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7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102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地球化学数据,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美国密苏里州东南Bonneterre组(寒武纪)滨海相的白云岩进行了分类、识别,判别率达100%,结果表明,该方法性能良好,可望成为岩石分类、判别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运用神经网络模型的一典型模型——“反向传播”模型的改进形式,处理矿产资源统计预测问题,得出与数量化理论Ⅱ处理极为相似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测定了 2 5℃时KCl KNO3 CH3 OH H2 O和KNO3 NH4NO3 CH3 OH H2 O三元体系的溶解度 ,并与 2 5℃时相应体系在水中的溶解度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利用七水硫酸镁和氢氧化镁,研究了在200℃水热条件下合成产物的物相及其随时间的变化机制。  相似文献   
5.
科尔沁沙地土地沙漠化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科尔沁沙地是我国自然条件相对较好的一个沙地,有着广阔的治理前景。回顾科尔沁沙地的历史变化,认为科尔沁沙地是一个全球气候变化大趋势下由人类生产活动过度而形成的沙漠化区域,在金代至清代之间由于人为活动强度减弱,曾经发生明显的沙漠化逆转。根据全国沙漠化普查所获得的资料,研究分析了科尔沁沙地土地沙漠化现状及其特点,结合土地沙漠化发生的历史过程,讨论了这一地区沙漠化的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6.
盐湖卤水提锂过程中需了解与掌握锂元素结晶析出与赋存状态,锂光卤石(LiCl·MgCl_2·7H_2O)作为重要的中间产物,其结构与种类均需鉴别,但由于缺乏锂光卤石的X-ray衍射标准图谱,使得常见的Xray衍射方法无法应用。利用相图原理,通过湿固相法制备高纯锂光卤石,然后对其进行X-ray衍射分析,从而提供锂光卤石X-ray衍射的标准图谱,为高镁锂比盐湖卤水提锂过程分析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早前寒武纪BIF原生矿物组成及演化、沉积相模式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条带状铁建造(BIF)原生矿物组成有助于约束其沉积相和沉积环境,当前主要认为三价铁氢氧化物或铁硅酸盐微粒(主要成分为铁蛇纹石或黑硬绿泥石)可能是BIF原生矿物的主要成分,在后期成岩或变质作用过程中转变为赤铁矿、磁铁矿、菱铁矿等矿物。根据BIF的矿物组合可将其沉积相划分为氧化物相、硅酸盐相和碳酸盐相。通过沉积地层学和地球化学等方法研究,以古元古代大氧化事件为标志将沉积相总结为"缺氧还原"和"分层海洋"2种相模式:大氧化事件前,古海洋整体处于缺氧还原环境,BIF沉积相从远岸到近岸呈赤铁矿相—磁铁矿相—碳酸盐相分布,如南非West Rand群BIF(2.96~2.78 Ga)和Kuruman BIF(约2.46 Ga);大氧化事件期间及之后,古海洋上部氧化、下部还原,BIF沉积相与之前截然相反,从远岸到近岸呈碳酸盐相—磁铁矿相—赤铁矿相分布,如中国袁家村BIF(2.2~2.3 Ga)和加拿大Sokoman铁建造(约1.88 Ga)。总体看来,只有特定的沉积环境才能形成这种特殊的地质历史上不再重复出现的沉积建造,而原生矿物组成的甄别和推导、沉积相的形成机制、BIF沉淀条件的准确限定和微生物活动与BIF的关联等问题是推测古海洋环境的关键所在,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徐驰  龚美菱 《地球化学》1989,(2):167-174
应用模式识别技术中主成分分析、非线性映照及最小生成树法,对取自我国各地90个铁帽样本进行判别分类。分析铁帽样本化学组分含量(MnO,P_2O_5,S,Cu,Zn,Pb,Ni,Co,Ag,Ba,Sr,Cr等),取其数据张成为多维空间。在模式空间中,三类铁帽样本(分属氧化物矿床、硫化物矿床及菱铁矿矿床)分布在不同区域,分类正确率达96%,预报了25个铁帽样本的属性,经相分析证实是正确的。这一方法根据地表浅层样品分析数据判断地下矿床种类,为有色金属找矿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黄婉康  康振川 《矿物学报》1989,9(2):104-111
在两个斜方辉石样品中观察到G.P.区亚稳相。内蒙古暗色辉长岩古铜辉石成分是En_(77)Fs_(18·6)Wo_(4·4),其高分辨象显示了密集的单层G.P.区;玄武岩中变辉长岩包体古铜辉石成分是En_(72·2)Fs_(25·7)Wo_(2·1),具双层G.P.区。该包体与具多层G.P.区的月岩橄长岩相似,后期冷却极快。在地体火成岩体结晶和冷却过程中易出现单层G.P.区,而岩体的大小,冷却的快慢可能影响G.P.区的密度。对N-14样品不同放大倍数的高分辨象G.P.区线密度和面密度的统计值同样具代表性。文中设想了G.P.区出溶的假二元系相图。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矿物分类和识别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选取一组标样-我国沉积碳酸盐型锰矿中菱锰矿作为研究对象,识别效率达100%。结果表明,该模型性能良好,可望成为矿物识别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