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63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139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3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7 毫秒
91.
红壤是我国最重要的土壤类型之一,是热带、亚热带的代表性土壤。它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14个省(区),面积约217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土地总面积的22.7%。这里热量充足,雨泽丰沛,生物物质循环旺盛,是我国主要粮食产区,也是热带亚热带经济作  相似文献   
92.
1:400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图,是地图出版社1979年第一次公开出版发行的土壤类型图挂图。 本图充分收集了建国以来各部门在各地区进行的中、小比例尺土壤调查制图成果和文献资料,按小比例尺土壤制图的技术程序  相似文献   
93.
一、天然-文岩渠流域土壤概况及所用制图单元 天然-文岩渠流域位于河南省新乡市东面,面积约3400平方公里.主要土壤类型有:典型潮土、褐土化潮土、新积土、盐化潮土、碱化潮土、沼泽化潮土、沼泽土、风沙土及面积不大的盐土和碱土。除前三种土壤没有明显的障碍性因素外,其它几种土壤都具有  相似文献   
94.
高岭石的胶体稳定性与其电荷零点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朝良 《矿物学报》1989,9(4):358-363
高岭石的胶体稳定性与其表面电荷性质有密切关系。高岭石既带有正电荷又带有负电荷,高岭石与腐殖酸复合可增加负电荷,降低电荷零点,增加粒间斥能,提高了它的胶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95.
环境变化中土壤的响应与反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从古土壤及其环境信息、人类文明以来的土壤变化以及未来土壤环境变化的一些趋势3方面进行综述。指出土壤不仅是个历史自然体,而且是有自身发展变化规律的地球系统的一个圈层,土壤随地球系统的发展而不断演化;列举了我国主要埋藏古土壤和残余古土壤后指出,研究古土壤可揭示许多环境信息,发现未来变化的主要趋势;阐述了人类文明以来之土壤变化,包括建立了人为土,与此同时也引起了土壤退化。面对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来出现的土壤环境问题,从土壤学角度提出了有关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6.
金属矿物开采、冶炼等活动引起土壤金属污染是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由此引起的人类健康问题和环境生态的恶化,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环境学家关注。本文调查了冶炼厂周围农田重金属元素的纵向分布,并利用连续浸提法分析主要污染元素的化学形态,结果表明,土壤Cu,Zn,Cd和Pb的非残渣态含量远远高于未污染土壤,污染元素的生物可利用性高;同时采用多指标生态评价体系,对铜矿冶炼厂周围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综合的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根据风险指标体系和空间分异规律,将冶炼厂周围农田分成 3种生态风险功能区。  相似文献   
97.
天然矿物材料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底泥掩蔽技术,选取天然红土,添加适量的粉煤灰及石灰粉作为掩蔽覆盖物,对滇池富营养化水体进行现场修复实验。结果表明:用天然矿物材料减小底泥内源营养盐负荷的释放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效果良好;红土是有效的底泥覆盖材料,添加粉煤灰和石灰粉有助于消减底泥中TP、TN的释放量,还可提高对藻类等浮游植物繁殖的营养基础和对藻、藻细胞及其胚胎上浮生长的控制效率,最终达到除藻的目的,为滇池及类似湖库富营养化水体的修复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8.
紫色土以其形态上特有的紫色而区别于其他任何土壤,以2000多万公顷的面积广泛分布于我国南部15个省(区),以其丰富的矿质营养为农林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条件。紫色土是我国重要的土壤资源,这类土壤在国外任何土壤分类中都没有。 在著名土壤学家候光炯院士、张先婉和李仲明教授等老一辈土壤学家的指导下,在原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土壤研究室的组织下,在前人工作基础上,于1991年出版了第一部论述紫色土的专著——《中国紫色土(上篇)》,开始了紫色土研究的新阶段。在此基础上,在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何毓蓉研究员的领导下,与有关单位团结协作,经过10年努力,出版了《中国紫色土(下篇)》,这是上篇的继续,也是上篇的发展。该书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99.
土壤碳氮比值(C/N)是衡量土壤C、N营养平衡状况的指标,它的演变趋势对土壤碳、氮循环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分析,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和GIS技术,分析了张家港市自1980-2004年土壤C/N值的时空演变及其对土壤碳、氮循环的意义.结果表明,张家港土壤有机质呈全氮总体上明显提高,土壤C/N值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主要表现在南部的人为土区土壤C/N降低,其中普通铁聚水耕人为土降低显著(p<0.001),平均降低0.85个单位.北部雏形土区C/N亦呈降低趋势,但无显著性(p<0.05).在土壤有机质和全氮提高的同时,C/N的降低提高了微生物活性,加快有机质和有机氮的分解矿化,土壤碳素投入和降低氮素投入,如大力推行秸选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减少无机氮肥,以保持土壤碳氮平衡及土壤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00.
我国不同区域农田养分平衡对土壤肥力时空演变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区域农田养分盈亏是驱动农田土壤肥力时空变化的主要因素。对我国6个农业生态试验站(海伦、沈阳、 栾城、长武、常熟、鹰潭)站区农田土壤肥力在近年来时空演变的研究表明,除了海伦站黑土和常熟站水稻土的有机质和全氮平均含量下降外,其他站区均呈现增加趋势,主要原因是黑土和乌栅土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较高,目前农田有机C和N投入水平无法维持其平衡;6个站区土壤速效磷有增有减,而土壤速效钾除了栾城和鹰潭站区域外均呈降低趋势。从站区农田养分的年平衡与土壤养分的年变化量关系看,农田氮、磷、钾的盈亏量决定了土壤养分的变化方向。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初始含量过高(分别超过15.1 g/kg和1.60 g/kg)时,也会导致其年际间的变化方向从增加变为降低。农田氮素盈亏量与土壤全氮变化量之间相关不显著,主要是由于化肥投入和作物籽粒输出的农田氮平衡不能完全代表土壤氮素的真实盈亏情况;而农田磷素和钾素的盈亏量与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年变化量的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