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2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149篇
测绘学   101篇
大气科学   69篇
地球物理   200篇
地质学   249篇
海洋学   82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72篇
自然地理   1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31.
在北京工业大学振动台台阵系统上开展了一系列锯末混合土地基自由场振动台模型试验,试验中模型箱采用装配式连续体刚性模型箱,试验中输入地震动时程采用El Centro地震动记录、Taft地震动记录和天津地震动记录,地震动输入方向分为水平单向和水平双向。文中,重点考察了双向地震动输入下锯末混合土模型场地的动力特性及其变化规律,主要指标包括模型场地地震动反应的峰值加速度及其动力放大系数、加速度时程及其傅氏谱。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输入地震动强度的增大,同一测点反应的峰值加速度总体上在增大,而其加速度动力放大系数总体上呈现减小的趋势,反应的频谱组成从较高频率向较低频率移动;双向地震作用下锯末混合土模型场地的动力变化规律与单向地震作用下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132.
黑方台台塬斜坡变形破坏的结构面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构面对于黑方台台塬斜坡变形破坏的影响研究成果较多,但以单方面研究为主,较少进行系统研究,因此通过对黑方台台塬结构面类型及其组合特征以及斜坡变形破坏类型和特征的分析可知:研究区结构面类型主要包括节理裂隙、层面、接触面、断层和临空面,结构面组合类型分2大类8小类,各类型具有自身的结构特征和分布特征;结构面及其组合对黑方台台塬斜坡变形破坏类型选择和空间分布选择控制效应明显,特别是对滑坡类型选择和空间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3.
2017年5月—2019年10月,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水库——丹江口水库库区水体7个监测位点、0~20 m间4个水层的垂向叶绿素a (Chl.a)浓度与水质因子进行了季度性调查,以期了解不同位点、不同水层Chl.a分布的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丹江口水库各位点营养状态指数(TSI)均为中营养化状态.水体Chl.a浓度具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且极高值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营养盐和Chl.a浓度均存在较大的空间异质性,入库区具有较高的总磷和氨氮浓度,汉江库区具有最高的Chl.a浓度,源头污染源控制和监测仍然是丹江口水库管理的重中之重.不同位点Chl.a浓度的驱动因子存在较大差异,汉江入库和大坝区Chl.a浓度分别受到硝态氮和p H的影响,而出水口大坝位点主要受到了水深、水温和氨氮的影响.丹江入库区Chl.a浓度受到了水深、氨氮、总磷和水温的影响,但丹江库区表现出了与其他生态区较大的区别,其Chl.a浓度主要受到水深和有机质输入的影响.因此,对丹江口水库各位点的管理,应该分不同生态区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本研究旨在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持续的生态调度提供基础生态数据支持,为完善水库水源地的有效管理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4.
张号  王小军  王炜  赵龙 《地理空间信息》2022,20(2):159-161,169
结合西安市城市部件普查成果,根据成果质量表现形式及特征,总结了部件普查成果的质量评价内容和检验方法,并通过实践加以验证,提高数据质量评价准确率,降低数据不当评价的可能性,促进城市部件成果普查技术规范发展,高效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5.
李曈  王文  蔡晓军 《气象科学》2017,37(4):505-513
利用改进的CIn指数,结合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逐候分析2013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高温干旱演变过程和高温异常成因。结果表明:改进后的CIn指数能够准确识别此次干旱过程,整体持续时间近一个月。旱情从7月第4候湖南南部开始,8月第3候干旱程度最强,特旱中心位于湖南省中东部,浙江省为高温中心,8月第4候旱情得到缓解。在干旱成因上,极涡位置异常偏西,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冷空气偏弱,南亚高压东伸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明显;鄂霍次克海至菲律宾一带呈较强的EAP遥相关型,其中长江中下游地区位势高度的正异常加强了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中心强度并使其位置偏西;乌拉尔山地区的阻塞高压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相对峙,有利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长期稳定地控制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同时欧亚大陆与西太平洋海陆温差增大,东亚夏季风偏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北,长江中下游地区下沉气流强盛,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南亚高压共同作用下,造成持续的高温干旱过程。  相似文献   
136.
许欢  柳永清  旷红伟  彭楠  江小均 《地质通报》2017,36(11):1893-1918
燕山运动是中国东部晚中生代重要的陆内造山运动,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地质影响。虽然前人对燕山运动的研究已近百年,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然而目前对于燕山造山带的陆内造山过程仍存在很大争议。针对这一科学问题,选取燕山西部尚义盆地开展了1∶5万专题地质填图。在此基础上,通过盆地充填序列、岩相、沉积环境、物源的综合分析,恢复了盆地岩相古地理,建立了盆地演化模型,并探讨了燕山造山带陆内造山过程的沉积响应。根据沉积岩区岩相组合填图方法,绘制了1∶5万组-相级岩相分布图。燕山西部尚义盆地侏罗纪—早白垩世早期沉积演化记录了燕山造山带造山前伸展、同造山挤压和造山后伸展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37.
自定位手持式三维激光扫描仪精度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泉  程效军 《测绘通报》2016,(10):65-68,96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是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的测绘新技术,在逆向工程、三维可视化、虚拟现实等领域被广泛使用。手持式三维激光扫描仪是三维激光扫描仪的一种,其便携性和高精度的特点使其在文物考古、医学等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在应用过程中,实际获取的扫描数据精度往往会受到仪器自身、扫描目标及外界环境的影响。本文对手持式三维激光扫描仪的误差来源进行了分类,并针对各个误差来源进行分析,然后以EXAscan手持式三维激光扫描仪为例,设计了相应的试验方案并对其精度进行了测试与分析。  相似文献   
138.
在历次地震中,地形、地貌及场地条件复杂的山区容易出现房屋建筑震害异常情况。分析震害异常的原因,对于进行建筑抗震设防以减少地震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2014年盈江524、530两次地震后Ⅷ度区的卡场镇麻竹岭岗房屋破坏及场地条件情况进行调查,根据麻竹岭岗的地形条件由高到低分为3个区,对3个区内的建筑破坏情况进行分析比较,表明震害程度呈现出明显的从山底至山顶逐渐加大的趋势,揭示出显著的山体影响作用。重点对山顶的穿斗木结构破坏情况进行了分析,找出了造成建筑结构破坏的几个不利因素,包括山丘地形顶部放大效应、覆盖土层放大效应以及多次地震震害累积效应。  相似文献   
139.
2013年西藏嘉黎县“7.5”冰湖溃决洪水成因及潜在危害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冰湖溃决洪水(泥石流)是西藏自治区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2013年7月5日,西藏自治区嘉黎县忠玉乡发生“7.5”冰湖溃决洪水灾害事件,导致人员失踪,房屋被毁,桥梁、道路等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7亿元. 基于不同时间段地形图和遥感影像资料,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发现导致“7.5”洪灾的溃决冰湖为然则日阿错. 该冰湖溃决的直接诱因可能是雪崩和冰崩的共同作用,溃决前的强降水过程及气温的快速上升是其间接原因,而冰湖长期稳定的扩张导致水量聚集是其溃决并造成巨大灾害的基础. 然则日阿错溃决后形成2个冰湖,面积分别为0.25 km2和0.01 km2,再次发生溃决的概率极小. 这次溃决洪水和泥石流灾害事件阻塞了尼都藏布的罗琼沟及衣布沟,并形成2处面积分别为0.33 km2和0.13 km2堰塞湖,且存在溃决风险,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应加强监测工作与排险工程实施.  相似文献   
140.
堤坝稳定性是评价冰湖溃决危险性的重要指标, 而堤坝的温度特征与其稳定性密切相关. 基于2012年11月-2013年9月对西藏定结县龙巴萨巴湖冰碛坝的0~150 cm不同深度的温度观测数据, 分析冰碛坝地温变化特征及其影响. 结果显示: 冰碛坝表层(<20 cm)地温与气温变化一致, 温度日变化常出现白天为正温梯度而夜间为负温度梯度的特征, 全年日均梯度一般为负温梯度(上部温度高、下部温度低); 中层(20~100 cm)和深层(>100 cm)表现为冬季下层温度高于上层温度的正温梯度, 夏季下层温度低于上层的负温梯度逐渐加强, 但地温日变幅逐渐减弱; 中间层地温变化不到气温变化幅度的1/5~1/10; 深层地温无明显的日变化. 冰碛坝的消融率约为2.1 cm·d-1, 夏季消融深度超过250 cm. 现有夏季消融深度对堤坝的稳定影响有限, 但是湖盆区如果持续升温, 冰碛坝冻土的年消融率和消融深度都将增大, 致使堤坝稳定性下降, 溃决风险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