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70篇
  国内免费   119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157篇
地质学   170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61.
电离层垂直TEC映射函数的实验观测与统计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GPS信标测量获得的电离层电子浓度总含量(TEC)是沿电波路径的斜向TEC.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中,常常需要通过映射函数将斜向TEC转换为垂直方向的TEC,这在当前主要采用对电子浓度分布模型的数值积分得到模型映射函数来实现.本文在考察现有不同模型映射函数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一种源于实际观测的实验映射函数的概念与估算方法.我们利用IGS的全球GPS观测站的斜向TEC和JPL提供的垂直TEC数据获得了2006年期间的实验映射函数,并对所得结果进行了初步统计分析.在卫星天顶角较小时,上述实验映射函数和模型映射函数之间相差甚微,均可很好描述垂直TEC与斜TEC之间关系;但卫星天顶角较大时,实验映射函数和常用的模型映射函数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本文认为,这种差异主要是因为现有模型映射函数中没有考虑到等离子体层的贡献.我们认为采用基于实验映射函数的模式,或者通过考虑等离子体层的贡献对现有模型映射函数进行改进,可以有效提高电离层TEC的估算精度.  相似文献   
362.
阴山造山带位于鄂尔多斯盆地的北缘,这一地带不仅是构造活动强、弱的变异地域,且为盆、山的耦合地带,故在造山带与盆地地域具有各异的深层动力过程.本文基于高精度人工源地震宽角反射、折射探测和高分辨率的数据采集,通过反演求得了满都拉—鄂尔多斯—榆林—延川长达650 km剖面辖区的岩石圈精细层、块结构.研究结果表明:①沿该剖面由南向北地壳厚度为40~45 km;在不同构造单元其介质、结构均不相同;速度分布、空间结构形态和界面起伏及属性亦存在着明显差异;上地幔顶部速度为8.0~8.1 km/s;②沿剖面存在5条深、大断裂,且将该区切割成为壳、幔结构明显差异的4个构造单元,即鄂尔多斯盆地、盆山耦合地带、阴山造山带、内蒙构造带,它们各自具有固有的深层过程和动力学响应.同时厘定了阴山造山带与内蒙构造带之间的白云鄂博深、大断裂带是古亚洲洋的南界.在这里不仅导致了阴山造山带的形成,而且聚集了诸多的金属矿产资源,地震亦频繁活动.基于上述研究表明,阴山造山带—鄂尔多斯盆地耦合地带的壳、幔结构复杂、呈现出速度结构各异的层、块状展布.显然,在这一错综的成山、成盆、成岩、成矿和成灾地带,有着特异的深层过程和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363.
拉萨盆地曲水-夺底剖面大地电磁测深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拉萨盆地曲水-夺底大地电磁测深剖面的研究,揭示了拉萨盆地深部地质构造特征.上地壳广泛分布花岗岩体,莫霍面深度大约70 km.壳内发育一个高导层,其顶界面埋深呈现南深北浅特点,厚度大约20~30 km,桑达附近存在一条深大断裂.  相似文献   
364.
植被覆盖状况影响中国地表气温变化的观测事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NOAA/AVHRR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及观测气温与再分析地表气温的差值(Observation Minus Reanalysis, OMR)分析了植被覆盖状况对中国地表气温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表气温OMR趋势值与NDVI在空间上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植被覆盖状况差(NDVI小于0.1)的区域地表升温较为显著,气温OMR趋势值超过0.2℃/10a,而植被覆盖度高(NDVI大于0.5)的区域气温OMR趋势值则变化不大,甚至出现降温.气温OMR趋势值对植被的季节变化还有着敏感的响应.不同区域植被覆盖状况的差异可能导致中国地表气温变化对全球变暖的响应不同,预测中国未来气候变化需要考虑植被覆盖状况及其动态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65.
马力  雷湘鄂  孙和平 《地震学报》2010,32(6):670-679
采用Aki和Chouet的地震尾波单次散射模型,从IRIS台网下载昆明台记录到的200km范围内182次地震事件共546条宽频带观测资料.根据震中距的大小和地震分布的成丛性,在昆明台附近划分6个小区块,并计算了各区块对应散射椭球体内的尾波Qc值.计算得到这些散射椭球体内介质品质因子Q0在40—55之间,频率相关系数η在0.96—1.06之间.表明该地区是以低Q高η值为特征的构造活跃区.  相似文献   
366.
化学风化作用中的稀土元素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地表风化作用长期以来一直是地球和环境科学研究的焦点问题。风化作用中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行为的研究不但有助于对一系列全球性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而且有助于许多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环境问题的解决。系统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在风化作用中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领域的主要内容和最新进展,着重介绍了风化壳中稀土元素的分布特征、Ce异常成因、稀土元素的赋存状态和迁移方式、影响稀土元素分布和循环的主要因素,以及风化作用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最后,分析指出有机质和微生物作用对稀土行为的影响是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67.
增强的UV-B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20多年来,由于平流层臭氧层减薄引起紫外辐射(UV-B)增强而导致严重的生态学后果,已受到各国广泛的重视,并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尤其集中在海洋浮游植物初级生产者及淡水食物网上。综述了国外在UV-B对湖泊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现状与动态,增强的UV-B在湖泊中呈指数衰减,不同湖泊衰减系数变化很大;光衰减系数与溶解性有机碳(DOC)、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一般呈显著性正相关;增强的UV-B对浮游植物、浮游细菌、浮游动物及鱼类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由于不同生物具有不同适应UV-B伤害的机制,湖泊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也势必会发生变化。最后提出了未来在太湖等富营养化湖泊UV-B的研究设想。  相似文献   
368.
?о?????????????IGS???????????GPS????????????????????????????????????????????GPS??????????????????????????????????200??IGS?????2012??1?μ??????????????GPS?????????????????????IGS?????????????????????????????????????GPS?????????????????????????????1D??????????????: 0.70??1.60??1.04??1.23 cm?????徫????IGS?????????????  相似文献   
369.
???????????????GLONASS??????棬?о??????????????????????????????????????????????????Ч????????г??????????????????????????????????????1~300 s???????Ч???????????????????????????????????????????????300 min???X??Y??Z????????????266.43??246??13??336.06 m?????????????24???????????2 ms?????????????????GLONASS??????档
??  相似文献   
370.
松南西部斜坡区层序地层格架中的油气勘探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陆相盆地层序的发育是在湖盆蓄水量周期性变化条件下实现的。层序发育过程实际上是代表在湖水进-退的背景下湖泊冲积沉积作用彼此消长的过程。油气成藏与烃源岩的形成及储集体的发育有关。三维层序地层格架为烃源岩和储集体的配置提供了约束,形成了各种类型的圈闭,从勘探角度可称为油气勘探模型。松南西部斜坡区划分出2个巨层序、4个超层序和8个层序。层序Ⅵ由湖进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和湖退体系域组成,本文即以此为例,论述层序地层格架中的油气勘探模型。模型Ⅰ、Ⅱ、Ⅲ分别对应于湖退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和湖进体系域,其中湖进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可作为主要的烃源岩,而湖退体系域可提供储集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