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99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92篇
综合类   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尹作为  赵雁 《地球科学》2000,25(3):302-305
欧泊的结晶状态和色斑问题一直以来是人们探讨的重要问题.对于区分天然欧泊与人工合成欧泊的重要鉴别特征“丝绢状”和“蜂巢状”色斑的成因问题, 研究甚少.通过宝石学常规测试、扫描电镜、X -射线粉晶衍射等测试手段, 进行测试和分析, 结果表明: 欧泊是由非晶态→雏晶→亚显微隐晶态→隐晶态的这种连续渐变的状态构成, 各状态之间并无截然的界限, 并且可以是这些不同状态的集合体; 提出了欧泊与玉髓之间的宝石学界定标准, 还揭示了两种色斑形成的不同机制: “丝绢”是由天然欧泊内部的显微构造裂隙对光产生散射而形成的, 而“蜂巢”是由合成欧泊自身结构中SiO2球体排布与球体本身透光性决定的.对这两种色斑成因的揭示, 为欧泊鉴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2.
本文介绍了名义上无水的辉石族矿物中结构水的研究现状,特别是硬玉矿物的结构水红外表征和含量。且笔者以缅甸硬玉岩为研究对象,使用显微红外光谱、电子探针等测试手段,从微观角度研究其中硬玉矿物的结构水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缅甸硬玉岩中硬玉矿物的结构水在红外光谱中主要表征为3 610~3 620 cm-1和3 540~3 550cm-1两个区域的吸收峰,且结构疏松的硬玉岩中硬玉矿物的结构水含量呈现外侧多中间少,结构致密的硬玉矿物的结构水含量各部位较为均一。结构水的含量差异和变化趋势可能是硬玉岩形成时板块俯冲和折返过程中的流体参与作用的结果,进一步为缅甸硬玉岩成因提供了的佐证。  相似文献   
73.
"水墨画"种翡翠是市场上出现的翡翠新品种,得名于其黑色不透明物质在无色的"地"上的不规则分布,形似水墨画。本文运用电子探针、X射线粉晶衍射、红外光谱等分析手段对"水墨画"种翡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墨画"种翡翠矿物组成以硬玉和绿辉石为主,含有少量的斜长石、磁铁矿及黑色不透明杂质。黑色杂质和磁铁矿为导致该种翡翠产生黑色和不透明的水墨画状外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4.
以台湾花莲地区所产的绿色软玉为研究对象,利用电子探针(EPMA)、X射线粉晶衍射(XRD)、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激光拉曼光谱(RAMAN)等分析测试方法,对绿色软玉的物相、组构及振动光谱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绿色软玉的主要矿物成分为透闪石,含少量的铬铁矿以及含Cr 钙铝榴石。软玉以纤维交织变晶结构为主,部分透闪石纤维体沿其片理方向定向排列,偶见铬铁矿骸晶及交代假像结构。对花莲绿色软玉的红外吸收光谱及拉曼光谱进行了表征,并对其振动光谱的归属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75.
通过对多个翡翠及其他玉石标本进行阴极发光实验,观察不同品种的翡翠、处理翡翠制品以及翡翠的相似玉石品种在阴极发光镜下的荧光颜色、发光强度、环带特点、颗粒形态和裂隙状况等的不同特征,来有效鉴别翡翠、处理翡翠及翡翠的相似品。同时依据不同类型翡翠在阴极发光下的特征,对翡翠的品质、颜色等的划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6.
和田仔料随着市场的追捧,其价格越来越高,仿制品层出不穷。借助宝石显微镜、偏光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和红外光谱等测试手段,对武汉市徐东古玩珠宝市场上出现的一种仿黑皮仔料材料进行了宝石学、矿物学以及谱学特征鉴定。结果显示,该仿黑皮仔料材料由黑色霞石岩、白色软玉以及有机黑胶三部分拼合而成;其与黑皮仔料的主要鉴定特征在于:前者在横截面上有明显的拼合痕迹以及特征的红外光谱有机官能团区吸收峰。  相似文献   
77.
采用常规宝石学鉴定方法、反光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仪(EPMA)、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等测试方法,对山东昌乐蓝宝石砂矿中的一种副矿物样品进行了常规的宝石学、矿物学、谱学特征研究。肉眼观察,这种副矿物样品呈黑色、不透明,具有强磁性,摩氏硬度大于小刀。在反光显微镜下,该样品为钢灰色,呈现不透明的四边形颗粒状。X射线粉末衍射及电子探针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该副矿物样品为富含Ti的磁铁矿,其晶体结构中类质同象替代广泛,但未见对人体有害的微量元素。该样品的红外光谱与磁铁矿的标准红外光谱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8.
为配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出土文物研究,运用宝玉石学、岩石学和物理谱学的理论与资料,采用肉眼观察、宝石显微镜、红外吸收光谱(反射法)、激光拉曼光谱(散射法)、X射线衍射法和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无损测试方法对江西靖安李洲坳东周墓的13件出土玉器样品进行了玉质特征鉴定。结果显示,有11件出土玉器样品为透闪石质软玉,2件出土玉器样品为粉砂岩类岩石。同时,还揭示了11件透闪石质软玉玉器的外观特征差异与其玉石成分和质地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79.
利用激光诱导离解光谱自由定标法对一系列高纯度黄金样品进行定量分析与研究,初步证明了将此方法应用于黄金首饰成分测定的可行性。采用波长1 064nm的Nd∶YAG脉冲激光器激发黄金样品,波长范围为200~760nm的4CCD光纤光谱仪采集发射光谱,对Au元素质量分数范围为85.0%~99.6%的6件黄金标准样品进行激光诱导离解光谱测试。对所得黄金样品光谱中的Au,Cu,Ag三种元素分别选择合适的原子(离子)谱线代入自由定标法模型,通过所得参数拟合得到了所有元素原子(离子)的二维波尔兹曼平面曲线,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激光诱导离解光谱自由定标法定量分析黄金样品中Au元素的质量分数与标准值的相对误差〈3%。  相似文献   
80.
祖母绿是由微量Cr和/或V致色的绿色绿柱石。位于云南省麻栗坡县的大丫口祖母绿矿床是中国重要的祖母绿矿床,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进展,但与祖母绿相关的电气石的研究工作还未展开。本文以大丫口矿床含祖母绿矿脉和非矿脉中的电气石为研究对象,在详细的野外调查和岩相学研究基础上,对电气石进行成分测试,旨在探讨电气石成因、查明物质来源和流体演化过程,进一步探究大丫口祖母绿矿床的成矿机制。结果显示:含矿脉电气石单位分子中Na含量为0.62~0.79 apfu,Al含量为5.36~6.17 apfu,Fe/(Fe+Mg)值为0.31~0.41;非矿脉电气石单位分子中Na含量为0.64~0.76 apfu,Al含量为5.66~6.38 apfu,Fe/(Fe+Mg)值为0.14~0.34。大丫口电气石具有富Mg、Y位(Y-site)上呈低Al或无Al的特征,属于碱族镁电气石,但是含矿脉电气石则显示更高的Fe/(Fe+Mg)值。电气石成分的差异可能主要与形成环境有关,电气石的成分差异具有指示祖母绿是否富集的潜力。大丫口电气石具有成分分带且V2O3含量为0.65%~4.76%,其形成与持续的热液流体交代围岩有关。大丫口矿床是一个岩浆起源的动态热液体系,流体通过碱交代作用参与水岩反应萃取围岩中的成矿物质。早期流体的物质组成以源于花岗质熔体的Si、Al、Be、F、P为主,而随着演化的进行,Ca、V等来自地层的成分逐渐增加。研究表明,铍的氟化物或氟铍络合物是大丫口成矿流体中Be的一种重要的迁移方式。萤石、氟磷灰石等含氟矿物的结晶促使铍的氟化物或氟铍络合物分解,流体中氟元素的减少可能是大丫口祖母绿成矿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