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大气科学   32篇
海洋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目前国家干旱监测业务实行的MCI指数,利用Morlet小波、经验正交函数(EOF)等方法,分析了福建省1961—2019年全省66个气象站MCI指数表征的干湿状况和干旱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福建省存在明显的干湿气候特征,具有显著的6—8 a和22 a的周期振荡,内陆山区干湿变化周期比沿海长,在季节尺度上各季均存在多时间尺度和地域差异化的特点;其空间变化具有3种典型模态,反映了季风降水多寡和地形差异。MCI表征的干旱过程时空分布与历史干旱事件相吻合,秋季和冬季是福建省干旱发生频率最高的季节,春季和夏季是干旱强度最强的季节;闽江口以南沿海地区干旱发生率明显高于内陆地区,全省出现同步干旱的机率较小(12%)。  相似文献   
2.
高低空急流在闽西北大暴雨过程中的作用及数值模拟   总被引:9,自引:16,他引:9  
林毅  刘铭  刘爱鸣 《气象科学》2006,26(4):449-455
本文对2002年6月14~18日福建西北部地区的连续暴雨~大暴雨过程的诊断及模拟分析表明,在有利的环流背景条件下,高空急流的加强和动量下传,促使低空急流的建立和维持;低空急流的加强则提供了有利暴雨产生的高温高湿的大气条件;高低空急流的适宜配置,产生了动力场的耦合作用,为大暴雨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3.
利用2009年6月18 ~22日的1°×1°NCEP(美国环境预报中心)再分析资料和TBB(相当黑体亮温)资料等,分析“莲花”的环境场和结构对路径的影响.结果表明:19日11:00 ~20日14:00,“莲花”移动方向与引导气流方向有一定的偏离,这段时间里,“莲花”向偏北方向移动的主要原因是,“莲花”的低层风场存在较明...  相似文献   
4.
应用2017—2018年5—9月福建省观测资料对华南区域中尺度模式(GTRAMS-3 km-RUC)预报进行站点检验,建立和训练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逐时降水分级订正模型,并与频率匹配法进行2017—2018年测试集的对比试验和2019年数据集的模拟业务检验,探讨了试验过程中遇到的样本不均衡、特征变量选取以及模型过拟合问题。结果表明:模式对于15 mm·h-1以上降水的预报能力弱,各订正方法对原始预报均有不同程度的改进作用。从评估指标来看,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订正方法比频率匹配法表现出优势,其中相关系数判别方案下的网络模型对强降水预报的订正效果显著优于其他方法;在输入特征变量选取方面,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案的模型训练收敛速度比相关系数判别方案更快,最佳训练期有所提前,但也更早进入严重的过拟合状态,而相关系数判别方案能够使网络模型的训练拥有更长的提升期以达到更具“潜力”的状态;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订正方法对减少分类降水预报的漏报率、晴雨和弱降水预报的空报率具有显著作用,其优化程度明显超过频率匹配法。  相似文献   
5.
基于评分最优化的模式降水预报订正算法对比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2013年1月1日-2016年1月7日全国气象站观测资料,应用准对称混合滑动训练期,不改变雨带预报位置和形态,基于模式降水预报订正结果的TS评分最优化及ETS评分最优化,分别设计最优TS评分订正法(OTS)和最优ETS评分订正法(OETS)确定预报日各级降水订正系数,对2014-2015年降水数值预报进行分级订正,并与频率匹配法(FM)对比。结果表明:在24 h累积降水的多个预报时效订正中,无论是对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日本气象厅、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和中国气象局的全球模式降水预报,还是对4个模式的简单多模式平均,OTS和OETS较FM在TS评分和ETS评分等传统降水检验指标上均更优秀,其中OTS在所有时效均能提高模式降水预报质量,为三者最优。在概率空间的稳定公平误差评分方面,OTS在各时效、各单模式及多模式平均等方面优势明显。在预报员对应参考时效上,OTS在24~168 h的24 h累积降水预报中的TS评分也优于主观预报。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近50a降水趋势及区域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滨 《台湾海峡》2005,24(4):440-447
本文应用趋势分析方法分析了福建省35个代表站1961~2003年年、季降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全年、春季、夏季全省降水以正的趋势为主,而雨季降水以负趋势为主,秋冬季趋势不明显.其后应用旋转主因子分析方法对年、季降水进行区域性分析,结果表明全省降水变化主要以南北向变化为主,东西向为次,同时给出了各季具体的分区范围.最后选取4个代表站进行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分析.  相似文献   
7.
2005年登陆台湾岛台风路径特点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刘爱鸣  林毅  刘铭 《气象》2006,32(6):37-43
2005年“海棠”、“泰利”和“龙王”3个台风先后在台湾花莲附近登陆后再次在福建登陆。其中“海棠”和“泰利”登陆台湾岛前后路径异常,发生打转、滞留。作者利用常规天气图,结合相关的物理量场对这3个台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过岛台风发生路径异常除了受台湾岛地形影响外,与副热带高压、台风南侧流场、冷空气活动及有关物理量场的分布特征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2015年7月22日福建西部山区经历了一次罕见的极端降水过程,6 h降水量高达254.9 mm,24 h最大降水量达295.5 mm。利用常规天气资料、自动气象站、卫星云图、风廓线雷达以及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此次过程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环境条件及结构演变特征。分析表明:低空季风槽北抬减弱后的切变和高空高压之间的南北向槽缓慢向东北移动是此次强降雨的主要影响系统,不稳定能量加大、抬升凝结高度和自由对流高度低、大气可降水量大及中等到弱的垂直风切变形成有利于中尺度对流系统发展的环境条件。中尺度对流系统在发展过程中结构发生改变,由线状对流伴随层云(TL/AS)的结构转变为静止后向建立的中尺度对流系统,极端降水出现在静止后向传播阶段。高空冷空气入侵,低空西南急流加强并伴风速辐合,冷暖空气交汇导致中尺度对流系统加强发展,边界层西南气流在有利的喇叭口地形作用下加强抬升,北上受到山脉阻挡形成小涡旋,西北侧对流单体移入后不断加强,对流单体的移动方向和传播方向相反,中尺度对流系统形成静止后向传播,产生列车效应,出现极端降水。  相似文献   
9.
利用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风场资料和中国东部120个站的降水资料,分析了1951--2010年北半球冬季110°-120°E经向环流的气候特征,定义了北半球冬季110°-120°E低纬Hadley环流和中高纬气流强度指数,并分析了其强度的长期变化趋势以及对中国东部同期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1)北半球冬季110°-120°E经向环流主要包括低纬Hadley环流和中高纬度从高层到低层较-致的偏北下沉气流。(2)北半球冬季110°-120°EHadley环流和中高纬气流强度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二者在长期变化趋势上表现-致,即在1990年以前呈约20a的振荡周期,且波动更大,而在1990年以后呈约10a的振荡周期,波动相对较小。(3)北半球冬季110°-120°E经向环流强度指数对中国东部同期降水的年际变率具有较高的解释率,二者在统计上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北半球冬季110°-120°EHadley环流强度和中国东部同期降水相关程度大值区集中在江南、华南及江淮地区,中高纬气流强度和中国东部同期降水相关程度大值区集中在西北、江淮及江南地区。(4)东亚地区冬季经向环流异常的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中高纬度反向的异常气流和中低纬度反向异常环流圈的变化。强(弱)经向风年,北半球中高纬度从高层到低层为异常的偏北(南)气流,中低纬度对流层存在顺时针(逆时针)方向闭合的异常经向环流,对应中国东部降水显著减少(增多)。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一元线性方法建立南海台风模式CMA-TRAMS地形高度偏差和地面气温预报误差的回归关系,分别开展不分级、高度偏差分级和地面气温误差分级的三种订正方法的研究,并进行订正效果评估。结果表明,模式地面气温预报误差与地形高度偏差总体呈负的线性相关关系,地面气温预报绝对误差随地形高度偏差绝对值增大而增大(对模式地形高度偏低站点尤为明显),但不同时刻地面气温预报误差特征表现不同,模式对地形高度偏高(即模式地形高于测站高度)和地形高度偏差小于50 m的站点,06时地面气温(世界时,下同)预报总体偏低,对地形高度偏低大于50 m的站点(即模式地形低于测站高度),06时地面气温预报总体偏高;而无论站点地形高度偏差如何,模式对18时地面气温预报总体偏高。三种订正方法中地面气温误差分级法能有效地减小地面气温预报误差,该方法订正后的分析场准确率可达96%~99%,12~48小时时效预报场准确率总体可提升至90%以上,该方法具有回归关系稳定、效果显著、适用性广、简单易行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