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96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258篇
地质学   15篇
海洋学   136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7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1 毫秒
111.
鲢、鳙放养使微型生态系统的水柱氮、磷浓度和磷的分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至实验结束时,各实验组的水柱颗粒磷、总磷和氨氮浓度都比对照组高,而正磷酸盐浓度和沉积物磷的量均低于对照组。这种变化以鳙单养系统为最大,其次是鲢、鳙混养系统,鲢单养系统的变化最小。微型生态系统中正磷酸盐浓度同浮游动、植物密度和初级生产力显著相关,氨氮浓度同所述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则多半与正磷酸盐相反。实验观测期间浮游植物密度与总磷浓度之间存在营养级联假说所预见的下行影响,实验结束时二者之间却有上行影响的趋向。根据实验观测结果认为,微型生态系统营养物(尤其是磷)水平的变动,主要是鲢、鳙的摄食改变了系统的群属结构和代谢强度的结果,同时反映了实验鱼对系统中营养物再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2.
本文在室内模拟自然水温研究了东湖透明薄皮溞(Leptodora Kindti)对优势枝角类短尾秀体溞(Diaphanosoma brachyurum)和微型裸腹溞(Moina micrura)的捕食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在17℃和21℃时透明薄皮溞对短尾秀体溞的捕食率系数(predation rate coefficient)或称滤过率(clearance rate)分别为15.9和18.2mL predator~(-1)day~(-1)。17℃时透明薄皮溞对微型裸腹溞的捕食率系数为30.1mL predator~(-1)day~(-1)。不同的猎物密度对捕食率系数亦有影响。在17℃,当猎物密度从200ind mL~(-1)增为800ind mL~(-1)时,透明薄皮溞对裸腹溞的捕食率系数则从30.1mL predator~(-1)day~(-1)下降为15.1mL predator~(-1)day~(-1),对短尾秀体溞的捕食率系数亦从15.9mL predator~(-1)day~(-1)降为7.8mL predator~(-1)day~(-1)。  相似文献   
113.
浅水湖泊内源磷负荷季节变化的生物驱动机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谢平 《中国科学D辑》2005,35(Z2):11-23
由于磷是重要的生源要素,过量的磷促进浮游植物(包括有毒蓝藻)的生长而使水质恶化,水-泥界面的磷交换机制受到广泛关注.一般认为沉积物的磷释放模式在浅水湖泊和深水湖泊之间有很大的差异.在探讨沉积物中磷释放机制时,人们一直最关注的要素为铁和氧及其相关的环境因子(如扰动、分解),但是浅水湖泊中磷含量变化的大部分结果仍然无法解释.通过对欧洲温带浅水湖泊和亚热带气候的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中有关沉积物磷释放模式的野外和实验研究结果的分析,认为在浅水湖泊内源磷负荷季节变动模式的驱动因子中,pH可能比溶氧更为重要,即浮游藻类的光合作用增强时导致水体pH值的上升,这又可改变沉积物表面的pH,从而促进沉积物中磷(特别是铁磷)的释放并基于藻类水华对沉积物中磷的泵吸作用,首次提出了浅水湖泊中内源磷负荷的季节波动与营养水平密切相关主要是由于藻类光合作用驱动的新的观点.此外,浅水湖泊中藻类水华对沉积物磷的选择性泵吸作用,一方面圆满地解释了为何在超富营养的武汉东湖通过非经典的生物操纵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消除了东湖的蓝藻水华后水柱中总磷和活性磷含量均显著下降,另一方面也解释了为何在许多欧洲湖泊的群落季节演替过程中出现的春季浮游植物较少的清水期或通过经典的生物操纵降低浮游植物的现存量均可显著地降低湖水中的磷含量.相对于深水湖泊来说,浅水湖泊生态系统结构的改变引发的浮游植物的兴衰,能对水-泥界面磷的交换能产生更显著的影响.也就是说,生物的生命活动同样可以驱动沉积物中营养盐的释放,而且在浮游植物丰富的富营养化浅水湖泊中,这种静态释放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4.
通过对大型浅水富营养化湖泊--巢湖湖水、间隙水以及沉积物中磷形态及吸附行为时空变化的研究发现,富营养化较为严重的巢湖西区湖水、间隙水中的正磷酸盐(orthophosphate,Ortho-P)、总磷(total phosphorus,TP)显著高于东湖区,这与西湖区有大量的营养物质通过入湖河道输入有密切关系;此外水柱中颗粒态磷(particulate phosphorus,PP)亦有同样的空间分布规律,且PP的含量与微囊藻的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微囊藻在吸收与储藏磷方面比其它藻类更具优势.夏季浮游藻类爆发性增长引起湖水pH的升高以及对磷的大量需求是促使沉积物中的磷(特别是Fe-P)向间隙水中释放的关键因子.沉积物TP、磷形态及吸附行为的空间变化及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沉积物中磷含量的空间异质性与人类活动、土壤地球化学背景及矿物组成等的差异有密切关系.此外,即使沉积物磷含量相同,Fe-P含量的增加将会带来更高的磷释放风险.  相似文献   
115.
基于遗传算法的东湖水质参数反演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入了叶绿素浓度的对数和浊度的对数作为变量,建立了前向光学模型和遗传算法的目标函数,实现了较高的反演精度。  相似文献   
116.
117.
盐胁迫对爪哇伪枝藻(Scytonema javanicum)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14  
研究了盐胁迫对荒漠生物结皮中的先锋藻类———S.javanicum的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S.javanicum对盐胁迫很敏感,在较低盐浓度时光合作用活性已很低;色素分析表明,盐胁迫对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值影响较大,对Scytonemin色素则较小。从对数生长期开始,其胞外总糖、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polymericsubstance,EPS)和蛋白质浓度增高,并在稳定期和衰亡期达到最大。随盐浓度升高,盐胁迫显著抑制其生长,生物量产量下降,但单位生物量(μgChla)胞外聚合物各组份的产量增加,其中蛋白质的含量增加更显著。胞内还原性糖含量随盐浓度升高而升高,并在0.1mol·L-1时达最大;脯氨酸含量则呈V形变化。盐胁迫下胞外聚合物、胞内蔗糖、水溶性糖和还原性糖的大量积累,改变了胞内外物质浓度,说明糖类通过改变其代谢方式,在渗透调节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8.
1980年至1987年在武汉市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鱼类养殖场采到一种寄生于草鱼(Ctnopharyngodon idellus)腹腔中的线虫,经鉴定为契氏斯线虫(Skrjabillanus schiginiTikhomirova et Rodometova,1975),系国内新记录。只发现雌虫,体长14.50—21.80mm(n=3),体宽0.05—0.07mm(n=3)。食管长0.34—0.50mm。头部具一对大的化感器。尾端具三个角皮突起。神经环距头端约0.16mm(n=1)。子宫占据整个假体腔,阴门距头端1.21—1.75mm(n=2)。子宫内幼虫长0.14—0.16mm,宽约0.01mm(n=5)。作者所采标本较和(1975)原始描述(11.5—15.0mm长,0.028—0.035mm宽)为大,寄生部位亦不同。本种已发现分布于俄罗斯克拉斯诺达尔和中国武  相似文献   
119.
几种鱼类培养细胞对不同干扰素敏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四种鱼类培养细胞CIK、CAB、GCB、BRE对Huifn-a,CIK、CAB、GCB、GRE、FHM等五种鱼类培养细胞干扰素作用的敏感性。这四种鱼类培养细胞对HuIFN-a不敏感,对五种鱼类培养细胞干扰素表现出相对一致的敏感性差异,其中GRE细胞对鱼类干扰素最敏感,其次为CAB、GCB。CIK细胞能产生高滴度的干扰素但对鱼类干扰素不敏感。不同病毒对干扰素作用的敏感性也不同。  相似文献   
120.
人类活动对水环境影响巨大,同时水环境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采用地质累积指数法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武汉市东西湖区主要湖泊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情况展开评价发现东西湖主要湖泊表层沉积物平均污染程度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东大湖和金湖中Cd元素处于中度污染水平累积,墨水湖和上金湖中Cd元素为偏中度污染累积水平,其他湖泊沉积物中重金属均处于轻度或无污染水平。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金湖和东大湖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风险处于重度生态风险水平,墨水湖、上金湖、下银湖处于中度风险水平,其余湖泊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风险均处于低风险水平。主成分分析表明,Hg、Cr、Ni、Cu、Zn、Cd、Pb可能来自于工业和交通源的排放,而As可能与农药的使用有关。后期金湖、东大湖、墨水湖、上金湖和下银湖的内源污染治理过程中需考虑重金属的生态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