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85篇
  免费   4168篇
  国内免费   5769篇
测绘学   2925篇
大气科学   2592篇
地球物理   3568篇
地质学   10876篇
海洋学   3106篇
天文学   496篇
综合类   1428篇
自然地理   2231篇
  2024年   110篇
  2023年   360篇
  2022年   985篇
  2021年   1111篇
  2020年   947篇
  2019年   1026篇
  2018年   1034篇
  2017年   993篇
  2016年   1030篇
  2015年   1137篇
  2014年   1127篇
  2013年   1428篇
  2012年   1572篇
  2011年   1515篇
  2010年   1553篇
  2009年   1497篇
  2008年   1616篇
  2007年   1358篇
  2006年   1248篇
  2005年   1106篇
  2004年   815篇
  2003年   627篇
  2002年   672篇
  2001年   648篇
  2000年   518篇
  1999年   288篇
  1998年   163篇
  1997年   145篇
  1996年   104篇
  1995年   95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7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5篇
  1974年   3篇
  1965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8篇
  1954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南海表层流场的卫星跟踪浮标观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运用卫星跟踪漂移浮标资料分析南海表层海流 ,研究了有关海域的表层海流特征。结果表明 ,秋、冬季入侵南海的黑潮水有一小部分沿台湾南岸折回黑潮主干 ,并有时在台湾西南外海形成反气旋涡旋 ,其余大部分黑潮水西行进入南海内部。吕宋岛西部沿岸流始于 1 3°N以南 ,沿菲律宾西海岸北上抵达吕宋岛西北角 ,与黑潮水混合后西行  相似文献   
112.
A Computational Model for Velocity Separation in Shallow Se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ONG  Zhiyao 《中国海洋工程》2002,16(3):407-413
Based on the hydrodynamical feature and the theoretical velocity profiles of tidal flow and vvind-induced flow in shal-low sea, a computational model is established for the first time, which can separate observed velocity into tidal velocity and wind-induced velocity by use of the least square method. With the model, not only the surface velocities of tidal flow and vvind-induced flow are obtained, but also the bed roughness height is determined and the wind velocity above the wa-ter surface is estimated. For verification of the model, the observed velocity in the Yellow River Estuary and the laborato-ry test is separated, then it is applied to the Yangtze River Estuary. All the results are satisfactory.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 is simple in method, feasible in process and reasonable in result. The model is a valid approach to analysis and computation of field dala, and can be applied to separate the observed velocity in shallow sea; at the same time, reasonable boundary conditions of th  相似文献   
113.
对冲绳海槽中段 3个沉积岩芯碳酸盐和烧失量的系统分析得知 ,岩芯沉积物的CaCO3含量一般 >1 0 % ,最高含量接近 30 % ,烧失量大都在 1 0 %~ 30 %之间变化 ,反映了该海区处于溶跃面之上钙质生物极为发育的生物地球化学环境。结合δ1 8O曲线所反映的气候环境变化 ,探讨了 1 2 0kaB .P .以来碳酸盐旋回的“大西洋型”演变特点 ,同时对该区沉积地层中的火山热液活动印记作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4.
麻痹性贝毒PSP在紫贻贝体内的累积、转化与排出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于1998年9月在青岛鲁迅公园附近礁石区采集紫贻贝(Mytilus edulis),采用实验室培养的方法,初步研究了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ATHK)产生的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PSP)在其体内累积、转化与排出的规律。结果表明,在累积实验阶段,紫贻贝内脏的和肌肉中的PSP毒素含量均随实验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累积实验结束时,平均每只贝体内的PSP毒素含量为13.40nmol,毒性水平为12.24ugSTXEq/100g,紫贻贝内脏中的毒素含量远远高于肌肉,内脏中PSP毒素占贝体内PSP毒素总量的97.5%。在8天的排出实验阶段,贝体内的PSP毒素总量呈下降趋势,实验结束时,PSP毒素共排除了约50%,每天排除率约为9%。  相似文献   
115.
本文讨论了太平洋西部3个岩芯孔的粒度组成、天然湿容重和含水量的变化。沉积物组成以粉砂和粘土细粒为主,砂粒含量很少,而且多为有孔虫介壳。容重与沉积物粒度呈正相关,含水量则呈负相关。当粒度组成不变时,容重随岩芯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而含水量则减少。  相似文献   
116.
大沽河是胶州湾最大的入海河流,每年都会给胶州湾带来大量泥沙。本文利用三维的ECOMSED水动力-泥沙数值模型对洪水期的大沽河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洪水存在期间以及洪水结束后胶州湾的余流分布、大沽河河道上中下游各层盐度、泥沙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以及入海冲淡水和泥沙对胶州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7.
A vertical two-dimensional turbulence numerical model for the interaction of waves and currents is developed in the paper based on the nonlinear two-equation k-ε model with the VOF method.The one-dimensional equivalent advection velocity and equivalent mixing coefficient are defined and the solving process is introduced:The pollutant concentration field,generated by an instant source in waves and currents,is calculated with the model,and then the equivalent advection velocity and equivalent mixing coefficient are obtained by calculating the time derivative of the mean and variance of pollutant concentration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The effects of wave period and wave height on the equivalent mixing coefficient for waves and wave-currents are also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118.
注射生物胺对凡纳滨对虾免疫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注射生物胺(多巴胺、5-羟色胺)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 mei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注射生物胺(10-9mol.尾-1)对凡纳滨对虾血细胞数量、血淋巴酚氧化酶活力、溶菌和抗菌活力影响显著(p<0.05),而对照组各免疫指标无明显变化;在实验时间内,注射生物胺处理组各免疫指标呈明显峰值变化,血细胞数量均在3h达到最小值,血淋巴酚氧化酶活力和溶菌、抗菌活力均分别于6h时达到最大值和最小值,且多巴胺处理组各免疫指标比5-羟色胺处理组变化更明显,其中大、小颗粒细胞和血淋巴酚氧化酶活力在12h后保持稳定,总血细胞和透明细胞数量18h后趋于稳定,血淋巴溶菌和抗菌活力在24h后稳定,而且稳定后各免疫指标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9.
热带太平洋-印度洋上层热含量年际变化的主模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多种海洋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与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热带太平洋-印度洋热含量年际变化的主要模态及其对应的转换过程。结果表明其第一模态对应El Nino事件成熟位相时的空间分布,即热带西太平洋和东印度洋为一冷中心,西南印度洋和赤道东太平洋为暖中心;第二模态对应着El Nino事件过渡期的空间分布,太平洋10°N附近以及赤道带为变化中心,而印度洋的变化中心主要在苏门答腊岛西部的赤道东印度洋海区。这2个模态基本刻画了ENSO循环过程中热带两大洋热含量变化的关键海区。利用合成分析结果与EOF分解结果的相似性,探讨了EOF分解前两个模态之间的转换过程,发现第一模态可能主要是通过海洋波动的传播过程调整到第二模态的,而第二模态还可以作为El Nino或La Nina事件的预报因子。此外,分析结果还表明,El Nino事件与La Nina事件对应的热含量变化并不是反对称的。  相似文献   
120.
采用不同的紫外线照射剂量的海水诱导九孔鲍产卵,观察其对卵子的受精率、畸形率和孵化率的影响.紫外线照射剂量的配制方法是:用紫外线照射过的最大剂量的海水与新鲜海水混合配制出各种剂量的海水.实验把雌亲鲍分成7组,每组20只,分别用紫外线照射剂量为0(对照组)、450、600、750、900、1 050和1 200mW.h/dm3的海水进行刺激产卵.试验重复3次.结果表明,紫外线照射剂量在1 200mW.h/dm3以内,对卵子的受精率影响不大;紫外线照射剂量在750mW.h/dm3以内,对卵子的畸形率影响不大,但在900~1 200mW.h/dm3,对卵子的畸形率影响很大;紫外线照射剂量在600mW.h/dm3以内,对卵子的孵化率没有什么影响,但在750~1 200mW.h/dm3,对卵子的孵化率影响很大.综合考虑卵子的受精率、畸形率和孵化率,九孔鲍催产的适宜的紫外线照射剂量应为450~750mW.h/d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