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78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35篇
海洋学   5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渤海湾西北岸全新世牡蛎礁研究概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环太平洋西岸,特别是渤海湾西北岸沿海平原全新世地层中广泛分布着由Crassostrea gigas牡蛎形成的礁体.总结了渤海湾西北岸30余年来众多研究者的主要成果.论述了C.gigas的定名沿革、生态习性、礁体特征、礁体与海面的关系.测定了C.gigas壳体的18O和13C同位素组成,发现了壳体生物碳酸钙的年际变化规律,结合可靠的14C数据,建立了正常建礁与个体分泌壳体之间的线性函数关系(约1 cm/a)、水平夹层的平均历时(约200a/层)等定量参数,进而提出"礁体历时假说",并将该地区时间跨度约7750~950 calBP的化石牡蛎礁划分为8道礁群,论证了礁体内部水平夹层和礁体之上泥质"转换层"可能记录的百年尺度的"缓变型"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92.
出露于华北陆块东北缘的张三沟岩组为一套变质火山-沉积岩系,前人根据变质程度和地层对比将其划归古元古代。本文通过SHRIMP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获得2517±9 Ma 、2518±7 Ma 和2534±26Ma原岩年龄,2439±24Ma、2464±73Ma和2433±71Ma变质年龄。这表明该套变质岩层形成于新太古代晚期,变质时代在新太古代末-古元古代初。结合区域资料,其变质年龄可能代表了古龙岗陆块与位于其北东侧的其它陆块(如佳木斯陆块)碰撞造山的时代,表明华北克拉通在新太古代末-古元古代初期经历过一次重要的克拉通化。  相似文献   
93.
通过对秦皇岛洋河-戴河冲积平原地区枣园水源地野外调查和不同水样的水文地球化学及多种同位素测试分析发现:1)该区海水入侵过程中的水化学作用主要是海水与粘土含量高的地层中钙质矿物阳离子的交换;2)海水入侵不是沿含水层整体向前推移,而是存在优先入侵通道(如断层和水势差较大水流方向)和局部入侵速度较快的现象;3)深层和浅层地下水水力联系较大,海水入侵已经影响到深层地下水;4)研究区地下水平均氚浓度为9.86 TU,地下水平均年龄介于17.6a~23.7 a之间,地下水流速约为2.11 m/a,整体上地下水循环路径短,径流速度快,地下水交替强烈.这些结果可为以后进一步治理海水入侵和合理利用地下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4.
云南高原隆升特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普遍认为云南高原的抬升,与青藏高原及川西高原的相继抬升,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文章根据云南高原地貌面结构及其平缓宽阔的特点、川西高原及云南高原南北向"构造-地貌-沉积"时空分布的特点以及云南高原中部多处"风口"沉积的形成时代等资料分析,对云南高原隆升的性质特点及其时代等提出了新的看法.研究表明,云南高原是川西高原向南掀斜隆起的延续,在百万年以前为断陷沉降与断块隆起相间,后来自西向东逐渐转变为整体的平稳抬升;与此同时,由于断陷盆地中碎屑物质的加积增厚,与断块山地被侵蚀剥蚀,直到百万年以前,才有和缓起伏的地貌面形成;云南高原普遍抬升的时代,大概也在百万年以前;云南高原中部的抬升幅度大约在1600m左右.  相似文献   
95.
东坪金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北部边缘的张宣地区,产于水泉沟碱性杂岩体南部的中细粒正长岩中,属于低硫化物钾长石石英脉型碲金矿床。金矿石包括低硫化物碲金石英脉型和钾质蚀变岩型两种类型。文章对产于东坪金矿1号脉的钾长石石英脉中的锆石进行了成因矿物学和LA-ICP-MSU-Pb年代学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矿脉中的锆石可以分成岩浆锆石和热液锆石两种成因类型。岩浆锆石具有自形到半自形结构、柱状晶型,在电子探针背散射电子图像(BSE)上呈暗灰色;在阴极发光图像(CL)上具有明显的岩浆振荡环带。热液锆石多呈不规则状充填在岩浆锆石中,也有呈他形晶独立存在的;在BSE图像上呈亮灰白色,而在CL图像上为深黑色(无阴极发光)。岩浆锆石的Th、U含量和Th/U比值相对较低,其U-Pb加权平均年龄为(380.5±2.6)Ma,说明水泉沟碱性杂岩体形成于晚泥盆世。热液锆石的Th、U含量和Th/U比值较岩浆锆石明显增高,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40.2±1.3)Ma,说明东坪金矿床形成于早白垩世。因此,成岩与成矿年龄相差近240Ma,表明东坪金矿床的形成与水泉沟碱性杂岩体的岩浆侵位事件无直接关系。通过对区域地质背景的综合分析,作者认为成矿流体...  相似文献   
96.
海河平原北部地区属于半干旱自然地理环境且仍在干化,自山前至滨海的山麓堆积-河流沉积-海陆交互沉积序列的平原地貌地质环境,土壤地球化学环境以高Ca、Mg、F,低Se、Mo、I和弱碱性为特征且正在经历酸化过程,潜水环境以淡水-微咸水-弱碱性为特征且有碱化的趋势。人为作用与自然作用一起构成了本区水土地质环境演化的双重驱动力,但在表现形式和区域分布方面驱动强度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土壤环境质量良好但潜水环境质量较差且均在恶化。  相似文献   
97.
道县玄武岩中麻粒岩包体的岩石学及年代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南道县虎子岩玄武岩是中生代末期形成的 ,含有较多的岩性各异的深源岩石包体。其中 ,麻粒岩包体属二辉麻粒岩 ,以含变质成因的紫苏辉石为鉴别特征。麻粒岩的平衡温压条件为 :t =845~ 95 0℃ ,p =0 .734GPa ,h =2 5km。取麻粒岩包体全岩样品及斜方辉石和长石矿物样品 ,进行Sm -Nd同位素测定。全岩两阶段模式年龄为 1.76~ 1.77Ga ;矿物等时线年龄值为 (5 44± 9)Ma ,ε=- 6 .2。由此可佐证麻粒岩包体来源于下地壳 ,其原岩是中元古宙裂谷期基性岩浆活动的产物 ,于早加里东期变质 ,其Sm -Nd同位素得到再次平衡。  相似文献   
98.
本文报道了东昆仑造山带中部夏日哈木矿区二长花岗岩体的锆石U-Pb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资料,以确定岩体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其构造属性。夏日哈木矿区的二长花岗岩呈岩株状和脉状捕虏体出露于矿区中部。2件二长花岗岩样品中岩浆锆石LA-MC-ICP-MS U-Pb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923.7±2.5 Ma(MSWD=0.27)和920.1±2.8 Ma(MSWD=0.18),属新元古代早期。岩石高硅(SiO_2=73.24%~73.83%)、富碱(Na_2O+K_2O=7.96%~9.79%)、贫钙(CaO=0.31%~1.13%)、贫镁(MgO=0.11%~0.21%),属于高钾钙碱性、过铝质系列花岗岩;稀土配分曲线呈现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的右倾分布特征,具明显的Eu负异常(δEu=0.30~0.45);原始地幔标准化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Sr、Ba、Nb、P、Eu和Ti的负异常。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属于S型花岗岩。岩石具有较低的CaO/Na_2O比值(介于0.13~0.26之间,平均0.19),较高的Rb/Sr比值(介于1.27~12.45之间,平均7.61),显示出上部地壳源区的成分特征,可能由泥质岩石部分熔融形成。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及构造判别,本文认为该区二长花岗岩形成于同碰撞的构造环境,岩石成因可能与加厚陆壳上部泥质岩石减压熔融并经历了斜长石等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有关,热源主要来自于陆壳加厚过程中K、Th、U等元素放射性蜕变产生的热量。综合分析认为,东昆中隆起带中部地区存在新元古代早期的岩浆活动,时间上对应于全球Rodinia超大陆的汇聚时间。  相似文献   
99.
实测了冀北滦平西瓜园组李营-王家沟剖面和马圈村剖面,在开展多学科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把剖面划分为4个岩性段,建立了系统的叶肢介生物地层分带序列,进行辽西义县组与冀北西瓜园组的等时性对比,分析剖面的沉积相叠置特征,证明了剖面的沉积连续性和沉积旋回性变化,识别出剖面的4个三级层序,确定了义县阶的定义及其单位和界线层型。从而建议重新厘定“义县阶”的定义和层型,将冀北滦平李营一王家沟剖面作为下白垩统义县阶的单位层型,将冀北滦平马圈村大店子组一西瓜园组界线剖面作为义县阶的底界层型,将冀北滦平西瓜园组的时限范围定为义县阶;取消以张家沟大店子组时限范围所定的义县下亚阶,改为张家沟阶。  相似文献   
100.
对渤海湾西岸平原XZ、MD钻孔样品的粘土混浊水电导率(以下简称EC)和pH测定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EC与pH都呈高度负相关,两孔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30(P<0.01)和-0.765(P<0.01).整体上EC与pH呈反比特征.进一步根据EC测定值将两钻孔沉积物分为海相、海陆过渡相和陆相分带,并对各分带中的EC和pH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除XZ孔海相沉积带(Ⅰ带)相关性偏低(r=0.089,P> 0.05)外,其他各沉积带均显示较明显的负相关.但负相关性也有所不同,XZ孔海陆过渡相沉积带(Ⅱ带,r=-0.740,P<0.01)负相关性最为明显;MD孔海陆过渡相沉积带(Ⅰ带,r=-0.434,P<0.01)、XZ孔陆相沉积带(Ⅲ带,r=-0.403,P<0.05)和MD孔陆相沉积带(Ⅱ带,r=-0.482,P<0.05)也有较明显的负相关性.这表明沉积物EC与pH相关程度的差异,亦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沉积环境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