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0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1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大别山碧溪岭榴辉岩中有三种含水矿物:多硅白云母、角闪石和黑云母,它们分别是超高压(UHP)阶段(即柯石英榴辉岩相阶段)或者石英榴辉岩相阶段、退变质后成合晶阶段和角闪岩相退变质阶段的产物,本文利用离子探针技术对它们进行了氢同位素和硼同位素的分析。三种矿物内部的同位素组成都是均一的,多硅白云母的δD为-105‰±9‰,δ~(11)B为-25.9‰±2.0‰;角闪石的δD为-100‰±9‰,δ~(11)B为-24.4‰±0.9‰;黑云母的δD为-65‰±4‰,δ~(11)B为-19.3‰±1.3‰。多硅白云母和角闪石的氢-硼同位素组成在误差范围内是相同的,而和黑云母则有明显的差别,这表明,从UHP阶段或者石英榴辉岩相阶段到随后的后成合晶阶段,变质流体是内部缓冲的,而在角闪岩相变质阶段,则有了外来流体的加入,这个流体是相对富集D和~(11)B的。碧溪岭榴辉岩矿物相对于其地壳原岩表现出低δ~(11)B的特征,说明俯冲过程中板块经历了强烈的脱硼。  相似文献   
22.
利用闪电作为辐射源来探测电离层D层是近年来国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基于江淮流域六站同步闪电观测站网,实现了一种利用闪电双极性窄脉冲事件(Narrow Bipolar Events,NBE)来探测电离层D层等效高度的方法.基于此方法,对两次分别发生在日出和日落阶段的雷暴分析结果显示,上述两个阶段D层反射高度变化特征呈现显著的不对称性:日出期间D层反射高度随时间线性降低速率为5.9 km/h;而日落期间D层反射高度随时间线性递增速率为8.6 km/h.综合日间太阳耀斑期间D层反射高度剧烈波动的观测事实,与日出、日落期间D层特征变化,结果表明太阳辐射电离中性大气分子的电子生成机制在日间D层电子密度变化中占主导地位.本文结果展现了利用NBE事件监测电离层D层变化特征的可行性,这一方法与基于地闪回击波形的D层探测方法结合在一起,有望把现有具有闪电事件定位和电磁波波形记录能力的闪电观测站网扩展为实时对电离层D层时空变化监测的网络.  相似文献   
23.
胡银玉 《地质论评》2011,57(3):443-443
国外著名学术期刊《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于2011年4月以连续两期连刊的形式出版了中国科学家关于长江中下游金属成矿带研究的成果专辑(http://www.informaworld.com/smpp/title~db=all~content=t902953900)。本专辑汇集了15篇重要科研论文,作者主要是中青年学术骨干,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韩国汉城国立大学、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等,集中报道了长江中下游金  相似文献   
24.
运用电子探针(EMP)和激光熔蚀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对湖南宁远早侏罗世玄武岩中的橄榄岩包体矿物进行了主要元素和微量元素的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橄榄岩是经历了小程度部分熔融的原始地幔残留,并经历了后期交代作用的影响,硅酸盐熔体可能是重要的交代介质。运用显微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Micro-FTIR)对宁远橄榄岩中的单斜辉石和斜方辉石进行了详细的观察,结果显示两种辉石均含有以OH缺陷形式存在的结构水,其含量(H2O的质量分数,下同)分别为147×10-6~461×10-6和40×10-6~126×10-6。根据矿物百分含量计算的全岩水含量为34×10-6~108×10-6,除1个样品外,其余样品的水含量均50×10-6。结合文献中的资料看来,由橄榄岩包体所代表的宁远中生代岩石圈地幔的含水量要明显高于华北克拉通新生代岩石圈地幔的含水量(多30×10-6)。宁远中生代岩石圈地幔和华北新生代岩石圈地幔之间的差异反映的可能是中国东部岩石圈地幔含水性的时代演化,即伴随着岩石圈减薄的进行,上涌软流圈的热烘烤使得岩石圈地幔的水含量不断降低。  相似文献   
25.
论述了地震定位系统中所涉及的台站记录震相数据的筛选、地壳速度结构及遗传算法初始化参数的选择等技术改进思路,结合山东数字化虚拟测震台网的实际记录,研究了不同的速度结构和不同的定位方法对定位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遗传算法和华南速度模型,并合理选择震相数据,可保证利用较少的台站数据以较快的速度给出较高定位精度的地震基本参数.  相似文献   
26.
2018年2月11日,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孙枢院士因病去世.孙枢院士为推动我国地质学研究和科技期刊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和丰富的学术遗产.今年7月23日是孙枢院士诞辰85周年纪念日.为深切表达我们的缅怀之情,追忆他充满人格魅力的科学人生,继承和发扬他的学术思想,本刊特约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原主任陈颙院士、《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主编郑永飞院士、《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编委会秘书长彭斌编审联合撰文,以资纪念.  相似文献   
27.
海原断裂带东南段土壤气体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海原断裂带东南段4个地点跨断层测量了土壤气中He、H2、N2、O2、CH4、C2 H6、Rn和Hg 的浓度及He、H2、CH4、Rn和Hg的通量.测量结果表明,N2/O2、Hg和Rn的背景值分别是4.2、50.4ng/m3和5.8k Bq/m3;土壤气中He和CH4在海原断裂带东南段端部有强烈异常,并且脱气强烈,通量...  相似文献   
28.
中新生代以来,江西萍乐(萍乡-乐平)凹陷带的构造-沉积演化经历了三期四个阶段,即:印支期大规模的推覆、燕山早期晚三叠世末的基底拆离和褶皱-逆冲以及早侏罗世末的盖层滑脱、喜山期新近纪盖层和基底的滑覆,反映盆地性质具有断(裂)陷与坳陷的多次转换特征.构造运动对煤层的控制也表现为坳陷导致煤系地层盖层加厚、埋藏加深及错断、重复...  相似文献   
29.
离子探针技术在地球化学研究中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子探针(SIMS)是一种固体原位微区分析技术,具有很多其它的仪器分析技术所不具备的优点,在地球化学分析研究中有独特的作用,主要用于元素含量和同位素组成的测定,能对大多数元素进行微区、微量、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的分析.结合目前的一些研究资料,本文对SIMS的基本结构和原理、测定精度和准确度的影响因素以及一些典型的校正方法进行了讨论,并简单介绍了SIMS技术在地球化学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0.
利用热带测雨卫星TRMM搭载的测雨雷达(PR)1998-2012年的观测资料,研究了合肥地区夏季(6、7、8月)不同类型降水的降水强度和频次的水平空间分布、降水垂直结构、日变化特征以及气候变化等特征,揭示了城市化效应造成城市及其周边区域降水特征在时空上的分布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主城区对流和层云降水强度低于周边区域,对流降水频次也低于周边区域,但层云降水频次则相反。可见城市化发展是改变降水的空间分布的因素之一,且对不同的降水类型空间分布影响不同。(2)主城区降水回波信号高度高于周边区域,而降水强度低于周边区域,表明城市效应促进降水云发展而未造成降水强度增强。(3)合肥地区对流和层云降水的强度和频次日循环存在时空分布不均匀性,其中城区的对流降水强度和频次日循环与城市热岛效应日循环具有一致性。总体来看,城市化对局地降水强度影响较大,而对局地降水频次的总体影响不是很明显。(4)通过降水气候变化分析表明,城区两种类型降水强度和频次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周边区域降水强度呈不显著上升趋势,降水频次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层云降水频次下降趋势较显著。城市化进程使得城市及其周边区域降水不均匀性逐年增强。极端降水空间分布特征分析表明,城市周边区域强降水频次高于主城区,尤其在城市的下风区高出主城区75%;而周边区域弱降水发生的频次低于主城区,城市下风区最低,低于主城区约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