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5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325篇
测绘学   82篇
大气科学   57篇
地球物理   49篇
地质学   535篇
海洋学   9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9篇
自然地理   14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在3维地形环境仿真中,经常需要输出大量文本信息.通常的做法是用位图方式进行渲染,但在某些情况下(如嵌入式操作系统)无法实现这一功能.针对某些3维地形环境仿真中位图方式渲染文本的局限性,研究如何用点阵方式渲染文本.研究内客包括点阵字库的创建和点阵文本的渲染,并根据实时渲染中不同类型文本的特点,将点阵文本的渲染分为缓存和非缓存两种方式.最后在基于VxWorks嵌入式系统的3维地形环境中实现了点阵文本的渲染.  相似文献   
32.
Detecting and attributing vegetation changes in Taihang Mountain,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ttributing vegetation changes provide fundamental information for ecosystem management,especially in mountainous areas which has vulnerable ecosystems. Based on the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 data, the spatial-temporal change of vegetation was detected in Taihang Mountain(THM) from 2000 to 2014. The topographical factors were introduced to interpret the response of vegetation vari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gaged NDVI during growing season showed a single-peak curve distribution, with the largest value(0.628) among 1600-1800 m. A significant greening trend was detected in THM, with the largest increasing rate(0.0078 yr~(-1)) among the elevation of1600-1800 m and slope gradient between 3~5°. The partial correlation and multiple correlation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vegetation variation in more than81.8% pixels of the THM was mainly impacted by human activities. In the low elevation zones less than1000 m, increasing precipitation is the principle factor promoting vegetation restoration, whereas in the high elevation zones of THM, temperature is the restricted factors impacting vegetation variation.Considering the dramatic climate change in the future,further studies should be conducted to explore inherent mechanism of vegetation growth to dynamic environment changes.  相似文献   
33.
经济海藻的病害一直是海藻人工栽培的一大障碍,往往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对藻类病害的研究大多集中于病原鉴定,而病原的多样性和复杂的海区微环境增加了病原分离和鉴定的难度。本文综述了经济海藻病害发生的原因、病原的多样性和致病机制、病原的鉴定、检测和防治方法,并对未来我国海藻病害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对藻类病害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4.
海鸥沙是珠江三角洲一个极富特色的沉积砂体。本文基于钻孔资料并结合长周期“动力-沉积-形态”模型, 从沉积学和地貌动力学角度对全新世以来海鸥沙的形成演变过程进行了探讨。海欧沙在全新世的沉积层序自下而上分别为河流相、河口湾浅海相和三角洲相。全新世海侵盛期以来, 虎门涨潮射流和东北—西南向涨落潮流是影响海鸥沙形成演变的主要动力。6000—2500a BP, 受东北—西南向涨落潮流的影响, 海鸥沙中北部地区一直处于冲刷无沉积状态, 由虎门涨潮射流带来的泥沙主要在海鸥沙南部沉积, 沉积速率约为0.67mm·a -1; 2500—1700a BP, 随着番禺平原的发育, 东北—西南向涨落潮流逐渐消弱, 海鸥沙进入一个快速沉积期, 平均沉积速率约为15mm·a -1, 沉积由两端向中间发展; 1700—600a BP, 随着沙湾水道的形成, 海鸥沙中部迅速发展, 至600a BP左右, 海鸥沙基本形成并出露水面。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仙蓉养精种玉汤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肾阴亏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肾阴亏虚型PCOS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予以仙蓉养精种玉汤治疗,对照组予以达英-35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2组患者卵泡发育、排卵情况、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0%,对照组为7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排卵情况,血清T、LH、LH/FSH水平等指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对月经周期、经量、卵泡发育的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仙蓉养精种玉汤治疗肾阴亏虚型PCOS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同时在调节性激素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卵泡发育及排卵方面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6.
曾祥颖  莫思 《贵州地质》2024,(2):173-177, 184
贵州凤冈南北向隔槽式褶皱变形区独特的地质构造形成了典型的侏罗山式褶皱组合区,其与滑坡的孕育具有较强的关联性。本研究基于实地调查与数据分析,通过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及河流分布等因素与滑坡发育的关系,探讨研究区滑坡孕灾地质条件。结果表明,研究区滑坡主要发育于构造相互截接严重的区域;在地形上主要发育于高差100300 m、坡度25°35°的顺向坡和斜向坡,地貌类型以侵蚀—溶蚀沟谷地貌为主;滑坡孕育地层具有倾向性,主要为志留系兰多维列统韩家店组(S1h)的泥岩、页岩及奥陶系中下统湄潭组(O1-2m)的页岩、砂质页岩;研究区河流对斜坡的影响范围平均为900 m,影响区内距河流越远,滑坡发育数量越少。  相似文献   
37.
地面大直径钻孔可作为井下被困人员的逃生通道,是矿山事故造成人员被困井下时重要的应急救援方案之一。而常规大直径工程孔以泥浆正循环、多级扩孔工艺为主成孔,无法满足救援要求。着眼于大直径孔救援逃生目的,阐明包括精准透巷、优化孔身结构、高效成孔和安全透巷等四项成孔工艺设计原则;以此为指导,针对覆盖层钻进、二开基岩层钻进、下套管及固井具体施工情况,分析了全套管钻进、导向孔下导管钻进及集束式潜孔锤扩孔钻进、浮力法下套管及内插法固井等技术;借用巷道围岩松动圈及塑性区成熟理论,视透巷钻进所破坏的塑性区岩体为潜在垮落体,进行顶板稳定校核,提出了安全透巷距离及位置等关键参数设计选取方法,为地面大直径应急救援钻孔施工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8.
特深地下管线的电磁场特征分析及探测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管线的一系列电磁场特征,介绍了特深管线探测应用状况,通过实例分析了从1 m到21 m了不同埋深直线电流及强电流3~21 m情况下的电磁场Hx、Hz、ΔHx 〖WTBZ〗的归一化异常的分布特征 , 提出了对特深管线探测的对策,即频率、电流、远端接地等提高信噪比的技术对策,提出了确定地下金属管线平面位置、埋深的方法,利用水平磁场分量70%法确定管线深度的适用条件,分析了特深管线探测的干扰因素,广州市3个特深管线的探测成功实例,说明了方法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9.
青藏高原新生代形成演化的整合模型——来自火成岩的约束   总被引:36,自引:8,他引:28  
深部过程是青藏高原演化的主导因素,其他地质过程都可以看作是对深部过程的响应。因此,一个构造旋回(阶段)的地球动力学事件链可以概括为深部地质过程—幔源岩浆活动—壳源岩浆活动—陆壳增厚—地表隆升—表层剥蚀与沉积,其中幔源岩浆活动的研究成为追索青藏高原演化历史的关键环节。据此,青藏高原演化的关键性时间坐标为80、45、27、17、9和4Ma。青藏高原新生代火成岩具有三种展布形式:与雅鲁藏布缝合带平行的岩浆带、沿深大断裂展布的岩浆带和藏北离散性岩浆分布区,它们分别受控于大陆碰撞、大规模走滑和岩石圈拆沉构造体制,且都受控于印度—亚洲软流圈汇聚过程。据此,文中提出了一个描述青藏高原演化的整合模型:南北向地幔对流汇聚控制了岩石圈块体的相对运动,并最终导致印度—亚洲大陆的碰撞和沿碰撞带的大规模岩浆活动;碰撞之初(白垩纪末期),大陆岩石圈块体的刚性属性有利于应力的远程传递和块体旋转,沿块体边界分布的大型走滑断裂控制了岩浆活动的发生;随着挤压过程的持续进行,岩石圈块体的受热和变形,高原岩石圈的重力不稳定性增加,最终导致拆沉作用和软流圈物质的大规模上涌以及藏北高原的离散性岩浆活动。在高原演化中,岩石圈拆沉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许多地质事件的发生都与此有关。同时,软流圈的汇聚还导致软流圈物质的向东挤出,并因此造成青藏高原岩石圈的向东挤出和晚新生代的伸展构造。  相似文献   
40.
Based on a partial postcranial skeleton collected from the Lower Cretaceous Napai Formation of Guangxi, China, we erect a new sauropod taxon, Fusuisaurus zhaoi gen. et sp. nov. The holotype specimen consists of the left ilium, left pubis, anterior caudals, most of the dorsal ribs and distal end of the left femur. Fusuisaurus zhaoi is diagnosed by a unique combination of character states among the known sauropods. It displays several synapomorphies of Titanosauriformes but lacks many derived features seen in other titanosauriforms, suggesting that the new taxon represents the basalmost known titanosauriform and providing new evidence that Titanosauriformes originated from Asia. A size comparison suggests that Fusuisaurus zhaoi is among the largest Early Cretaceous sauropods, providing an important addition to the Early Cretaceous Chinese sauropod divers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