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44篇
  免费   1119篇
  国内免费   950篇
测绘学   434篇
大气科学   1408篇
地球物理   910篇
地质学   2919篇
海洋学   170篇
综合类   262篇
自然地理   310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178篇
  2021年   252篇
  2020年   222篇
  2019年   312篇
  2018年   233篇
  2017年   208篇
  2016年   184篇
  2015年   240篇
  2014年   238篇
  2013年   218篇
  2012年   198篇
  2011年   217篇
  2010年   242篇
  2009年   268篇
  2008年   256篇
  2007年   277篇
  2006年   292篇
  2005年   281篇
  2004年   265篇
  2003年   214篇
  2002年   191篇
  2001年   161篇
  2000年   179篇
  1999年   127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108篇
  1992年   122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7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天津市潮间带表层沉积物的类型及其分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根据在天津市潮间带地区采集的108个底质样品的粒度分析结果,划分了潮间带表层沉积物的类型,并探讨了潮间带的粒度分布特征和沉积作用。结果表明,天津潮间带可分为3个岩性区,分别以海河口、独流减河口为界,海河口以北至涧河口为片状粘土质粉砂分布区,海河口以南至独流减河口为多岩性、条带状的砂-粉砂分布区,独流减河口至歧口为片状粘土质粉砂分布区。海河口以北的潮间带是以低能潮汐作用为主的泥质粉砂潮滩沉积环境,海河口以南的潮间带是以河口沉积为主体,后经潮汐改造的潮滩环境,驴驹河-独流减河河口岸段潮间带早期水动力较强,后受到潮滩环境的改造,歧口岸段潮间带以潮滩沉积环境为主。  相似文献   
962.
田海龙  李永强  陈飞鸣  李岩 《地下水》2009,31(5):9-11,20
为预测新民市垃圾场渗滤液对拟建柳河水源地的影响,建立研究区域地下水的水流模型和溶质运移模型.采用 feflow 软件利用校正后的模型分两种取水方案预测了水源地开采 20 年后垃圾场渗滤液对拟建水源地的影响,并据此预测提出了合理的取水方案.  相似文献   
963.
王宏 《地下水》2009,31(6):154-155,166
简要分析了地下水源热泵工作的技术原理、类型及应用地源热泵工作需注意的问题,并阐述了目前沈阳地区应用地源热泵的主要相关问题及解决的对策、建议,最后提出改善地源热泵的技术展望——应用干热岩供暖的趋向。  相似文献   
964.
辽宁建昌玲珑塔地区中侏罗世地层与化石初步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西建昌县玲珑塔地区出露一套火山岩所夹的沉积地层, 富含叶肢介、介形类、双壳类、鱼、昆虫、脊椎动物和植物等化石。经区域地层研究, 结合对玲珑塔大西山地质剖面实测以及对该剖面新近所采集的各门类化石的综合研究, 确认此套沉积地层位于义县组之下, 属髫髻山组, 化石显示“燕辽生物群”面貌, 时代为中侏罗世。  相似文献   
965.
青藏高原分布有羌塘—囊谦—滇西和冈底斯两条新生代钾质-超钾质火山岩带。羌塘—囊谦—滇西超钾质岩浆活动的峰值时间为40~30Ma,主体岩石具有Ⅰ型超钾质岩的高MgO和低CaO、Al2O3含量特征;30~24Ma期间羌塘中、西部出现Ⅲ型钾质-超钾质岩浆活动,主体岩石以贫SiO2、高CaO、Al2O3和低MgO/CaO为特征。冈底斯新生代超钾质火山岩也显示I型超钾质岩的高MgO和低CaO、Al2O3含量特征,其形成时间为25~12Ma。综合超钾质岩石的实验资料,可知区内I型超钾质岩的源区以富硅、富钾流(熔)体交代形成的金云母方辉橄榄岩为主;Ⅲ型钾质-超钾质岩浆源区则以斜辉橄榄岩地幔为主。囊谦—滇西Ⅰ型超钾质岩带空间上严格受红河走滑构造带所控制,40~28Ma出现I型超钾质岩浆活动,16Ma转变为OIB型钾质火山岩。岩浆源区从岩石圈地幔向软流圈演变,暗示大型走滑断裂引起的岩石圈地幔减薄和软流圈上涌是导致交代岩石圈地幔金云母分解熔融产生区内I型超钾质岩浆的主控因素。羌塘中部35~34Ma有软流圈来源为主的钠质碱性玄武岩岩浆的喷发,30~24Ma转变为以岩石圈地幔为主要来源的Ⅲ型钾质-超钾质岩浆活动,岩浆源区从软流圈向岩石圈迁移,指示软流圈上涌伴随的富CO2流(熔)体活动是导致古交代岩石圈地幔升温熔融产生Ⅲ型钾质-超钾质岩浆的主控因素,软流圈上涌可能是俯冲板片断离或岩石圈地幔拆沉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66.
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发展,计算机三维辅助设计在工程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基本概念出发,介绍了二维和三维设计软件的功能,介绍了三维设计软件的应用领域,认为计算机辅助设计三维设计是方向。  相似文献   
967.
黄铁矿晶体制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介绍了目前黄铁矿晶体和薄膜的主要制备方法、制备条件参数及其产品特点,以及模拟天然黄铁矿生长的实验方法、条件参数和实验结果.指出应加强合成黄铁矿晶体生长理论研究,根据纳米线阵列、纳米晶线黄铁矿的优异物理、机械性能、天然黄铁矿晶须的矿物学特征和晶须材料的优越性能,认为今后黄铁矿晶须的应用有广阔的前景,合成黄铁矿研究工作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68.
采用1961~2012年东北三省53站月平均气温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东北冬季气温变化特征。利用SVD法得出影响东北冬季气温的主要因子。分别从年际和年代际尺度上,用偏相关法分析了各因子对东北冬季气温独立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北冬季气温以全区一致异常为主,气温显著上升;东北冬季气温主要影响因子是北极涛动、西伯利亚高压和东亚冬季风;年际尺度上,北极涛动和东亚冬季风适合描述东北中、北部的冬季气温。西伯利亚高压与东北南部冬季气温关系密切;年代际尺度上,北极涛动适合描述东北冬季气温。  相似文献   
969.
《高原气象》2021,40(4):875-886
利用东北地区1961-2017年162个气象站点逐日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积雪的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平均年积雪日数和累积积雪深度为75.3 d和582.1 cm,呈高纬多低纬少、山地多平原少的分布,大兴安岭北部、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积雪日数达140 d以上,积雪日数多的地方累积积雪深度也较深。(2)平均积雪初终日和积雪期分别为11月7日、4月1日和145 d,积雪初日自大兴安岭北部向辽宁沿海地区推进;积雪初日早的地区积雪结束的也晚,积雪期更长,黑龙江大部分地区均超过了150 d。(3)积雪日数和累积积雪深度最大值均出现在1月,以1月下旬最多;积雪初日和终日最多分别出现在11月和3月,以11月上旬和3月下旬最多。(4)年积雪日数和累积积雪深度分别以1.88 d·(10a)~(-1)和71.94 cm·(10a)~(-1)的速率增加,在21世纪10年代达到年代最高值,秋季、冬季和春季积雪日数和累积积雪深度均呈增加趋势,冬季增加最为显著。积雪初日显著推迟、积雪终日提前、积雪期缩短,变化速率分别为1.44 d·(10a)~(-1)、-2.27 d·(10a)~(-1)和-3.72 d·(10a)~(-1);162个气象站点中,积雪日数和累积积雪深度均有75%以上的站点呈增加趋势,积雪初日推迟、积雪终日提前和积雪期缩短的站点分别为86.4%、98.1%和96.3%。(5)冬半年积雪受降水量(有效降雪量)的影响要大于平均气温的影响;积雪初日与11月平均气温和10月降水量相关性较好,积雪终日与2月温度因子相关性较好;随着纬度的升高和海拔的抬升,积雪日数和累积积雪深度增加,积雪初日提前、积雪终日推后、积雪期延长。  相似文献   
970.
对张广才岭五道岭组火山岩进行锆石U--Pb LA--ICP--MS 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以确定该组火山岩形成的时代和构造背景。选取样品中的锆石均呈自形--半自形晶,具有清晰的振荡生长环带和较高的Th /U 比值( 0. 52 ~ 2. 28) ,暗示其岩浆成因。测年结果显示,五道岭组火山岩形成于289 ± 3 Ma,是早二叠世岩浆活动的产物。火山岩的岩石组合为玄武岩--流纹岩,显示双峰式火山岩的特点,属于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玄武岩具有富集Rb、K 等大离子亲石元素( LILE) ,亏损Nb、Ta 等高场强元素( HFSE) 的特征; 流纹岩呈负铕异常,富集Rb、Th、U 和K 等大离子亲石元素( LILE) ,亏损Nb、Ta 和Ti 等高场强元素( HFSE) 及Sr、P 元素,并显示A 型流纹岩的特点。结合该时期区域构造演化史,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揭示了五道岭组火山岩的形成与岛弧环境下的局部伸展作用有关,这种构造背景是古亚洲洋板块俯冲于松嫩-张广才岭-佳木斯陆块之下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