似文献   
14.
2006年春季是我国北方地区2000年以来强沙尘暴过程最多的一年,浮尘和扬沙天气更是频繁发生.尽管,4月16~17日过程不是2006年春季最强的沙尘暴过程,但其在华北地区引起了严重的沉降,尤其对京津地区影响较大.这是一次由蒙古气旋引发的强沙尘暴过程.利用沙尘天气预测系统(IAPS 2.0)对该次强沙尘暴过程进行了模拟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对沙尘天气的起沙和输送过程有较好的模拟能力,基本模拟出了这次强沙尘暴的发生和移动;沙尘受对流层中低层偏西风的作用输送到华北地区,并从山东半岛越过渤海湾向东输送;主要的沙尘源地是蒙古国南部和我国西北的内蒙古、新疆西部、甘肃、陕西北部,而起尘最大的地区在蒙古国和内蒙古的沙漠、戈壁地区;沉降最严重的地区是沙尘源区及其附近,可达到50 g*m-2,其他地区的总沉降量在10 g*m-2左右.  相似文献   
15.
土壤湿度初值对边界层物理量预报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使用全球中期数值预报模式T213L31,对不同的土壤湿度初值对边界层物理量预报的影响进行敏感试验分析。试验表明土壤湿度初值的准确性非常重要,其变化导致模式计算的感热通量、潜热通量、地表温度和2m温度发生较大变化。而当使用与观测值相近的土壤湿度初值时得到的边界层物理量(如2m温度)更加准确。通过使用固定值与6h预报的背景场加权平均作为土壤湿度的初值,改进原有采用固定值的方法,经过检验模式系统,2m温度的预报误差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16.
普查1981-1990年6-8月历史天气图,将天气形势相似的过程归类,按环流型建立巴彦浩特汛期24小时≥10.0毫米降水预报方程。用3年资料试报,成功指数达92%。预报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赵琳娜  刘琳  刘莹  齐琳琳  田付友 《气象》2015,41(6):685-694
利用淮河地区652个站点日降水量和参加全球交互式大集合预报计划的中国T213集合预报系统24 h累积降水预报,建立了新的集合预报评分中观测资料的处理方法.该方法基于模式检验的观测资料处理中考虑不确定性的思想,构建了观测概率法和观测百分位法的观测资料处理方法.本文方法和通常数值预报检验观测资料处理方法的模式检验对比分析表明:采用了观测概率法和观测百分位法处理降水观测后,五个降水阈值预报Brier评分检验表明,新的观测资料处理方法使预报的Brier评分分值下降,即预报性能得到提高,尤其在中低降水阈值区域较为明显.Brier技巧评分可靠性和分辨性的分析表明,模式五个降水阈值预报都有预报技巧.新的观测资料处理方法普遍提高了五个降水阈值预报的分辨性,但是降低了可靠性.本研究结果对在今后集合预报评分方法中考虑观测资料不确定性的影响,尤其是对集合预报降水的评估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2001年9月18日和2013年9月18日四川盆地西北部的两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两次暴雨均发生在无低涡且低温条件下,受西风槽东移的影响,最大降水发生在龙门山迎风坡,地形作用对两次暴雨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四川盆地内的水汽来源既可以来源于孟加拉湾,在有台风配合的情况下也可以来自于东海;2001年9月18日暴雨中低层低空急流为暴雨提供了有利的热力、水汽和动力辐合条件;2013年9月18日暴雨中地形造成的低层强烈辐合和南亚高压造成的高层强辐散为强降水提供了有利条件;对于低温条件下盆地西北部的暴雨需注意副高对西风槽的阻挡作用,同时需注意低层偏东风分量的大小。  相似文献   
19.
2009年4月北方一次强沙尘暴过程的特征分析和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丽娟  赵琳娜  寿绍文  王俊超 《气象》2011,37(3):309-317
利用观测资料对2009年春季4月22-24日强沙尘暴过程的近地面气象要素(气温、气压、风速)变化和PM10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蒙古气旋和冷锋是这次强沙尘暴的主要影响系统;沙尘暴过程前后温、压和风速有剧烈变化;PM10的强度能较好地反映沙尘暴强度.在观测资料分析基础上,利用沙尘暴数值预报系统对此次过程进行了模拟,采用模拟结果对地面沙尘浓度和起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出这次沙尘天气的时间和空间演变特征,模拟沙尘浓度大值区与强沙尘暴的范围较为一致,比较白天早间和下午的沙尘浓度分布,发现其具有日变化;这次大范围的沙尘天气的起沙中心分别是南疆塔里木盆地、甘肃、内蒙古的西部及蒙古国南部,垂直沙通量超过50 mg·m2·s-1;沙尘浓度垂直输送的高度在550hPa以下,起沙后的沙尘粒子主要靠对流层低层的大风长距离地输送;对不同地区起沙过程贡献最大的沙尘粒子的粒径不尽相同,但是对起沙量贡献最大的是粒径在2μm相似文献   
20.
一种由单值预报生成定量降水概率预报的方法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莹  赵琳娜  段青云  梁莉  巩远发  董航宇 《气象》2013,39(3):313-323
利用1981年1月1日至2003年12月31日淮河流域59个站的降水观测及同时段美国GFS集合预报模式回算的24 h降水量集合平均预报资料,建立条件亚正态分布函数的概率预报模型并得到集成预报.针对淮河流域子流域的试验结果表明:新方法生成的集成预报的均方根误差在所有子流域和各个季节的误差都有显著降低,其中蚌埠至洪泽湖流域6月的均方根误差降低了3.11 mm.4个子流域通过该模型得到的集成预报的Brier技巧评分在0.16~0.61,说明该集成预报在整年都具有一定预报价值.在淮河上游大坡岭至息县流域,当实际日面雨量阈值为0.00~7.82 mm的预报时,夏季的集成预报出现不同程度的低报;但当实际日面雨量阈值为18.12 mm时,夏季的集成预报表现出较好的可靠性.百分位评估则进一步表明该集成预报能较好地预报出小量级的面雨量,而对30.00 mm以上面雨量的预报能力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