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21篇
  免费   6950篇
  国内免费   10814篇
测绘学   4943篇
大气科学   4131篇
地球物理   5262篇
地质学   17973篇
海洋学   5752篇
天文学   337篇
综合类   2242篇
自然地理   4245篇
  2024年   255篇
  2023年   658篇
  2022年   1646篇
  2021年   2065篇
  2020年   1623篇
  2019年   2012篇
  2018年   1713篇
  2017年   1514篇
  2016年   1604篇
  2015年   1865篇
  2014年   1827篇
  2013年   2359篇
  2012年   2483篇
  2011年   2654篇
  2010年   2620篇
  2009年   2508篇
  2008年   2531篇
  2007年   2354篇
  2006年   2408篇
  2005年   2016篇
  2004年   1352篇
  2003年   1078篇
  2002年   972篇
  2001年   903篇
  2000年   764篇
  1999年   368篇
  1998年   117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9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5篇
  1979年   16篇
  1976年   8篇
  1974年   9篇
  1965年   11篇
  1964年   13篇
  1963年   13篇
  1957年   14篇
  1954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31.
近58a来影响和登陆浙江的热带气旋统计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1949-2006年热带气旋资料,对58a来影响和登陆浙江热带气旋的登陆位置、登陆时间的年际、月际和日变化、登陆后的移速及路径变化与降水中心分布的关系、登陆后维持和衰减情况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影响和登陆浙江的热带气旋有较明显的年际、月际和日变化特征;登陆浙江的热带气旋陆上维持时间与登陆时的强度正相关,登陆后12h内热带气旋衰减较快;登陆后移向偏北分量大的或移速加快的热带气旋,主要降水区出现在路径右侧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232.
Chaetoceros muelleri Lemmermann was cultured in solution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Cu2 , Pb2 , Zn2 and Cd2 , and in mixtures of any two of them. After 6 days the effect of these heavy metal cations on the growth rate and chlorophyll contents of the diatom were determined and an Opton microscope was used to observe the morphology and size of the cells.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effects of toxicity of these four heavy metals on Chaetoceros muelleri are: Cu2 >Pb2 >Zn2 >Cd2 . However, the cells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in their morphology and size from the controled ones.In any of the mixed metals cultures, its growth rate came close to and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ingle metal culture of higher concentration.  相似文献   
233.
Study on Key Technology of Using Shell Sand as Backfill for Sea Reclam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IntroductionEpicontinental sea or land could formfromcontinental shelf because of the decreasing sea levelduring Quaternary.There is a large-area shell sand deposit more than ten meters thick in the neriticzone of China .To use the abundant marine shell sandresource as engineering material for ocean engi-neering and port engineeringis veryimportant .Sand (Gred and Bjorn,1999) ,fine sand (Zhangetal .,2002) , mediumand coarse sand (Qiuet al .,1995) ,highly weathered stone ballast (Zhanetal…  相似文献   
234.
东海海底地形分区特征和成因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东海一直以其特殊的大地构造地位受到国内外地学界的关注,但作为主要受构造控制的东海海底地形的研究,以往简单趋势性描述居多,专门深入系统的研究尚不多见。不久前完成的高精度、全覆盖多波束海底地形勘测覆盖了东海部分外陆架、大陆坡全部、冲绳海槽和东部岛坡的一部分,取得了海量的测深数据。据此编绘的勘测多波束水深图和结合测区外的传统资料编绘的海底地形图使我们有机会可以重新审视和系统研究东海的海底地形特征。在定量确定了陆架坡折线、陆坡坡脚线和东部槽坡坡脚线的基础上划分出了大陆架、大陆坡、冲绳海槽平原和东部岛坡4大地形区,继之对各区的海底地形特征进行了研究和描述,并在区内选取了有代表性的5条剖面进行了剖析。另外,从地球内营力和外营力两方面分析了影响东海海底地形发育的因素。调查分析表明:整个东海地形分带明显,地形类型多样:大陆架十分宽阔,总体北宽南窄,从大陆向海平缓倾斜,发育了广泛的NW-SE向沙脊群,自大陆向东南呈扇形发散;大陆坡呈NE-SW向条带展布,海底地形陡峻,呈阶梯状下掉,总体北缓南陡,其上峡谷密布,上穿切外陆架,下直达海槽,同时坡麓上海台沟谷伴生发育;冲绳海槽北浅南深,其内在平坦的背景上发育了众多的海山和海丘,其中心又有槽中槽地形;东槽坡地形复杂,发育了  相似文献   
235.
渤海海域的上第三系油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渤海湾盆地沉积与构造活动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迁移与演化、烃源岩与储盖层的空间分布规律,结合盆地内的勘探现状分析了渤海湾海域上第三系的油气远景。认为盆地内凸起、低凸起以上第三系为主体,伴有东营组和前第三系油气藏的复式油气聚集带是目前渤海油气勘探最现实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236.
本文通过杰氏风暴潮预报方法对历史上给珠海和粤西海域造成较大影响的台风增水事件进行后报试验,并通过统计分析方法对原有的预报公式进行订正,总结出适合珠海及粤西海域的风暴潮预报公式.利用5a的时间对珠海及粤西海域的台风增水进行试报,结果表明预报准确率分别达95.0%和87.6%,尤其对一些增水较大、影响较严重的台风增水预报相对更加准确,预报准确率均达90.0%以上.这说明订正后的公式对珠海及粤西海域的风暴潮预报能得到较好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237.
南海表层沉积物中钙质超微化石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系统描述钙质超微化石在南海表层沉积中的分布特征,对遍布南海的175个样品进行了实验分析。发现不同地区钙质超微化石绝对丰度相差很大,从0—3.8×1010个.g-1不等。平面上将钙质超微化石丰度分为3个区。共鉴定出钙质超微化石21属28种,以Emiliania huxleyi、Florisphaera profunda和Gephyrocapsa oceanica为优势种,其中Florisphaera profunda占据绝对优势。南海钙质超微化石分布具有两个明显特征:一是14°N线南北两边钙质超微化石的分布存在差异;二是南海钙质超微化石丰度以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两片海域为最高,并有东北-西南走向的分布趋势。对影响钙质超微化石分布的水深、上升流与营养盐、陆源物质稀释作用、碳酸盐溶解作用等因素作了讨论,并根据钙质超微化石随水深的变化推测南海碳酸盐补偿深度应在4 000m左右。  相似文献   
238.
以细角滨对虾Litopenaeus stylirostris为实验对象,按时间顺序观察了胚胎各期的形态特征。通过解剖从无节幼体到仔虾第1天各期幼体的附肢,对其发育形态及其刚毛着生方式进行了描述和统计。比较研究了细角滨对虾和凡纳滨对虾L.vannamei无节幼体期形态差异以及色素的变化、溞状幼体期眼上棘形态的差异以及大颚齿数目。结果表明,无节幼体期细角滨对虾的色素明显多于凡纳滨对虾;两者溞状幼体期眼上棘的形态存在明显差异;两者在无节幼体至仔虾第1天各期大颚活动齿的数目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239.
上新世——早更新世青藏高原北缘隆升的磁性地层学证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新疆叶城剖面西域砾岩及下伏第三纪地层的磁性地层学研究表明 ,西域砾岩的沉积时代为晚上新世至早更新世 ,磁性地层年龄为 3.5至 <1.8Ma。阿图什组沉积于早上新世 ,古地磁年龄为 4 .6~ 3.5 Ma。阿图什组以砂岩和粉砂岩为主夹薄层砾岩 ,为河流相及冲积扇前缘相。西域砾岩以厚层砾岩为主夹风成粉砂岩 ,为典型洪积—冲积扇堆积。西域砾岩的沉积反映了青藏高原北缘晚上新世至早更新世强烈的隆起和剥蚀  相似文献   
240.
陈中原 《海洋学报》2002,24(2):77-83
利用泥炭(33个)和潟湖(65个)14C测年数据重建了尼罗河三角洲全新世海平面的变动过程,结果显示潟湖样品比泥炭更为有效地反映出海平面变动特征:距今7000a时海平面约位于现今-10m,距今5000a时约为-5m,距离2000a时已接近现代.海侵强度和范围受古地貌和区域沉降的影响呈现出东北部大、中部其次、西部最小.随着海平面上升速率减小,三角洲在约距今7000a时开始建造,并广泛发育潟湖、沙坝和平原河流沉积体系.此后,海平面趋于稳定,人类活动增强,导致海岸沉积环境大片萎缩、消亡.同样利用泥炭(45个)测年数据重建了长江三角洲全新世海平面变动,结果与尼罗河的差异较大,可能是两地沉降差异所致.近代长江三角洲人类活动也是导致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