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96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25篇
海洋学   20篇
综合类   133篇
自然地理   217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341.
西方国家乡村空间转型研究及其启示   总被引:5,自引:8,他引:5  
袁源  张小林  李红波  胡晓亮 《地理科学》2019,39(8):1219-1227
西方国家对乡村空间的认识经历物质、意象再到三元综合体的深化,后者作为西方学界理解乡村空间的系统性理论框架,为研究从生产主义到后生产主义的转型过程提供全新视角。西方国家的乡村分化表明,乡村空间转型的功能与价值重塑,在全球乡村视角下有一般规律性,对中国乡村空间转型研究有重要启示。当前中国正处于城乡空间加速重构的关键时期,加强乡村空间及其转型在多维度认知、多功能趋势和多主体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地理学研究范式,响应乡村振兴的时代主题。  相似文献   
342.
中国乡村生活空间研究溯源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生活空间是乡村发展的缩影,透视了乡村地域的人地关系。随着城乡融合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加之新型城镇化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包括乡村生活空间在内的乡村空间发生整体性重构,乡村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在此过程中,乡村生活空间如何映射和影响乡村发展,是值得多角度探讨的话题。论文在梳理历史文献的基础上,认为乡村生活空间是承载乡村居民日常生活行为的场所空间,是乡村居民居住、休闲、社交、消费以及公共服务活动的多层次地域综合体,也是乡村社会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学界对乡村生活空间的研究自20世纪20年代至今约百年,论文按照中国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特征,将乡村生活空间研究历程分为4个阶段:1949年前的探索时期、改革开放前的停滞时期、改革开放后的复兴时期、21世纪以来的快速发展时期。但相比于国外乡村生活空间的研究和国内城市生活空间的研究,国内乡村生活研究内容偏向实证,缺乏全面的深度总结和理论构建。新时期中国乡村生活空间的研究应该构建完整的研究框架体系,分别从基础理论、研究主体和多元化研究视角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探索展望。  相似文献   
343.
张康  郑静  沈婕  马劲松 《测绘科学》2021,46(2):165-170,177
针对现有制图综合中的道路网自动选取方法不能有效地利用道路网的空间特征问题,该文把道路网抽象为图结构,提出了使用图卷积网络来进行道路网的自动选取,并比较分析了不同的图卷积网络在道路网选取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图卷积网络可以通过多层卷积来自动提取不同局部范围的空间特征,从而减少空间特征的人工构建,相比传统的多层感知机(MLP)等人工智能选取方法,具有更高的选取精度。对于不同的图卷积网络模型,使用最大池化聚合的GraphSAGE获得了最优的性能。  相似文献   
344.
基于位置描述进行空间定位是大数据时代位置服务向智能化转型的关键。针对不同语境中位置描述模糊性差异显著而难以定位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面向模糊位置描述的形式化方法与推理机制。首先,通过梳理人类空间认知规律,明确自然语言中位置描述时关注的要素类型,研究模糊位置描述的形式化表示。然后,基于超赋值理论,从空间对象、距离关系和方向关系3个方面构建模糊位置描述的推理机制。顾及位置描述的上下文语义,利用观察值阈值开展空间推理实现定位。最后,设计收集位置描述的问答系统对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依据实际应用场景及时调整位置描述的形式化表示粒度,空间推理结果贴合直观认知。  相似文献   
345.
中国地貌区划理论与分区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划和类型是地貌学研究的两大核心内容。中国地貌区划已有诸多划分方案,比较而言,各种方案存在遴选指标不一、确定等级较少、反映特征各异、划分结果不同、成图尺度较小等不足。应中国地理国情普查等国家专项任务的需求,对较大尺度、多级地貌区划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梳理中国地貌区划的理论,包括板块构造与地貌圈特征、地貌形态与内外营力体系、地貌形态的类型组合与区域分异的基础上,基于2013年提出的中国地貌二级区划的新方案,归纳了全国多级地貌区划分的原则,提出了基于“大区—地区—区—亚区—小区”的全国五级地貌等级分区方案,建立了“大地构造控制下的地势阶梯特征—>区域宏观形态类型组合—>内外营力及基本形态类型组合—>区域内形态类型组合—>区域微地貌形态组合”的五级地貌分区指标体系,提出了五级地貌区划体系的命名规则和编码方式,构建了基于多源数据进行多级地貌区划单元精确定位的技术与方法,完成了全国1:25万尺度五级地貌区的划分,包括6个一级大区、36个二级地区、136个三级区、331个四级亚区、1500多个五级小区,并建立了全国地貌区划数据库。该研究对于促进中国区域地貌学的发展、基于地貌区划的应用研究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46.
基于GIS场模型的城市餐饮服务热点探测及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餐饮服务是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取城市餐饮服务热点并识别其空间分布模式,对于理解城市形态结构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过去基于POI进行城市形态特征定量分析的不足,利用GIS场模型对城市特征要素的空间分布模式进行识别,并采用地学信息图谱对其模式进行可视化和分析。以济南市主城区4.71万个餐饮服务POI作为主要数据源,首先基于密度场热点探测模型提取餐饮服务热点并按照密度值进行等级划分;然后采用广义对称结构图谱和数字场层次结构图谱表达餐饮服务热点的空间分布结构特征和规模等级结构特征,并构建其分布模式图谱;最后对结果展开讨论。研究表明:① 数字场热点探测模型能够有效地从POI中识别出不同等级的热点。② 广义对称结构图谱和基于GIS场模型的层级结构图谱能够分别从纵横两个方面分析和表达餐饮热点的空间分布结构和层次等级结构特征。综上所述,本研究为基于POI的城市特征要素提取和城市形态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定量分析思路,其方法也可以推广至其他城市特征要素的提取、分析和表达当中。  相似文献   
347.
张郴  黄震方 《地理研究》2020,39(2):232-242
信息化时代下,网络信息的强势介入为旅游人地关系赋予了新的内涵、特征和形式。基于此,提出旅游地理学视域下的三元空间概念。该三元空间由人、地、信息组合而成,各子空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动态响应,由此形成一个庞大的动态复合系统。在对三元空间概念框架、交互作用及协同响应模式系统阐释的基础上,旅游地三元空间交互理论模型建构而成。由此,二维视角下的旅游人地关系被延展到了立体的三元空间,一种信息要素介入下的新型人地链接关系和交互形态得以有效揭示。三元空间交互理论的提出为探究信息时代下的旅游人地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系统化的思维模式,研究结果可为协调旅游人地关系,实现旅游人地融合、共生、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348.
江苏省乡村地域功能与振兴路径选择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探索乡村振兴的差异化路径成为研究热点。乡村地域功能具有空间的差异性,明晰乡村地域功能的空间格局对于准确定位乡村发展模式、实施差异化的乡村振兴路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江苏省为例,采用定量评价方法,构建了包含生产发展、生活保障和生态保育为核心的乡村地域多维功能评价指标体系,以县级尺度识别了乡村地域功能的空间格局和地域类型,在此基础上探索各类型区差异化的乡村振兴路径。结果表明:江苏省乡村生产发展功能尚需完善、空间集聚程度低;生活保障功能空间格局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地带性规律基本一致,呈现由苏南向苏北渐进衰退的趋势;生态保育功能高值区的区县数量较少,大部分区县的生态保育功能还有待加强;乡村地域总体功能由苏南向苏北呈现先行发展区、优化升级区、转型提升区和滞后欠发达区四种地域类型。此外,根据乡村地域总体功能呈现的差异化地域类型分别提出了相应的乡村振兴路径。  相似文献   
349.
基于“天眼查”网络大数据,采用泰尔指数、空间自相关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中国家政服务业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家政服务业发展经历了孕育、成长、兴起、繁荣四个阶段。2000—2020年,家政服务业发展区域差异不断缩小,区域内差异始终大于区域间差异,东部地区内差异最大。2)中国家政服务业发展空间分异明显,较低、中等、较高水平区变化较大,但东-中-西阶梯式递减态势始终未变,高水平区位于广东、江苏、山东等地,低水平区包括西藏、青海、宁夏、海南等地,家政服务业发展空间分布日趋集聚。3)影响家政服务业发展的核心因素由经济、空间因素为主,人口因素为辅转变为经济、人口、信息因素为主,空间、企业自身因素为辅。影响不同地区家政服务业发展的主导因素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350.
准确地重建滑坡发生年代和复活期次是滑坡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的关键步骤之一。近年来,随着AMS技术的发展,宇宙成因核素测年逐渐成为滑坡年代测定的有效手段之一。以甘肃省东南部白龙江中游的凤安山滑坡作为研究对象,在该滑坡后壁和其下方的大石块上各采集了1个宇生核素暴露年代样品,在综合考虑了遮蔽因子以及对该区域的侵蚀速率估算的基础上,研究了该滑坡的宇生核素26Al暴露年代。结果显示:该滑坡分别大约在0.72~0.75 ka和2.26~2.65 ka左右发生过,后者发生时间与该区公元前186年的地震型滑坡发生时间一致;对于年代越老的样品,侵蚀速率对宇生核素测年的年代结果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