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4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263篇
测绘学   96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100篇
地质学   690篇
海洋学   29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6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 毫秒
981.
曹金龙 《探矿工程》2012,39(8):42-45
介绍了便携式全液压钻机的结构及特点,并针对其柴油机组由于共振出现的电磁阀烧坏、保险脱落、电气线路脱落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对便携式全液压钻机柴油机组出现的电器问题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82.
贵州紫云县猴场镇扁平村的上石炭统叶状藻礁及其周边灰岩中广泛发育大量的各类胶结物。通过对胶结物的形态、结构和阴极发光特征以及胶结物间的接触关系的研究,可以确定成岩作用的先后并识别成岩环境。浅海海底同生成岩阶段大的孔隙中形成等厚环边针状胶结物、葡萄状胶结物,小的孔隙里形成微晶胶结物。早成岩阶段形成微亮晶和斑块状亮晶方解石胶结物和放射纤维扇状胶结物,表生成岩阶段的溶蚀作用和胶结作用强烈,胶结物类型有斑块状或等粒的方解石胶结物和等厚环壁柱状胶结物,等厚环壁柱状胶结物在所有胶结物中体积是较大的。早期胶结作用使叶状藻礁灰岩孔隙度大为降低。中、晚成岩阶段,孔隙被等厚环壁刃状胶结物和晶簇或斑块状亮晶方解石所充填,有些先成的胶结物被热液改造。后生作用阶段发生的主要是构造破裂作用,其中少数裂隙被红褐色含Fe2O3微晶层和晶体粉砂及渗流豆粒充填。叶状藻礁灰岩的孔隙在晚成岩阶段前或中被胶结而之后没有创造出大且连通的孔隙,是它没能成为油气储集层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83.
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地区古生界疑源类化石及其时代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内蒙古东部科尔沁右翼中旗地区出露一套古生代浅变质地层,长期以来在缺少大化石依据的前题下,仅依据岩性组合的区域对比,将其划归二叠系。近年结束的1∶5万区调,在该套地层中发现9属疑源类化石。将该9属疑源类化石与国内外已知时代地层的疑源类化石进行了对比研究,认为研究区发现的疑源类化石组合显示早寒武世的生物组合面貌,地层时代应厘定为早寒武世。研究区下寒武统的确定,为进一步研究大兴安岭中南段古生代地质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984.
辽西建平烧锅营子花岗岩岩体位于华北地台北缘朝阳—赤峰金矿成矿带,岩体周围分布着烧锅营子、撰山子等金矿床或金矿点。与金矿同源关系的岩体主要为二长花岗岩。3个不同粒度的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分别为(159.1±1.5)Ma、(160.2±4.4)Ma、(160.1±1.1)Ma,表明烧锅营子岩体形成晚侏罗世早期;其周边金矿床也形成于此时期或稍晚。结合前人资料总结认为160 Ma左右是朝阳—赤峰地区一个重要的金矿成矿时期。烧锅营子花岗岩体主量元素以富Si、低Al、中偏低碱、高钾和低Mg、低Ca为特点;微量元素表现出富集Th、Zr、Nd、Rb、K和亏损Ba、Sr、P、Ti的特点,具有强烈的负Eu(δEu=0.08~0.60)、Sr异常。岩石总体上属于经历了高度结晶分异的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Sr-Yb-Y元素特征显示其源区深度为30 km。晚侏罗世整个中国东部处于构造域转折期,结合区域上构造环境分析,烧锅营子岩体是太平洋板块俯冲背景下的弧后伸展环境的产物。  相似文献   
985.
广西田林浪平地区晚石炭世生物礁古生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田林县浪平地区发育了几处黄龙期生物格架礁。这些发育在海百合碎屑滩上的礁体规模普遍不大,造礁和附礁生物种类多样,礁生物群落成熟度低,造礁方式单一,具有斑块式分布特点。浪平地区黄龙期点礁是在缺乏全球性主要后生骨架造礁动物的背景下发育的,没有明显优势造礁生物出现;点礁受研究区内大规模发育的碎屑滩影响显著,成礁环境多变、高能水体与碎屑选择作用明显、固结和硬质基底分布不广泛、水体能量频繁变化与适应环境的海百合繁盛、藻类在研究区内不发育,这些使得浪平地区点礁具有典型的"碎屑滩点礁模式"特征;造礁生物的生态特点对点礁的具体面貌具有重要影响。晚石炭世碎屑滩后生动物骨架点礁的发现,有助于进一步加强生物礁古生态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986.
辽宁眼前山铁矿位于鞍山地区南北向和东西向铁矿构造变形带的复合部位,为鞍山地区鞍山式铁矿床的典型代表。本文对眼前山铁矿的岩石学、矿物学进行了研究,对该区铁建造和围岩的主量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进行了分析。该区铁建造以条带状为主,少量为块状,其顶底板围岩及矿体夹层主要为太古宇鞍山群千枚岩。主量分析结果表明,铁矿石主要由Si O2和铁的氧化物组成,Al2O3含量较低,LOI较大。矿石微量元素分配曲线属于右倾型,强不相容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具有显著的Eu正异常,是海底高温热液(300℃)与海水混合的结果,表明了该区BIF形成与海底热液活动关系密切。该区BIF中富集重稀土元素,Y/Ho大于26,La和Eu具有正异常。由于缺少陆源碎屑物质,要形成稳定的条带状构造,推断该区的BIF形成于海水深度大于200 m的浅海环境,形成机制应该是富含铁的海底热液运移到相对浅水区发生氧化沉积所致。通过A-C-FM原岩恢复,结合Zr/Ti O2-Ni图解可知千枚岩为变质沉积岩;Sm/Nd比值也显示了沉积岩的特点。该区千枚岩中Th的变化范围为7.9×10-6~22.5×10-6,平均为15.8×10-6;La的变化范围为17.9×10-6~71.7×10-6,平均为38.4×10-6;La/Sc的平均值为2.3;Th/Sc的平均值为1.0;La/Th的平均值为2.4。这些值都接近大陆岛弧沉积岩特征。综合分析认为,眼前山铁矿成矿环境相当于弧后盆地。  相似文献   
987.
内蒙古东珺银铅锌矿床是大兴安岭东乌旗—兴安成矿带内新发现的脉状银铅锌矿。通过分析该矿床地质特征、矿体特征及控矿因素,总结了其矿化富集规律,初步探讨了矿床成因。该矿床赋存于中侏罗统塔木兰沟组构造裂隙中,NW向构造是矿区的主要控矿构造;成矿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火山和次火山热液活动密切相关,属火山-次火山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988.
根据红土镍矿中镁橄榄石的存在形式,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Mg2SiO4,通过正交试验优化Mg2SiO4在高浓度氢氧化钠中的浸出过程,利用XRD对浸出反应渣进行物相分析,探讨了液固比、氢氧化钠浓度、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Mg2SiO4中SiO2的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Mg2SiO4在高浓度氢氧化钠中浸出过程优化实验条件为,反应温度220℃,反应时间120min,液固比6∶1,NaOH浓度85%;浸出反应渣的XRD分析结果表明:NaOH介入硅酸盐晶格中,其中间产物为Na2MgSiO4,Mg2+经过碱熔融过程可以脱离SiO4阵列,以Mg(OH)2形式从其硅酸盐中得以释放。  相似文献   
989.
中国及境外天山铅锌矿床多有发现,如哈萨克斯坦Tekeli、Shalkiya和Achisai,乌兹别克斯坦Kurgashinkan和Uchkulach,塔吉克斯坦Altyntopkan,中国新疆乌拉根、彩霞山、阿齐山、阿尔恰勒等大型—超大型铅锌矿床,构成了天山巨型铅锌成矿带。这些铅锌矿床形成于怎样的地球动力学背景?铅锌成矿的基本地质特征是什么?有哪些重要成矿类型?受何要素控制?未来找矿突破方向在哪里?这些都是颇受关注的地质找矿问题。在广泛矿产地质调查和综合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中国及境外天山作为整体,综述了天山造山带构造演化和重要铅锌成矿环境、典型矿床特征与成矿系统/成矿类型,总结了天山地区铅锌成矿演化过程,并分析了区域铅锌成矿特点与找矿突破方向。结果表明:天山造山带经历了前寒武纪古陆形成、洋-陆俯冲增生、陆-陆碰撞造山和陆内成盆4个地球动力学过程,先后出现了元古宙古陆边缘裂陷盆地、古生代洋-陆俯冲增生岛弧、晚古生代陆-陆碰撞造山与中—新生代山前/山间盆地4类重要铅锌成矿环境。在元古宙古陆边缘裂陷盆地环境,主要受同生断层、还原性细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等控制,形成了古陆边缘裂陷盆地铅锌成矿系统与SEDEX型铅锌矿床;在古生代洋-陆俯冲增生岛弧环境,主要受弧岩浆活动、断裂构造、地层等控制,形成了增生岛弧铅锌成矿系统与矽卡岩型、斑岩型、岩浆热液脉型、VMS型铅锌矿床;在晚古生代陆-陆碰撞造山环境,主要受被动陆缘海相碳酸盐岩、张性开放空间、逆冲推覆构造等控制,形成了碰撞造山铅锌成矿系统与MVT型铅锌矿床;在中—新生代山前/山间盆地环境,主要受盆地三元结构、油气运移与红层“漂白”、硫酸盐岩等控制,形成了山前/山间盆地铅锌成矿系统与砂岩型铅锌矿床。由此可见,天山地区存在多种铅锌成矿环境和不同铅锌成矿系统与成矿类型,其铅锌成矿表现出长时间、多期次、多类型叠合成矿和一定继承性的演化特点。尽管沉积岩容矿铅锌矿床(包括SEDEX型、MVT型和砂岩型)在全球铅锌矿产资源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在天山地区增生岛弧铅锌成矿系统则占有更为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北天山岛弧带,哈萨克斯坦—伊犁板块南、北缘和中天山地块应该给予高度重视。与此同时,哈萨克斯坦—伊犁板块北缘与东天山中天山地块元古界SEDEX型铅锌找矿、境外中天山地块北缘与南天山造山带古生代被动陆缘碳酸盐岩地层MVT型铅锌找矿、新疆西南天山山前/山间盆地砂岩型铅锌找矿前景良好,也仍值得持续关注。  相似文献   
990.
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数字海洋"建设,绥中县濒临辽东湾面向渤海,海岸线长达105km,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本文探讨了基于三维实景技术的绥中县数字海洋综合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对提高绥中县海洋资源管理的数字化、精细化、可视化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