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46篇
  免费   1451篇
  国内免费   1861篇
测绘学   857篇
大气科学   757篇
地球物理   1095篇
地质学   3499篇
海洋学   988篇
天文学   74篇
综合类   495篇
自然地理   693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355篇
  2021年   449篇
  2020年   287篇
  2019年   398篇
  2018年   339篇
  2017年   356篇
  2016年   318篇
  2015年   357篇
  2014年   356篇
  2013年   472篇
  2012年   453篇
  2011年   443篇
  2010年   440篇
  2009年   402篇
  2008年   418篇
  2007年   453篇
  2006年   375篇
  2005年   332篇
  2004年   244篇
  2003年   164篇
  2002年   210篇
  2001年   203篇
  2000年   128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3篇
  1973年   2篇
  1957年   4篇
  1954年   6篇
  1944年   2篇
  1937年   4篇
  193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基于GF-1卫星数据对2013年11月22日青岛黄潍输油管道爆炸造成的海面溢油进行定量监测。研究首先采用2013年11月26日GF-1卫星数据对海面溢油进行提取,其统计面积为0.67 km2;其次,结合肖剑伟提出的油膜厚度单波段反演模型估算油膜厚度,最终计算得到溢油量为0.28 t;最后,对Band 1反射率与油膜厚度结果进行灰度分割,将溢油污染程度分为6级,对比发现两者分级结果较为一致。由此得出,通过反射率直接进行灰度分割可以对溢油污染进行有效的等级评定。  相似文献   
22.
1998年春深圳湾环节环沟藻赤潮及其发生原因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8年4月23日至29日深圳湾发生了较大规模的环节环沟藻赤潮,面积逾200km2,细胞密度高达3.8×106 个/L。赤潮发生于大量降雨之后 ,高峰期水体盐度在20以下。在深圳河河口海域 ,虽然富营养化程度也较高 ,但由于悬浮物含量过高 ,浮游植物及环节环沟藻数量较少。赤潮期间 ,深圳湾没有发生死鱼现象 ,养殖牡蛎的大量死亡估计与赤潮无关  相似文献   
23.
东太平洋地区DSDP573孔始新世末期的微玻璃陨石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研究 DSDP5 73孔的岩心样品 ,首次在该孔始新世与渐新世的界线地层含金属粘土层中发现了微玻璃陨石 ,且主要富集在其底部。一个样品 (5 g)中最多可达 12粒。这些微玻璃陨石主要呈球形、椭球形。用电子探针测试了其化学成分 ,Si O2 含量为 2 9.6 4%~ 5 8.93%,Al2 O3 为 3.42 %~ 2 0 .96 %,Fe O为 9.98%~ 2 9.5 5 %,Mg O为 4.32 %~ 16 .0 5 %,Ir为 0 .0 6 %~ 0 .81%。总体来说 ,微玻璃陨石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 ,可能与靶岩的成分变化较大有关。始新世末期北美微玻璃陨石场的展布方向约为 2 5 0°,这与太平洋板块运动方向改变所需要的矢量变化(2 45°)仅相差 5°,推测很可能是始新世末期陨星的撞击引起了太平洋板块在该时期的运动方向由 NNW突然变为NWW。  相似文献   
24.
漳州地区热田的水热活动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龙生 《台湾海峡》1997,16(1):21-27
本文通过漳州地热田及其周围地区的水热活动、地质构造特征及人工爆破、重力、地磁、电性结构、地震活动性等综合地球物理场之间关系分析,得出漳州地热田是高热异常背景下产生的对流型水热系统:深切到上地幔的NE向长乐-南澳断裂、NW向九龙江断裂及E-W向南靖-厦门断裂控制了地下水的深循环,使大气降水得以下渗到〉3km深度,被地温加热并富集起来,在静水压力作用下沿通道-断裂带的交汇部位上涌。热田区破碎的岩石导致  相似文献   
25.
本文在大量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1975—1984年南海环境要素的年际变化及其在1982—1983年的表现。研究发现,与正常年份比较,各要素在1982—1983年的表现都比较特殊,沿岸江河径流量猛增;气温、水温、盐度、pH值偏低;海水含氧量偏高,温、盐、密跃层强度增大;南海暖流和黑潮南海分支流轴的平均位置移到调查海区的最南面。作者认为,这一异常现象与1982—1983年赤道太平洋海域发生的强E1 Ni(?)o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6.
以我国第一座桶形基础采油平台工程实例为原型,采用三维有限元计算方法对桶形基础稳定性分析。平台在波浪、风等荷载作用下,其稳定性不仅与平台的整体结构有关,而且与桶形基础及其周围土体相互作用相关。在计算中,利用薄层摩擦单元模拟土与结构间的相互作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分析结果表明桶形基础采油平台在设计条件下运行是较为稳定的。  相似文献   
27.
中国第22次南极科学考察(2005年11月至2006年3月)期间,测定了南极普里兹湾海域5个站位的从表层至150 m水深的不同层位水样中溶解态和颗粒态234Th,238U的放射性比活度以及颗粒有机碳.利用234Th/238U在上层水体中的不平衡,计算了南极普里兹湾上层水体中234Th的平均停留时间和输出通量.结果显示,随着纬度的增加,上层水体中颗粒态和溶解态234Th的平均停留时间总体趋向减小,并在中纬度站位出现了最低值,分别为1~8和29~48 d,而颗粒态和溶解态234Th的输出通量则在中纬度站位出现了最大值,分别为21~38和26~39 dpm/(m3·d).运用箱型清除模式,利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估算了各水柱中从真光层底部输出的POC通量,平均值分别达到104.7 mmol/(m2·d)(E法)和120.6 mmol/(m2·d)(B法),表明南极普里兹湾夏季存在很高的新生产力,它将会对该海域碳的生物泵过程产生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8.
细菌对海水中各形态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细菌生长过程中,不但能利用体系中的有机物质,而且也能利用无机营养盐。本论文通过小麦岛细菌接种实验发现,细菌大量繁殖时吸收利用体系中的营养物质,生成颗粒态氮(PN)和溶解有机氮(DON),体系中溶解无机氮(DIN)、总溶解氮(TDN)降低至最低值。进入细菌指数生长期和稳定期后,颗粒态和有机态氮不断降解向体系中释放出无机营养盐,DIN和TDN呈现回升趋势,颗粒氮(PN)与细菌数量变化正相关。体系中,初始氮源的量决定了细菌体内POC/PN的比值,氮源充足,细菌繁殖数量多,POC/PN值低,氮源不足,细菌数量相对较少,POC/PN比值高。  相似文献   
29.
无机碳与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细胞调节物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单细胞雨生红球藻为材料,采用酸碱滴定和CO2加富通气培养微藻的方法,对旧液中HCO3^-和CO3^2-浓度变化以及对红球藻细胞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旧液具有限制红球藻细胞生长和诱导细胞转化的作用。同时,旧液中无机碳离子浓度明显高于新液。培养液中富含CO3^2-时,各细胞数量与CO3^2-浓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8。溶液中仅有HCO3^-时,各细胞数与HCO3^-浓度也呈正相关性。因此,排除了CO3^2-和HCO3^-作为旧液中的调节物质,限制红球藻细胞生长和诱导细胞转化的可能性。旧液乙酸乙酯提取物生物检测实验表明,在粗提取物中有降低细胞增长和诱导细胞转化的活性,表明调节物质能溶于有机相,也反过来证实无机碳离子不是旧液中的调节物质。DNA含量和倍性分析结果表明,红球藻游动细胞DNA复制可以加倍后不经过原生质分裂就可以再次进行,因此推测旧液中的调节物质对原生质分裂过程产生抑制作用,而不对DNA复制过程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0.
用扁藻、酵母、“鱼油 酵母”强化和“不强化”4种方式处理的卤虫无节幼体投喂黑斑口虾蛄各期幼体,比较不同强化方法对黑斑口虾蛄幼体成活率、变态率、生长速度及总脂与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方式强化12h后的卤虫无节幼体与对照组相比,总脂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卤虫无节幼体的脂肪酸组成与强化方式密切相关,其中“鱼油 酵母”强化的卤虫无节幼体20∶5n-3(EPA)和22∶6n-3(DHA)占总脂肪酸的比例最高,分别为5·74%和4·84%。投喂强化后富含EPA和DHA的卤虫无节幼体,可增加黑斑口虾蛄幼体体内脂肪酸尤其是EPA和DHA等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从而提高其幼体的成活率、变态率与发育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