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5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50篇
海洋学   1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8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马里萨赫勒地区风成沙特征、来源与发育时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里萨赫勒地区是全球荒漠化强烈发展的区域之一,广泛分布于地表的各类风成沙是沙质荒漠化发生发展的物质基础。本区风成沙的粒度组成以细沙为主,极细沙次之一,各类型沙丘沙的粒度特征有一定差异;重矿物组分以稳定帮物和极稳定矿物占绝对优势,并具有稳定度和成熟度。  相似文献   
102.
李森  高尚玉  杨萍  陈怀顺 《冰川冻土》2005,27(4):476-485
冻融荒漠化是高海拔地区特有的土地退化过程,依据生态基准面理论将青藏高原冻融荒漠化划分为极重度、重度、中度和轻度4个等级.藏西-藏北区冻融荒漠化面积达44303.73km2,多呈斑块状零星分布和片状分散分布.高原冻土区具有冻融荒漠化形成的环境基质,近40a区域气候持续变暖,人为活动频率与强度加剧,鼠类活动猖獗,使浅层多年冻土的冻融过程加剧,从而形成冻融荒漠化土地.其形成过程主要有多年冻土季节融化层增厚-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土壤干燥化、地表覆盖改变或地下融水增加-冻土融冻界面热融-地表沉陷破碎、冻融作用过程和斜坡过程受到强化等.预测未来20~30a冻融荒漠化继续发展,程度加重.防治冻融荒漠化的对策主要是减轻草场压力、恢复草地植被,加强鼠害防治和合理布局开发工程、采用工程与生物措施等.  相似文献   
103.
粤北石漠化地区土壤侵蚀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土壤流失是石漠化最基本的过程之一。本文采用广东省阳山县江英镇实验小区的观测资料,分析粤北岩溶山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侵蚀差异。结果表明,裸地表层的养分流失速度很快,其侵蚀量是无人为扰动的原始草坡的60余倍,耕地的侵蚀量平均也达到原始草坡的15倍左右。有植被覆盖的原始草坡地和耕地的侵蚀量均与次降水量的相关性更高,而裸地的侵蚀量与连续30分钟最大雨强的相关性高,这一观测结果表明地表植被抵御短期强降水侵蚀土壤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4.
为解决沥青路面泛白,提高路面的耐久性,从沥青混合料中材料的选择、施工配合比和集料级配的性能检验、空隙率和压实度控制以及日常养护等方面探析了沥青路面泛白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5.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颁布实施快一周年了,在执行过程中,作者认为规范条文中压实系数的概念难于理解、路基压实度指标偏低,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中集料级配选择余地较小等,并对此提出修编建议。  相似文献   
106.
在GPS卫星精密钟差的预报中,短周期预报通常采用二次项拟合模型,长周期预报通常采用灰色模型,但这两种模型都只是考虑趋势项而没有考虑随机项,通过利用AR模型对钟差的随机项进行建模,并作为随机补偿,加入到二次项拟合模型与灰色模型中,以完善钟差预报的短周期与长周期模型。在算例中运用由IGS提供的精密钟差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使钟差预报的精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7.
近35 a来中国北方土地沙漠化趋势的遥感分析   总被引:18,自引:8,他引:10  
王涛  宋翔  颜长珍  李森  谢家丽 《中国沙漠》2011,31(6):1351-1356
 以近35 a来中国北方的5期 Landsat MSS、TM/ETM遥感数据为主要信息源,通过目视解译方法提取不同时期沙漠化土地现状数据,并进行了沙漠化发展趋势的分析。 2010年中国北方沙漠化土地达 37.59万km2,其中轻度沙漠化土地占33.80%,中度沙漠化土地占22.84%,重度沙漠化土地占22.16%,严重沙漠化土地面积占21.21%。 1975—1990年期间,沙漠化土地净增面积33 838.32 km2,增加速率为2 255.89 km2·a-1; 沙漠化程度加重面积41 662.48 km2,减轻8 383.20 km2,净加重面积33 279.28 km2。综合两者变化,沙漠化净发展速率为4 474.51 km2·a-1。1990—2000年,沙漠化土地面积净增速率为3 441.49 km2·a-1,净发展速率为5 370.06 km2·a-1。2000—2005年,沙漠化土地面积净减少速率为1 635.28 km2·a-1,净逆转速率为1 0071.02 km2·a-1。2005—2010年,净减少1 114.35 km2·a-1,净逆转7 552.21 km2·a-1。空间上沙漠化发展和逆转发生的区域主要在半干旱地区的农牧交错带。  相似文献   
108.
李森  贾光军 《测绘通报》2018,(6):78-81,97
介绍了利用GNSS观测数据反演大气可降水量的原理,重点分析了北京7·21暴雨前后大气可降水量的变化特征。通过分析发现北京7·21暴雨当天大气中的可降水量急剧上升,在短时间内迅速到达峰值,随着暴雨的减弱,大气中可降水量逐渐减少,暴雨过后可降水量又急剧下降,回归到北方地区正常可降水量。将GNSS反演结果与NECP数据和无线电探空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论证了利用GNSS观测数据反演大气可降水量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9.
为了解岩溶丘陵区不同地貌条件对于土壤钙元素迁移或富集的影响,选择粤北英德市九龙镇典型岩溶丘陵区2座山丘作为研究区,分别对顶部、峭壁、坡麓、积水洼地和干旱沟谷进行了岩石裸露率、土层厚度和植被等调查;并采集不同样地土壤,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了土壤中全钙、交换性钙、水溶性钙质量分数,结果表明:积水洼地土壤的全钙质量分数最高,达62.397 g/kg;其次是丘顶、坡麓、峭壁、沟谷,积水洼地的交换性钙和水溶性钙质量分数同样为最高,分别是4.582和0.223 g/kg,交换性钙和水溶性钙在丘顶、峭壁、坡麓和沟谷4个部位土壤中的差异不明显,分别在1.560~2.421 g/kg之间和0.057~0.180 g/kg之间。研究表明,土壤的碳酸盐质量分数和p H值与全钙、交换性钙、水溶性钙都呈极显著正相关,全钙与交换性钙、交换性钙与水溶性钙有极显著正相关;地形不仅影响土壤钙水平方向的分布,还影响其垂向分布。  相似文献   
110.
为掌握石漠化对岩溶地表土壤碳量的影响,选择粤北英德市岩背镇塘边村岩溶峰丛不同石漠化程度样地进行系统调查,采用单位面积土壤有机碳指标分析石漠化过程对土壤有机碳储量影响。结果表明:(1)极重度石漠化使土壤厚度、地表生物量显著减少,使岩石裸露率显著增加,但在潜在、轻度至中度石漠化中,差异不显著;(2)极重度石漠化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石漠化,中度石漠化土壤有机碳高于轻度石漠化,轻度高于潜在,但差异不显著;(3)10-20 cm 土层有机碳含量明显低于表层,岩石裸露及土壤主要在溶蚀缝隙中分布和发育是造成极重度和中度石漠化单位重量土壤有机碳增加的主要原因;(4)中度、轻度和潜在石漠化单位面积土壤有机碳分别是极重度的49.23倍、47.9倍和29.4倍;(5)岩石裸露率是影响岩溶地表生态的最主要因素,它和地表生物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与单位面积土壤有机碳总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和土壤厚度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此外,岩溶植物的高度适应性可以削弱石漠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