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4篇
  免费   159篇
  国内免费   121篇
测绘学   76篇
大气科学   65篇
地球物理   214篇
地质学   375篇
海洋学   55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44篇
自然地理   7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193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关于澜沧江正源问题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通过对澜沧江源头地区的水文、气候、地貌及河流特征等实地考察后确认,澜沧江正源应为扎阿曲,发源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阿青乡拉赛贡玛山南面的冰川末端。  相似文献   
122.
滇西牟定—香格里拉电性剖面及深部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滇西NW—SE向牟定—香格里拉大地电磁测深剖面的反演并结合地质构造、小震精定位资料,综合分析了剖面经过地区的深部构造.在滇西北地区深部发育一规模巨大的近水平产出地壳高导层,此高导层从香格里拉一直延伸到永胜盆地以东,沿剖面水平延伸超过200km.地壳高导层又可分为两段,两段高导层在剖面上形成两个香蕉型相连的复合形态,高导层之上的高阻体则形成两个碗型相连的复合结构,碗型内部有向东倾斜的相对低阻带存在.滇西北地区整体构造格架可以解译为一套两个主推覆面构成的叠瓦式推覆系统,两个主推覆面高低起伏形成总长度超过250km的底部滑脱带.第一个主推覆面的长度超过150km,并在丽江东部上翘到接近地表,小金河断裂是其延伸到地表的主要破裂带.第二个主推覆面长度超过120km,过程海断裂后上翘并在永胜以东地区出露地表.根据反向低阻带影像,可以推断推覆体反冲构造发育,在玉龙山至丽江以东和永胜盆地西缘至平川盆地东缘形成两处冲起构造.推覆面在剖面上呈现出平缓-陡峭-再平缓-再陡峭的断坪和断坡相间的阶梯状结构.  相似文献   
123.
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震间位错反演和小波技术分析了鲜水河断裂西北段的跨断层形变资料(1986—2013).结果表明:以左旋走滑为主的断层长期运动为跨断层资料的主要信息,且符合负指数函数的运动规律,随着断层深度的增加,滑动量逐渐减弱.从炉霍段、道孚段到乾宁段,断层闭锁程度逐渐增强.2001年昆仑山M8.1地震发生后,鲜水河断裂西北段地壳浅层(地表以下30km)的左旋走滑明显减弱,到2013年的累积减弱量为3~13mm.5·12汶川M8.0地震发生前,断层滑动出现周期4~5年的增强信号.4·20芦山M7.0地震发生前,断层滑动首先出现低频信号(4~5年周期)增强,随着地震发生临近,强信号频率逐渐升高,直到出现周期为1年的强信号.  相似文献   
124.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地震,本文以此次地震的震间、同震和震后形变观测为约束,依据不同时段断层运动空间分布特征分析日本海沟地区强震与断层运动间关系.震间日本海沟地区,断层运动闭锁线深度约为60km,闭锁线以上从深到浅依次为断层运动强闭锁段、无震滑移段和弱闭锁段.由同震位错反演结果,2011年日本9.0级地震同震存在深浅两个滑移极值区,同震较浅的滑移极值区(同震位错量10~50m,深度小于30km)震间为断层弱闭锁段;同震较深的滑移极值区(同震位错量10~20m,深度在40km左右)震间为断层强闭锁段;而在两者之间的过渡带同震位错相对较小,震间断层运动表现为无震滑移.震后初期断层运动主要分布在在闭锁线以上的同震较深滑移极值区,而同震较浅的滑移极值区能量释放比较彻底,断层震后余滑量相对较小.依据本文同震和震间断层运动反演结果,震间强闭锁段积累10m同震位错需要100多年时间,与该区域历史上7级地震活动复发周期相当;震间弱闭锁段积累30~50m同震位错约需要300~600年时间,与相关研究给出的日本海沟9级左右地震复发周期比较一致.在实际孕震能力判定的工作中,由于不同性质的断层段在同震过程中会表现更多的组合形式,断层发震能力判定结果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但利用区域形变观测等资料给出震间断层运动特征的研究工作对于断层强震发震能力的判定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5.
未来50a中国地区冻土面积分布变化   总被引:16,自引:10,他引:6  
在检验CMIP3模式比较计划中模式在中国地区的温度模拟效果的基础上,选取模拟效果相对较好的HadCM3、EACHE5模拟结果,采用Kudryavtsev方法,应用数字化土壤和植被资料,借助Arc-GIS,对未来50 a中国地区在A2情景下的冻土空间变化趋势进行了模拟计算. 结果表明,在A2情景下,未来50 a中国地区的冻土呈现出退缩趋势,在2050年,多年冻土在青藏高原地区的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之间、冈底斯山地区出现退化,中国的冻土面积较2006年减少约10.7%.  相似文献   
126.
华南地区晚三叠世含煤岩系层序—古地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露头及钻孔剖面沉积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华南地区晚三叠世含煤岩系层序地层格架,恢复了基于三级层序的岩相古地理,并分析了聚煤规律。根据岩相特征及岩相组合类型,在区内晚三叠世含煤地层中识别出陆相和海陆过渡相两大沉积类型,并可进一步识别出冲积扇、河流(包括辫状河和曲流河)、三角洲、湖泊、潮坪—潟湖、滨海平原和滨浅海等7种沉积类型。陆相沉积主要发育在上扬子地区的四川盆地;海陆过渡相沉积主要发育在东南部湘赣粤滨浅海。在晚三叠世含煤岩系中识别出区域性不整合面和构造应力转换面、砂砾岩体底部冲刷面和岩性突变面等类型的层序界面,将含煤岩系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以三级层序为古地理作图单元,恢复了研究区的古地理格局。由煤层厚度与岩相古地理平面展布规律可知,最有利的成煤环境为三角洲沉积体系,其次为河流、潮坪—潟湖沉积体系,聚煤中心主要分部在四川盆地的乐威煤田以及华蓥山煤田、湘赣粤滨浅海地区的湘东南至赣西萍乡一带。  相似文献   
127.
太阳X-EUV成像望远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太阳X_EUV成像望远镜用来监测和预报影响空间天气变化的太阳活动,专门服务于空间天气预报研究. 望远镜工作在4~100?的X射线波段和195?极紫外谱段,视场角45′,角度分辨5″,提供全日面、高分辨的成像观测. 文中分析了太阳X、EUV波段的成像观测应用,介绍了X_EUV望远镜的基本设计,分析了望远镜对不同温度日冕等离子体的敏感性、对不同太阳活动现象的响应及反演日冕等离子体参数过滤片的组合利用. 太阳X_EUV成像望远镜集成了掠入射望远镜和正入射望远镜两套系统,扩展了单一X射线望远镜的成像功能,能够观测更多的太阳爆发先兆现象或者伴生现象,是目前国际上同类仪器中最新的太阳成像监测仪器.  相似文献   
128.
脑血管病变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成像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评估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脑血管疾病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对20例脑血管病患者进行CT血管造影检查,应用后处理工作站进行脑血管三维重建,显示病变解剖关系.结果:全部20例病变其中动脉瘤10例,动静脉畸形8例,脑血管狭窄2例均经手术及DSA证实.其中一例动脉瘤手术证实,DSA未检出.结论: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可全方位显示脑血管,具有微创、安全、可靠、费用低廉等特点,适合于手术计划制定、术前定位及随访.  相似文献   
129.
随着川滇地区强震记录的不断增加,为了建立更符合该区域地震动特征的预测模型,文中基于该区域现有的地震动数据,通过随机效应回归模型建立适用于川滇地区的地震动预测模型;2021年5月21日,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发生6.4级地震,为了分析文中预测模型对漾濞地震的适用性,首先根据预测模型的适用范围选取合适的漾濞地震数据,计算真实记...  相似文献   
130.
邵永新 《中国地震》2012,28(1):51-60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海河断裂、天津南断裂、天津北断裂和沧东断裂等的土壤氡测量资料,用M-M珚值的组合以及H值、An值等3种方式对天津地区4条断裂的活动性强弱进行了分析和划分,经与活断层探测中得到的4条断裂的活动性分段结果对比发现,两者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同时发现,每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进而认为,选择合适的方法,运用土壤氡测量资料能够对断层的活动性进行初步分析和分区,从而为断层的活动性分段提供参考。通过不同断裂间上述3组指标对比发现,土壤氡测量结果不能用于判断不同断裂间的活动性强弱。从实际工作出发,为利于分析断层的活动性分区,断层气测线在布设时应在探测断层与已知断裂的交汇部位附近适当增加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