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36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16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北方中新生代盆地砂岩型铀矿床是我国一种重要的铀矿类型,使用现代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对典型产铀盆地进行探测,在划分盆地结构、查明铀成矿地质环境方面可以发挥巨大作用,且可有效缩短找矿周期。文章选取新疆伊犁盆地南缘加格斯泰地区为试验区,在两条地质情况已知剖面上开展音频大地电磁法(AMT)与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对比试验,其结果表明:(1)AMT与CSAMT对断裂构造和砂体均有明显的反映,所展示的盆地电性结构基本一致,清晰刻画了地质体面貌及相互关系,均可投入生产应用。(2)AMT与CSAMT在细节表现上又有所不同,AMT由于频点数量多、偶极距短,因此分辨率较高,能识别较小的地质体,但是具有低阻屏蔽效应;CSAMT抗电磁干扰能力强,能获得较高质量的数据,对盆地内砂体、断裂构造等地质要素探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2.
本文以比例坝铝土矿为对象,研究了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U、Th等沉积地球化学标志元素特征,进而对其成矿物质来源、沉积环境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矿石中稀土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富集型,具明显Eu负异常,与下寒武统娄山关群白云岩稀土特征参数和配分模式相似,矿床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来源于寒武统娄山关群白云岩。沉积环境为以相对还原环境沉积为主导、形成于半咸水-咸水淡化泻湖环境。  相似文献   
123.
本文详细介绍了2016年全国首次全省性的、以县为单元开展的贵州省旅游资源大普查的实施背景、目标任务和主要技术要求。同时,还详细介绍全省旅游资源大普查工作从普查队伍组建、技术培训、资料收集、设计编写、实地普查、报告与图件编制等具体工作程序。最后对贵州全省旅游资源大普查取得的主要成果与意义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24.
锰矿是国家战略紧缺矿产。自上世纪1958年在黔东松桃大塘坡地区发现"大塘坡式"锰矿以来,经过三代地质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终于在锰矿成矿理论、找矿方法和找矿成果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使黔东地区成为新的世界级锰矿资源富集区和中国锰矿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为纪念"大塘坡式"锰矿发现60周年,特撰文介绍该地区锰矿的主要研究历史、研究现状和近年来该类型锰矿主要研究进展与找矿突破性成果,同时展望未来,提出下步工作建议。谨以此文向为黔东及毗邻区南华纪"大塘坡式"锰矿找矿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老一辈地质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  相似文献   
125.
华南南华纪"大塘坡式"锰矿位于上扬子东缘国家重要成矿区带。近年来,锰矿资源预测评价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建立了锰矿内生外成裂谷盆地古天然气渗漏沉积成矿系统理论,研发了该类型锰矿床深部隐伏锰矿找矿预测关键技术。通过贵州铜仁松桃锰矿国家整装勘查区实践检验,新发现了4个世界级隐伏超大型锰矿床和一批大中型锰矿床,实现我国锰矿地质找矿有史以来的最大突破,改变了国家锰矿勘查开发格局。本文介绍了项目团队研发的该类型锰矿床深部隐伏锰矿找矿预测关键技术组合中的音频大地电磁测量(AMT)勘查技术,主要包括数据采集和预处理关键技术、最佳反演模式和参数优选关键技术及建立音频大地电磁测量地球物理找矿预测间接模型等方面,以期能对华南其他地区的南华纪锰矿以及相似成矿地质背景条件下的其他时代锰矿找矿预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6.
中国南海珊瑚岛礁拥有巨大的资源潜力和科研价值。2013—2017年,贵州省地矿局一一五地质大队配合中国科学院在南海诸岛礁实施科研钻井数百口,施工过程中,合理解决了远离大陆封闭环境中的各种特殊困难,攻克了“珊瑚岛礁松散珊瑚砂层抽水试验成井下管”、“珊瑚岛礁第四系覆盖层钻探取心”、“珊瑚岛礁泻湖砂层钻探取心”、“珊瑚岛礁钻探事故预防与处理”等重要技术难题,形成了一套成熟完整的适用于岛礁勘查的钻探技术工艺体系,开我国岛礁钻探工程实践之先河。该技术体系能保证岛礁钻探工程安全和质量,对于我国今后岛礁勘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7.
泥堡金矿床微量元素的聚类分析与因子分析结果显示,Au、As、Sb、Hg、Tl、Ag、W、Se相关性好,表明Se与Au在成矿作用过程中可能具有密切联系,硒化物主要出现在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或成矿的中晚阶段。泥堡金矿床Au成矿温度集中于180~260℃,表明泥堡金矿床中Se可能主要以硒化物的形式存在。黔西南地区不同金矿床的黄铁矿、毒砂、辉锑矿、辰砂、雄黄等硫化物中,Se具有一定的富集,Se与S的地球化学性质相似,Se主要以置换硫化物中的S的形式存在。成矿过程中HS-和HSe-均可作为卡林型金矿中Au的载体,Se能为研究该区乃至贵州黔西南地区卡林型金矿中Au成矿环境、成矿机制及成矿流体演化规律提供间接性证据,提出Se可作为黔西南地区卡林型金矿床找金的指示元素。  相似文献   
128.
为重建黔中地区震旦纪陡山沱期古海洋环境,选取小河磷矿(XH)、息烽磷矿(XF)含磷岩系剖面,通过系统采样及岩矿鉴定、扫描电镜、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分析,揭示古海洋环境对磷块岩沉积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磷矿成矿受黔中古陆长期剥蚀夷平形成的无障壁海岸海滩环境控制。陡山沱期洋水组磷块岩Sr/Ba值一般大于1,均值分别为1.90(XH)和0.95(XF),而澄江组沉积物Sr/Ba值均小于1,均值分别为0.11(XH)和0.18(XF),说明沉积环境由澄江期的湖泊相转变为陡山沱期的海相。小河剖面V/Cr和Ni/Co均值分别为1.77和2.17,息烽剖面V/Cr和Ni/Co均值分别为1.26和2.83,均位于弱氧化—氧化区间。息烽磷矿磷块岩δCe为0.75~0.95,均值0.85,小河磷矿磷块岩δCe为0.74~1.09,均值0.88,Ce负异常由底部至顶部逐渐增大,显示沉积环境由次氧化—氧化的转变。这种氧化转变不仅造成了浅水富磷海岸大洋生产力的提升,进一步促使与生物作用相关的磷块岩沉积,同时造成的生命演化也改变了大洋含氧结构,因此成磷环境的氧化转变是对新元古代氧化事件与生命演化的响应。  相似文献   
129.
130.
华南地区成冰系大塘坡组锰矿近年来在找矿勘探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由于该套锰矿在时空分布及成矿背景上的特殊性,长期以来都受到研究者关注,累积了大量研究成果。在系统性总结大塘坡组锰矿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新元古代全球大地构造、古气候演变、古海洋环境变化及微生物演化等重大地质事件的最新研究进展,综合分析了华南成冰纪大规模锰沉积成矿作用与这些重大地质事件之间的联系。从新元古代中期开始,罗迪尼亚(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广泛分布的裂谷盆地系统,以中国南方南华盆地为代表的成锰盆地即是在裂谷盆地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裂谷盆地系统为锰矿沉积提供了必须的容矿空间,决定了其展布规律,并且盆地底部的热液系统为锰质输入盆地提供了必要途径。新元古代冰期(“雪球地球”)事件中覆盖全球的冰川系统切断或阻碍了地球各子圈层的物质与能量交换,可能导致冰期海洋缺氧状态的广泛出现。而冰期—间冰期的古气候变化使冰盖消失,海—气循环与海水圈层循环重新启动,随之而来的是古海水氧化还原条件的改变。针对南华盆地而言,表层海水的氧化及可能存在的含氧底流为锰矿沉淀提供了所需的氧化环境。此外,新近的证据表明间冰期微生物复苏背景下的锰微生物成矿作用可能是锰矿形成的重要机制。以上这些重大地质事件之间具有复杂的相互联系,同时它们也为“大塘坡式”锰矿沉积成矿作用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成矿控制条件。因此, 华南成冰纪“大塘坡式”锰矿沉积成矿作用与新元古代重大地质事件间存在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