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39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4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以垂直青藏公路不同距离样带土壤为研究样本,研究了距青藏公路10~500 m范围内土壤细菌丰度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青藏公路沿线土壤细菌丰度为2.71×107~7.20×108copies·g-1dw;距公路10~500 m土壤细菌丰度呈现出递增趋势,且以50 m为界限,50~500 m细菌丰度没有显著差异. 土壤细菌丰度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表明:青藏公路沿线土壤细菌丰度主要受土壤总氮、总有机碳以和植被盖度的影响,表现为细菌丰度与土壤总氮极显著正相关,与总有机碳显著正相关,与植被盖度极显著正相关. 上述结果说明,青藏公路对土壤细菌丰度的影响范围在50 m左右.  相似文献   
72.
极地深层冰川微生物研究的现状与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极地冰芯的研究对于揭示过去环境的变化规律和预测未来气候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科学家在此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 ,跨入了国际领先行列。冰芯微生物的研究在国外近年来才刚刚开始 ,并且日益受到重视。南北极和低纬度地区高山冰川深层冰芯中封藏着几千年甚至几十万年的微生物 ,对它们的研究将为微生物多样性研究、过去环境的变迁、生物基因的进化甚至生命起源的研究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3.
青藏高原北部植物叶片碳同位素组成的空间特征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25  
测定了青藏高原北部13个地点101份草本植物叶片碳同位素组成(δ13C值), 结果发现, 植物叶片δ13C值的分布范围在-29.2‰~-23.8‰之间, 平均值约为-26.89‰, 明显低于全球高海拔植物叶片δ13C值(-2.6‰) ; 而植物叶片δ13C值随海拔和经、纬度的变化趋势与其它同类报道相似:随着海拔的升高和经、纬度的降低, 植物叶片δ13C值呈现升高趋势. 叶片δ13C值也随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土壤含水量越高, 土壤温度越低, 植物叶片δ13C值越小, 但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不具统计学意义. 初步分析表明, 大气压力 (CO2分压)和温度的协同变化导致了叶片δ13C值随着海拔变化的分布格局, 而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变化是引起叶片δ13C值的经、纬度效应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74.
合浦珠母贝β-肌动蛋白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进一步研究珍珠质基质蛋白外排机制,同时为今后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不同组织的基因表达研究提供阳性对照,根据大鼠(Rattus norvegicus)胞质型肌动蛋白β-actin设计引物,通过RT-PCR方法克隆鉴定了合浦珠母贝肌动蛋白同源基因片段。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相应同源片段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合浦珠母贝β-肌动蛋白有多个特有的氨基酸残基。合浦珠母贝可能是在系统进化上较早分出的一支。  相似文献   
75.
低温微生物的适冷特性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田  刘光琇  安黎哲 《冰川冻土》2006,28(3):450-455
低温微生物是指在低温条件下具有生长能力的微生物,广泛分布于地球寒冷生境,如南北两极、高山、冰川、深海、土壤.低温微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寒冷环境中,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形成了一套与低温环境相适应的机制,并且在生态系统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对低温微生物进行研究不但可以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微生物在低温环境、生命起源进化、生物适冷机制中的意义和作用,而且还可利用其特殊基因及产物服务于人类.简述了低温微生物的适冷特性研究进展及其在环境保护、食品、纺织、医药等多个领域中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6.
盐池湾自然保护区喜马拉雅雪鸡的巢址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的4~7月,采用样方法和直接观察法,对甘肃省盐池湾自然保护区喜马拉雅雪鸡(Tetraogallus himalayensis)的巢址选择进行了研究.共测量16个巢址.研究表明,喜马拉雅雪鸡的巢主要分布于3 301~3 500 m之间、多在灌丛草地和高山岩石草地、灌木下或草丛中及突出大石下、中坡以上的坡位、坡度...  相似文献   
77.
以内蒙古中间锦鸡儿(Caragana intermedia)、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新疆北部粉刺锦鸡儿(Caragana pruinosa)、多刺锦鸡儿(Caragana spinosa)为材料,探讨4种植物叶脉特征是否存在差异,是否促进干旱胁迫下叶忍耐的最低水势的分化。结果表明:中间锦鸡儿、小叶锦鸡儿叶忍耐的最低水势分别为-6.0 MPa和-6.5 M Pa,粉刺锦鸡儿、多刺锦鸡儿忍耐的最低水势分别为-4.0 M Pa和-4.4 M Pa;最低水势与一级脉密度、二级脉密度无线性关系,但随三级叶脉密度和细脉密度的增加而线性增加;最低水势随一级脉、二级脉、三级脉和细脉导管壁厚与导管腔直径比值的三次方(t/b)3增加而增加,但只与细脉(t/b)3显著线性相关。和新疆分布种相比,内蒙古分布种三级脉和细脉密度的增加,细脉抗塌陷能力的增强促进了叶干旱胁迫下忍耐的最低水势的下降。  相似文献   
78.
研究了在NaCl胁迫下添加钙盐对沙拐枣(Calligonum arborescens)株高、净光合速率、PSII光化学效率、叶绿素含量等的影响,探讨了外源钙盐对植物在NaCl胁迫下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在未添加钙盐的情况下,植株的株高、净光合速率、Fv/Fm、叶绿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8g·L-1 NaCl浓度时,添加CaCl2后植株的净光合速率、Fv/Fm、叶绿素含量均高于同浓度Ca(NO3)2的处理,而16g·L-1 NaCl浓度时,Ca(NO3)2对NaCl胁迫的缓解作用好于CaCl2;当钙浓度为5mM时CaCl2对应的植株高度高于Ca(NO3)2,当钙浓度为10、15、20mM时Ca(NO3)2对株高的作用好。相对于生理指标而言,沙拐枣形态指标对NaCl胁迫不敏感;钙对NaCl胁迫的缓解作用与NaCl浓度有关,即存在一个最佳的钠/钙比值,高过或低于这个比值,钙盐的缓解作用就会下降;CaCl2和Ca(NO3)2对NaCl胁迫缓解作用取决于NaCl的浓度,当植物处于中等程度NaCl胁迫时,CaCl2对生理胁迫的缓解作用比Ca(NO3)2好,若植物所受NaCl胁迫程度比较严重,则Ca(NO3)2的缓解作用好。  相似文献   
79.
马兰冰川:一支深冰芯中微生物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晓君 《中国科学D辑》2001,31(Z1):295-299
对一支101.8 m马兰冰芯代表一定时间序列的23个样品中的微生物进行了初步研究, 分离出活的微生物. 共获得10属75株细菌和2属6株放线菌, 其中芽孢杆菌属共32株, 大部分归于B. circulans, B. firmus, B. subtilisB. alvei 4个种. 通过与其他地区冰芯的微生物的比较发现, 马兰冰芯分离出的细菌与南、北极冰雪细菌有一定的相似性, 然而, 马兰冰川这一中、低纬高山地区特殊的生态环境使较广泛分布于南极和格陵兰冰雪中的真菌类及藻类生物的数量极其有限, 本研究过程中未分离到这类生物.  相似文献   
80.
宁夏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水禽多样性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坡头自然保护区的有湿地1 130 hm2,分为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先后三次对保护区水禽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水禽61种,占国内水禽总种数的23.55%;其中有繁殖种类22种,占保护区水禽总种数的36.1%。在记录到的水禽中,属国家Ⅰ级保护的有2种;属国家Ⅱ级保护的有5种;列入《国际濒危动植物贸易公约》附录Ⅱ限制贸易的有5种;列入《中澳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协定》鸟类名录的水禽有14种;列入《中日保护候鸟及栖息环境协定》的有39种。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水禽种类和数量发生了显著变化:1986~1987年记录到水禽30种,1986年夏季数量为39.83只/km;1998~1999年种类增加至42种,1999年夏季数量为73.38只/km;2002~2004年种类升至48种,2003年夏季数量上升至169.28只/km,变化较大。令保护区水禽种类和数量增加的一个主要因素是鱼塘的开发。但还存在一些潜在的因素正影响着保护区水鸟多样性的动态。因此应该制定适宜沙坡头自然保护区的法律法规,对保护区的水鸟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