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24篇
大气科学   165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根据威宁探空站的高空资料进行分析和计算,分析威宁大气中水汽含量的变化,探讨水汽对威宁的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82.
利用动力气候模式(T63)产品进行降尺度解释应用,是目前以及未来开展气候预测的主要手段。本系统基于国家气候中心下发的气候模式产品、NCEP/NCAR500hPa高度场、西南区域84个代表站温度降水历年资料,采用动力统计相结合的技术方法,建立了“成都区域气象中心动力气候模式解释应用系统”,该系统以统计降尺度方法在西南区短期气候预测中的业务化应用为目的,实现了统计方法与动力模式相结合的业务化,经过5年业务回报试验和近2年的预测业务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对西南区域的月尺度温度和降水有较好的预报能力,已成为西南区域气候中心日常业务的主要参考依据。本文主要介绍该系统平台的各子系统性能及采用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83.
在高空测报工作中,有时会遇到仪器变性的实际问题,该文分析其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4.
以安顺地面观测站为例,利用1961-2006年年平均气温观测资料,从与该站年平均气温要素序列相关性较好、海拔高度相近、水平距离较近的台站中选取5个站点作为待检台站的参考台站,建立了均一性检验的原始序列,采用国际上应用较为广泛的标准正态检验(SNHT)方法对气温要素进行了统计学检验.结果表明,台站迁移对于温度观测序列的均一性带来的影响非常明显,在此结论上,对该站迁移后的月平均气温资料进行订正处理,使得能够更好的反映气候的真实变化.  相似文献   
85.
利用Morlet小波分析了1951-2004年贵阳市夏旱强度指数时间序列的小波变化特征,揭示了夏旱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特征,借助小波方差分析和Yamamoto突变点检测等方法,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主要周期振荡和突变点。结果表明:夏旱强度指数序列在1982年前变幅较大,之后变幅有所减下;在整个时间域内,贵阳夏旱变化以5.3a、10.5a和28a周期振动最强,方差分析进一步表明,28a周期振荡为主周期,10.5a和5.3a为次周期;小波变化28a时间尺度的突变点发生在1957、1970、1984、1997年,旱涝交替出现。同时,对重夏旱和轻(无)夏早年对应500hPa环流分析可知,严重夏早年西太平洋副高势力较强、偏西,东亚夏季风强度偏强,东亚大陆盛行西风环流,有利于我国夏季Ⅰ类雨带出现,贵阳市干旱少雨;夏涝年西太平洋副高势力较弱,脊线位置明显偏南,东太平洋上空对流强,东亚大陆纬向环流波动较大,西风环流明显偏弱,通常中国夏季雨带位置偏南,贵阳市为多雨,旱情较轻或无旱。  相似文献   
86.
贵州省近50a降水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应用EOF方法对贵州省46个气象观测站47a(1961-01-2007-12)的月、季降水量距平场的时空分布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降水量场的空间分布主要以全省一致型为主;冬季降水量场的空间分布具有大尺度特征;夏季降水量场空间分布的年际变化比冬季大.夏季降水量场空间分布变化的显著周期为10a左右,冬季降水量场空间分布变化的显著周期为3a,而春季和秋季降水量场空间分布则无显著周期存在.  相似文献   
87.
贵州年降水量和年最大月降水量多年一遇的极值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贵州省84个气象站1961-2007年的月降水资料,用耿贝尔极值I型分布分别对贵州省年降水量和年最大月降水量2种变量进行拟合,进而计算它们在不同重现期下的极值.结果表明:贵州省的降水量集中分布在东南部地区,其中贵州的安顺及黔东南地区降水量较为突出,晴隆15、30、50a一遇的年最大月、年降水量分别为559.8mm、617.1mm、658.9mm和2 019.6mm、2 177.9mm、2 293.2mm,都匀15、30、50a一遇的年最大月、年降水量分别为557mm、626.6mm、677.3mm和1 892.8mm、2 044.9mm、2 155.8mm,对拟合结果的评判采用相对均方根误差进行检验,其年降水量平均相对均方根误差为6%,年最大月降水量平均相对均方根误差为9%,可见拟合良好,对其不同重现期下的极值估计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88.
《贵州气象》2012,36(3)
利用1981—2010年30 a贵州省83个地面气象观测站月降水量和月暴雨日数资料,采用合成、方差分析和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着重讨论贵州省主汛期6-7月暴雨日数的空间分布及其时间演变特征,进而对6-7月暴雨日数EOF第一模态的时间序列作小波分析、趋势分析及突变检验,分析贵州省6-7月暴雨日数时间序列的短期气候特征。结果表明:近30 a贵州省6-7月暴雨日数与降水量的时空分布一致,并对降水量有主要贡献。暴雨日数的空间分布存在3个暴雨多发区和2条暴雨少发带,范围最广、强度最大的暴雨多发区位于省之西南部,大值中心在六枝、晴隆和镇宁附近。暴雨日数时间序列的变化在20世纪90年代是偏多时期,20世纪80年代和21世纪至今是偏少时期。贵州省6-7月暴雨日数EOF第一模态时间序列在20世纪90年代存在显著的3~5 a年际震荡,在1981—2010年间总体变化趋势分为3个时段:1981—1990年、1991—2000年和2001—2010年,呈"降—升—降"变化,没有明显的突变点。  相似文献   
89.
利用云贵高原1961~2005年9个日射站辐射和气候观测资料以及能见度观测资料等,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该区域到达地表太阳总辐射量(以下简称总辐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该区年总辐射的空间分布特点是西部高于东部,丽江站最高(6207MJ·m-2·a-1),遵义站最低(3340MJ·m-2·a-1).1961...  相似文献   
90.
根据省内24个代表站1961~1990年极端气温资料,用周期图分析法和耿贝尔极值法对我省极端气温进行长期预测、结果表明,用周期图分析法对我省极端气温进行预测不可取,而用耿贝尔极值法进行重现期的预测则效果较好,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