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9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48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53篇
海洋学   17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广东小良水土保持科学研究观测站位于北回归线上,是联合国“人与生物圈”定点观察站。本文在野外考察和系统采样的基础上,分别分析了同一花岗岩风化壳上光板地(生态破坏)剖面和生态恢复剖面样品的矿物学、磁化率特征,探讨它们与生态环境演替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不同生态环境下的两剖面,其磁性矿物类型与粒度均不同,磁化率变化规律差异显著。其中,光板地剖面主要载磁矿物为赤铁矿、针铁矿等矿物,磁化率值很低,与含水量之间相关性较差,基本无超顺磁矿物的存在;生态恢复剖面主要载磁矿物为磁铁矿和磁赤铁矿,低频磁化率值较高且与含水量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频率磁化率随剖面深度增加而递减,表明超顺磁矿物浓度的变化趋势,反映了生物因素对风化壳剖面的影响和改造。通过两剖面的对比研究说明生态系统的参与对风化壳结构的改变非常显著,磁化率特征可以作为表征这种改变的良好的替代指标。  相似文献   
122.
Two hundred and eighty-one samples, collected from drilling core NS93-5 located in the Nansha area of the South China Sea, were used to study the mag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diments in the sea. Detailed rock magnetic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gnetic minerals of the sediments were dominated by ferrimagnetic minerals such as magnetite, and a small contribution of hematite and maghematite also existed. The sediments recorded three negative values of remanence magnetic inclination at the depth: 191–206 cm, 232–248 cm, and 292–308 cm. The corresponding ages of these negative values were 65.87–68.7 ka B.P., 73.4–80.8 ka B.P. and 108.4–113.6 ka B.P.,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stratigraphy of oxygen isotope, 14C, and the age of a volcanic ash layer. The negative value during 108.4–113.6 ka B.P. may be the record of a Blake event in the sediments of the Nansha area. Translated from Marine Geology & Quaternary Geology, 2006, 26(1): 59–66 [译自: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相似文献   
123.
阐述了利用VB和Fortran语言混合编程开发气象预报系统的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VB的shell函数调用可执行文件法,另一种是利用VB调用Fortran生成的动态链接库法,并具体介绍了如何通过DLL实现VB 6.0和Fortran的接口,最终实现VB的可视化界面与Fortran强大数值计算能力相结合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4.
Net primary production (NPP) of crop represents the capacity of sequestrating atmospheric CO2 in agro-ecosystem, and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errestrial carbon cycling. By linking the Crop-C model with climate change scenario projected by a coupled GCM FGOALS via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 techniques, crop NPP in China was simulated from 2000 to 2050. The national averaged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from FGOALS is projected to increase by 1.0℃ over this period and the corresponding atmospheric CO2 concentration is 535 ppm by 2050 under the IPCC A1B scenario. With a spatial resolution of 10 ×10 km^2, model simulation indicated that an annual average increase of 0.6 Tg C yr^-1 (Tg=10^12 g) would be possible under the A1B scenario. The NPP in the late 2040s would increase by 5% (30 Tg C) within the 98×10^6 hm^2 cropland area in contrast with that in the early 2000s. A further investigation suggested that changes in the NPP would not be evenly distributed in China. A higher increase would occur in a majority of regions located in eastern and northwestern China, while a slight reduction would appear in Hebei and Tianjin in northern China.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rop NPP change are attributed primarily to the uneven distribution of temperature change.  相似文献   
125.
广西大王顶金矿为热液型金矿,成矿严格受岩体和构造控制,成矿具有多期多阶段叠加特点。文章总结了该矿床及不同阶段元素组合,在研究单一次成矿形成的原生晕轴向分带和识别出不同成矿阶段形成矿体(晕)在空间上的叠加结构基础上,建立了矿床的构造叠加晕模式,确定了盲矿预测标志,对矿床深部给出了盲矿靶位。  相似文献   
126.
热带气旋的强弱和移动路径会直接影响到周围大气中气压、温度、露点等气象要素的变化.为更好地了解热带气旋对海口市的影响,通过收集影响海口市热带气旋关键因子,建立热带气旋风雨影响预报因子库,基于SVM方法对热带气旋在过程降水量、最大风速和平均温度进行趋势预报.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影响海口市热带气旋的过程降水量、最大风速和平均温度都有较好的预测效果,但对于超过15 m/s的最大风速和200 mm以上降水量级上存在一定的偏差,这可能与SVM模式中预报因子库中关键因子不全及模式的择中原理使结果趋于平均化相关.  相似文献   
127.
通过选取日本7个IGS基准站在东日本大地震前后各3a的坐标时间序列,提取并分析此区域的共模误差的特点和地震对其的影响,以及共模误差对基准站噪声时序的影响。结果表明:滤波后测站各方向坐标时序平均均方根相较于过滤前明显减少,测站坐标可靠性和精确性得到明显提高;地震的发生导致其N、U方向均值分别增大2.1倍和1.5倍;共模误差在N、E、U方向均表现出明显的周期特性,其周期特性在地震前后几乎截然相反,地震对其周期特性的影响必须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128.
针对地理国情要素数据的成果质量问题,该文提出了总体概查、详查、样本外概查的检查流程,分析需要检验的质量元素,确定了不同质量元素的检验方法,进一步区分出可以采用程序自动检查的质量元素,并通过建立规则库,实现部分检查项的批自动检查。然后,研究其余质量检查项的实现方法,明确了普遍问题所在,完善了质量检查项的人机交互检查。最后,对43个县域平方千米的地理国情要素数据成果质量进行检验,其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技术路线是可行的,质量评价结果是客观的。  相似文献   
129.
农田土壤固碳潜力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农田生态系统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增加农田土壤有机碳的固定不仅可减少大气CO2含量,而且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评估土壤固碳潜力已成为国际科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但由于不同研究者对“潜力”范畴的界定不同,全球或区域尺度农田土壤固碳潜力的估算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所谓固碳潜力,即土壤碳的饱和水平或土壤所容纳碳的最大能力。这一能力受区域气候、土壤类型、农业管理措施的综合影响。故此,合理地评价固碳潜力,应综合考虑气候、土壤和农业措施诸因素,并将宏观尺度与微观尺度的研究结合起来。从固碳潜力概念范畴及研究方法出发,阐述了农田土壤固碳潜力的研究现状,并结合生物潜力和物理化学潜力的研究,提出区域农田土壤固碳潜力的计量方案,并就该研究领域亟需回答的科学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0.
极地海洋环境评价对于极地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尤为重要。由于对极地极端恶劣环境的监测能力不足,缺乏长期连续监测数据,极地海洋环境评价变得异常困难。针对目前极地海洋环境评价目标和评价因子均缺乏的情况,在已有文献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海水表层叶绿素浓度、海冰覆盖范围、海水表层温度和盐度四个极地海洋环境决定因子,分析了海冰覆盖范围与月份之间高度拟合的三次多项式分布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极地海洋环境评价模型,最后提出了一种验证该模型的方法。基于第30、31、32次南极科考获取的海水表层叶绿素浓度、温度、盐度数据以及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提供的对应时间内的海冰覆盖范围数据对提出的评价模型和方法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评价模型及其验证方法具有有效性,根据评价结果能判定某个时间段内极地海洋环境相对于基准时间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