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7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119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113篇
海洋学   673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21.
黄河口总碱度保守与非保守行为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阐明黄河口TAlk(总碱度)的行为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根据2004年4月黄河口TAlk实测数据,结合其它化学要素的同步观测资料对其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 黄河口水体在S〈24的区域范围内TAlk呈现出非保守行为,其中 S〈5时TAlk非保守表现为净TAlk的“亏损”, 即水体TAlk低于理论混合TAlk,是由于水体中DIC的沉淀作用引起;在盐度为8~24之间,TAlk非保守表现为净TAlk的“增加”,即水体TAlk高于理论混合TAlk,主要是由于水体中颗粒碳酸盐溶解引起;水体中的CO2参与了颗粒碳酸盐的溶解,并且很可能是影响水体中碳酸盐溶解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2.
为实现天然气水合物开采过程沉积物内甲烷气泄漏过程有效监测,设计了一种海床基原位电学监测方法。为界定该方法对不同模式泄露甲烷气的探测能力,以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区为研究区,构建相应地质及电阻率模型,模拟利用设计电学系统对其进行监测,计算得到不同采集参数的电阻率剖面,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海水层会在探测剖面上某深度区间内形成层状低阻异常带,对该深度区间有效电信号形成压制。将该异常带顶界深度定义为系统有效探测深度后,发现该深度受电极距直接影响,10 m极距偶极装置有效探测深度约为50 m。电学探测剖面对有效探测深度内分布的层状和团状甲烷气聚集区、慢速甲烷气泄露区、沿断层泄露的甲烷气区具有良好反映能力,数据处理得到的相对电阻率剖面与电学探测剖面相比能更好地反映甲烷气聚集区边界。该监测方法能够实时监测含气区空间变化。  相似文献   
123.
刘晓磊  贾永刚  郑杰文 《岩土力学》2015,36(11):3055-3062
黄河口海床特殊的工程地质性质与复杂的工程动力稳定性问题,均与海床沉积物在波浪荷载作用下的孔压动力响应密切相关。在现代黄河水下三角洲潮间带岸滩选择4个典型研究点,现场模拟波浪作用对原状海床沉积物实施循环加载,利用孔隙水压力观测、沉积物强度测试、样品采集与实验室土工测试等方法手段,测定黄河口原状海床沉积物在循环荷载作用不同阶段的孔压响应与强度变化。研究发现,黄河口原状海床沉积物在经历循环加载过程中,典型的超孔压响应可分为逐渐累积、部分消散、快速累积、累积液化和完全消散5个阶段,分别对应沉积物强度的衰减、增大、衰减、丧失和恢复过程,沉积物的粒度组成与结构性强弱决定了超孔压的具体响应模式。波浪导致原状海床液化深度受沉积物的干密度、孔隙比、饱和度等初始物理性质影响显著,细颗粒组分的相对含量高低也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沉积物的液化特性。  相似文献   
124.
刘涛  赵松壮  孙付峰 《岩土力学》2014,35(Z1):306-310
对于复合式衬砌隧道,初支受力最危险的时期就是为保证二次衬砌的完整性而分段拆除临时支撑的阶段。依托青岛地铁某暗挖车站,采用现场实测数据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比拆撑前后围岩与初支变形情况,进而对6 m范围内交替拆撑,并以6 m为工作单元间隔拆撑的拆撑方案安全性进行分析。实测数据表明,地表沉降、拱顶沉降及净空收敛在拆撑前后增长量及影响均较小,数值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可知初支的安全性受支撑拆除的影响较小。研究结论为实现信息化施工提供了依据,也为今后类似工程积累了相关经验。  相似文献   
125.
对流层活性卤素化学: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研究领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活性卤素物种(RHS)参与大气对流层中许多化学过程,影响许多重要物种的源和汇,在大气对流层化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对流层活性卤素化学成为近年来国际大气化学研究的重要前沿研究领域。RHS在对流层的外场观测方法主要包括化学放大、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APCIMS)、长程差分吸收光谱(DOAS)、雾室和湿法化学分析法、光解法、碳同位素的比率法等。各种观测方法表明大气边界层中存在着不同种类的RHS,特别在海洋边界层、极地边界层和盐湖地区。RHS的浓度有较大的变化范围(10-12~10-10)。RHS可引起一些VOCs的氧化,影响HOx和NOx的反应,减少对流层O3,并对硫的氧化和汞化学有较大的影响。对流层RHS的源主要为有机卤素化合物的排放和海盐气溶胶的释放。在讨论RHS在对流层的循环转化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一个示意图;提出了现有的主要科学问题,进而展望了今后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26.
本文利用室内电阻率测试的方法研究了研究了饱和土和不饱和土两类土中含油污水的侵入量对其导电性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对于不饱和土,含油污水的侵入会改变土的饱和度从而引起其电阻率的降低,侵入量越大其电阻率越低;而饱和土的电阻率随含油污水侵入量的增大而增大直到趋于稳定.基于此,通过室内模拟土层污染和野外实地观测污染土层的方式研究了含油污水污染不同饱和度土层的电剖面异常特征,在不饱和土层中污染区域表现为相对低阻异常区而在饱和土层中表现为相对高阻异常区.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监测结果显示异常区的范围随污染区的变化而变化,并可反映出污染区的实际分布.文章分析了利用电阻率法进行含油污水污染地下介质调查的几个模糊点,对提高探测效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7.
台风过程可使海洋悬浮物浓度的分布在短时间内发生极大变化,并影响海洋生态环境以及海洋资源的分布。受台风期间海洋观测数据的限制,台风过程对海洋悬浮物浓度的影响尚不明确。本文利用GOCI (Geostationary Ocean Color Imager,GOCI)卫星遥感数据,以2019年8月台风“利奇马”为例,对其过境前后东中国海表层悬浮物浓度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台风“利奇马”对闽浙沿岸的影响程度最大,使悬浮物质量浓度中高值(≥5 mg/L)覆盖面积和浓度平均值分别增大92%和62%,影响持续时间为4 d;对长江口附近海域的影响程度次之,使悬浮物浓度中高值覆盖面积和浓度平均值分别增大19%和17%,影响持续时间为3 d;对苏北浅滩的影响程度最小,悬浮物质量浓度中高值覆盖面积变化不大,但浓度平均值增大了30%,影响持续时间为4 d。研究结果表明卫星遥感数据可以量化台风过程对东中国海表层悬浮物浓度的影响,弥补极端天气条件下无法进行现场观测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8.
秦皇岛地区滨海湿地类型及其生态脆弱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泰皇岛地区滨海湿地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沙质海岸湿地分布区,主要湿地类型为沙质海岸湿地、岩石性海岸湿地、河口湿地、泻湖湿地、浅海水域和人工湿地.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综合影响,滨海湿地生态束皖具有明显的脆弱性,主要表现为湿地植被自然演变缓慢、淡水供蛤量严重不足、海岸侵蚀日趋严重、人工围垦导致大面积自然湿地消失以及环境污染等几个方面.滨海湿地生态脆弱性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合理调控人类干扰活动是促使湿地脆弱生态束皖向良性和狍定方向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9.
SASW法在粉土液化判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面波法(SASW法)的基本原理与测试方法,并将该方法用于判别黄河三角洲饱和粉土的液化势.通过标准贯入试验结果与瑞雷波法判别结果的对比,说明以剪切波速为土性指标的液化判别方法是一个很有前景的方法,但由于资料太少,建议继续收集液化调查资料,以发展出一个有充分根据的液化判别方法.  相似文献   
130.
对含牛粪、玉米秸秆、废菜叶和废纸的农村垃圾进行堆肥实验,实验分为预堆腐和蚯蚓处理2个阶段。预堆腐以EM(Effective Microorganisms)原液和有机物料腐熟剂(FU)为促腐剂,预堆腐结束后,堆料继续进行蚯蚓处理。利用聚合酶链反应与变性梯度凝胶电泳联用技术(PCR-DGGE)分析了对照组(CK)及适合蚯蚓生长繁殖的4‰FU和5‰EM组蚯蚓处理前后细菌和真菌群落中的优势菌群。结果表明:在4‰FU组、5‰EM组和CK组的细菌群落中均存在且占有优势的种群与藤黄单胞菌属和梭状芽孢杆菌属具有较高的亲缘性;在5‰EM组出现的占优势的真菌种群与轮枝孢属具有较高的亲缘性,在CK组中出现的占优势的真菌种群与镰孢菌属和曲霉属具有较高的亲缘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