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56篇
  免费   1424篇
  国内免费   1835篇
测绘学   350篇
大气科学   1626篇
地球物理   2071篇
地质学   3289篇
海洋学   995篇
天文学   308篇
综合类   804篇
自然地理   972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323篇
  2021年   418篇
  2020年   312篇
  2019年   398篇
  2018年   443篇
  2017年   387篇
  2016年   447篇
  2015年   352篇
  2014年   491篇
  2013年   396篇
  2012年   400篇
  2011年   432篇
  2010年   420篇
  2009年   435篇
  2008年   416篇
  2007年   356篇
  2006年   313篇
  2005年   261篇
  2004年   209篇
  2003年   258篇
  2002年   214篇
  2001年   206篇
  2000年   246篇
  1999年   276篇
  1998年   270篇
  1997年   237篇
  1996年   207篇
  1995年   219篇
  1994年   179篇
  1993年   178篇
  1992年   131篇
  1991年   86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59篇
  1987年   48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2篇
  1958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中国海岸风成沙ESR测年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ESR测年的基本原理,并讨论风成沙Ge心测年的可行性、风成沙E'心的特征、测年误差及可靠性等问题。1992-1993年在渤、黄、东、南海沿岸采集的100余个风成沙样品ESR测年实验表明,绝大部分海岸风成沙的年龄为1-7万年。  相似文献   
52.
Japanese fisheries production in the Japan/East Sea between 1958 and 2003 increased to their peak (1.76 million tons) in the late 1980s and decreased abruptly with the collapse of Japanese sardine. Catch results for 58 fisheries and various environmental time-series data sets and community indices, including mean trophic level (MTL) and Simpson’s diversity index (DI),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s of fishing and climate changes on the structure of the fish community in the Tsushima warm current (TWC) region of the Japan/East Sea. The long-term trend in fisheries production was largely dependent on the Japanese sardine that, as a single species, contributed up to 60% of the total production in the Japanese waters of the Japan/East Sea during the late 1980s. Excluding Japanese sardine, production of the small pelagic species was higher during 1960s and 1990s but lower during 1970s and 1980s. This variation pattern generally corresponds with the trend in water temperature, warmer before early 1960s and after 1990s but colder during 1970s and 1980s. The warm-water, large predatory fishes and cold water demersal species show opposite responses to the water temperature in the TWC region, indicating the significant impact of oceanic conditions on fisheries production of the Japan/East Sea. Declines in demersal fishes and invertebrates during 1970s and 1980s suggested some impact of fishing. MTL and DI show a similar variation pattern: higher during 1960s and 1990s but lower during 1970s and 1980s. In particular, the sharp decline during the 1980s resulted from the abundant sardine catches, suggesting that dominant species have a large effect on the structure of the fish community in the Japan/East Sea.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for 58 time-series data sets of fisheries catches suggested that the fish community varied on inter-annual to inter-decadal scales; the abrupt changes that occurred in the mid-1970s and late 1980s seemed to correspond closely with the climatic regime shifts in the North Pacific. These results strongly suggest that the structure of the fish community in the Japan/East Sea was largely affected by climatic and oceanic regime shifts rather than by fishing. There is no evidence showing “fishing down food webs” in the Japan/East Sea. However, in addition to the impacts of abrupt shifts that occurred in the late 1980s, the large predatory and demersal fishes seem to be facing stronger fishing pressure with the collapse of the Japanese sardine.  相似文献   
53.
辽东湾地区下第三系地震速度—岩性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地震速度-岩性预测模型由四个子模型组成:即(1)砂泥岩压实模型;(2)地震层速度转换模型;(3)速度校正模型;(4)砂岩指数转换模型。辽东湾地区的实际资料证明,上述四个子模型不但决定了岩性预测的具体方法,而且严格控制岩性预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54.
2002年2月—2004年11月对胶州湾异养细菌和大肠菌群进行长期调查发现,胶州湾异养细菌丰度在105—106cells/ml之间,其中河口区域和近岸区域数量较高,其它区域相对较低。从季节上来看,夏季、秋季细菌丰度较高(分别为7.4×105、7.2×105cells/ml),冬季和春季丰度较低(分别为4.1×105cells/ml、5.9×105cells/ml),且在一年内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波动。从季节尺度上看异养细菌丰度与温度呈现很好的正相关性(R=0.54)。对大肠菌群的研究表明,河口区域的大肠菌群数量显著高于其它区域,并且河口区域大肠菌群常年处于严重超标状态(最高为1.1×106cells/L,超过国家前三类水质标准的100倍)。根据大肠菌群的数量状况可以将胶州湾分为三个区域,即严重污染区、中度污染区和轻度污染区。该区域划分与通过营养盐对胶州湾区域的划分(富营养区、中度营养区、贫营养区)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55.
1989年对白洋淀重新蓄水后的轮虫作了采样调查,共采到轮虫123种,隶属于46属12科,并对鉴定到种的轮虫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56.
本文以水合氯化镁、工业氨水为原料制备出了低硼含量的纯度 >99%的氢氧化镁和氧化镁。利用差热 -热重 (DTA- TG)、X-射线衍射 (XRD)、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等手段 ,对氢氧化镁的热稳定性、相结构、表观状态以及脱水动力学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为 :氢氧化镁以束状纤维和片状粉末共存 ,在 6 2 3K基本完成脱水反应生成氧化镁 ,其脱水反应的表观活化能 E为135 .4 k J· mol-1,指前因子 A为 5 .15× 10 10 ,反应级数 n为 1.10  相似文献   
57.
分析了几株自南海及东海分离的亚历山大藻的rDNA部分序列信息,其中包括核糖体大亚基(LSU)rDNA的5′端D1-D2区序列,以及5.8SrDNA和ITS区序列;同时也对实验室保种的部分来自其它国家和地区的亚历山大藻相关序列进行了测序和分析,并以此作为序列分析中的参考。采用ClustalX及MEGA2软件对所得到的序列信息进行了综合分析与对比。结果表明,分离自南海的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tamarense)和分离自东海的链状亚历山大藻(A.catenella),即便是在ITS区和LSUrDNA等高变区,其序列信息也完全一致。与基因库中搜索到的其它亚历山大藻rDNA序列信息相比较,中国沿海的塔玛/链状亚历山大藻序列更接近于塔玛复合种的“亚洲温带”基因型。对于分离自南海的另外两株未定种的亚历山大藻,通过对比序列信息,发现它们与相关亚历山大藻(A.affine)非常接近。分离于我国台湾地区的微小亚历山大藻(A.minutum)在序列上与分离自新西兰的藻株相似,而与分离自欧洲的微小亚历山大藻藻株相差较大。中国沿海亚历山大藻rDNA序列信息的获得为针对有毒藻种设计特异性核酸探针,发展灵敏快速的生物检测技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8.
ComparativeresearchonkaryotypeinthreespeciesofArcidaeZhengJiasheng;WangMeilin;GuoDanhong;XuXimindandGaoQinglanAbstract:Byair-...  相似文献   
59.
相空间反演方法在表层水温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相空间理论及方法对渤、黄、东海共4个站位近十几年的旬平均SST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表层水温具有混饨特性,其吸引子关联维数平均约为1.23、嵌入相空间维数为6(渤、黄海)和7(东海178号站位)、二阶Renyi熵平均约为3.7×10-4(1/d)及平均可预报时间尺度平均为27个点;基于以上分析结果运用相空间反演方法建立了旬平均SST的反演模型,并且在试预报的前5旬的最大相对误差约为4.2%。  相似文献   
60.
现代水下技术在我国水运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本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水下工程技术随着各国科学水平的提高而得以迅速发展。本文从水下工程技术的专业范畴及特征着手,分析了现代水下技术在水运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介绍了国外现代水下技术的基本进展及趋势;评价了国内水下工程技术及装备水平,同时展示了我院近十年来在现代水下技术与装备和开发、应用方面所做的工作与实力;最后分析了国内水运工程建设发展对水下技术的挑战,以及发展我国现代水下技术装备开发研究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