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18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35篇
地质学   189篇
海洋学   54篇
天文学   36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4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酶解马氏珠母贝肉制备降血压肽工艺条件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肉为原料,选用6种蛋白酶在各自适宜的条件下进行酶解,采用HPLC法分析酶解产物对血管肾张素转换酶(ACE)的抑制活性(IP),筛选出碱性蛋白酶为其制备的最佳酶种类,并确定了水解度为21%时,产物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在此基础上,分别考察了加酶量,底物浓度,酶解温度及pH对水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加酶量为0.175g/L,底物浓度为35g/L,温度为45℃,pH为9.5,水解时间240min为酶解最适宜工艺条件。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分子质量分布,表明酶解产物中主要为14.4ku以下的多肽分子。  相似文献   
82.
选取第五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5)模式中较适宜于南海海表面温度(SST)模拟的加拿大地球系统模式(CanESM2),并获取其在IPCC RCP2.6、RCP4.5和RCP8.5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模拟的2006-2100年南海SST数据。基于南海诸岛珊瑚礁和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RCPs情景下的珊瑚礁区夏季SST上升趋势,并基于热周指数(DHW, Degree Heating Weeks)及年白化时间指数分析了RCPs情景下的南海诸岛珊瑚礁热压力临时避难所,主要得出以下结论:RCPs情景下,明显变暖的珊瑚礁海域均为南沙群岛; 年白化时间不晚于全球珊瑚礁平均年白化时间的珊瑚礁像元占南海诸岛总珊瑚礁像元的比例,在RCP2.6、RCP4.5和RCP8.5情景下分别为17%、29%和42%,均分布在南沙群岛;RCPs情景下,较高纬度的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北部为未来南海诸岛珊瑚礁热压力临时避难所。  相似文献   
83.
北部湾沉积物中放射性核素的分布特征与控制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部湾是我国大西南地区重要的海上通道,也是我国重要的渔场之一。本研究利用高纯锗γ谱仪系统分析北部湾表层和柱状沉积物中4种最主要的天然放射性核素(238U、226Ra、228Ra、40K)含量和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北部湾沉积物中放射性核素含量低于我国大部分海域的结果,高于珊瑚礁区的极低放射性水平的结果。北部湾沉积物中4种核素都存在“蝴蝶”状空间分布特征,该特征主要源于沉积物粒径的非线性调控,且与沉积物总有机碳浓度存在正相关。此外,利用Mn和210Pb所指示的氧化还原状态和物理/生物扰动过程也可以对柱状沉积物中氧化还原敏感型核素(比如,238U)分布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从232Th/238U、40K/238U、226Ra/238U活度比值角度,发现北部湾沉积物具有典型的陆源沉积物特征,且显著不同于南海珊瑚礁区中生源沉积物特征。本研究有利于掌握滨海核电发展背景下的北部湾海洋环境中放射性核素水平,揭示核素的“蝴蝶”状分布特征和控制因素,探索基于放射性核素的地球化学新指标在海洋沉积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4.
Geotechnical and Geological Engineering - Rock squeezing has a large influence on tunnel construction safety; thus, when designing and constructing tunnels it is highly important to use a reliable...  相似文献   
85.
刘涛  褚冠宇  徐慧鹏 《沉积学报》2022,40(5):1346-1354
以广西北海市的金海湾红树林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红树林沉积物的粒度和过剩210Pb比活度特征,并结合当地风暴潮历史记录,识别红树林沉积中风暴沉积层并判定了其形成时间。结果表明:自1965年以来广西沿岸的5次强风暴潮在该红树林中留下了沉积记录;以这些风暴沉积层作为时间标志,可知1986—2008年,红树林前缘区的沉积速率为5.7 mm/a,内侧为7.3 mm/a;2008年以后,前缘区沉积速率降至2 mm/a,而内测沉积速率则增加至14~20 mm/a。2008年之后当地风暴潮频率增加可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红树林前缘区风暴沉积粒度特征的分析表明,在强风暴潮期间,植株高大、树冠封闭度高的红树林对于波流能量的耗散程度要显著高于年龄较小、植株低矮的红树林。  相似文献   
86.
集合不同观测降水数据优势,获取更为精细化降水产品,可以更好地再现区域降水时空异质性,这也使得多源降水数据精度评估、校正及融合应用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从降雨时空一致性、降雨量误差、日降雨事件探测能力方面对广西TRMM降雨产品进行了精度评估,并对比分析了TRMM对干旱的评估效果。结果表明:(1)广西TRMM降雨产品与气象站观测降雨存在显著的时空相关性,日尺度相关系数最低为0.5~0.6,月、年尺度相关系数则均在0.7以上;(2)广西TRMM降雨量总体略偏大,其相对偏差主要在0~10%;(3)TRMM产品在广西地区的日降雨事件探测能力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在强降雨月份POD>0.75,但也存在降雨量较少的冬季月份准确率显著下降的现象。(4)TRMM降雨产品在广西干旱强度监测方面,能够揭示区域干旱的时空尺度效应和强度累积效应,具有比有限地面站点数据更精细化的空间异质性表达。相关成果有望促进区域多源降雨数据的校正及融合应用研究,为区域更有效的旱涝灾害评估、预报预警等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87.
提出了一种GPS RTK技术与TCA2003测量机器人技术相结合实施CPIII控制网测量的技术方案。通过具体工程试验表明,在满足测量精度的前提下,可有效地提高外业测量的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88.
廖伟华 《测绘科学》2012,(4):154-156
粗糙集作为一种处理不确定性问题的工具,近年来在GIS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利用上、下近似来逼近对象。在以往的GIS粗糙集应用中,都是基于等价划分的pawlark粗糙集。本文基于划分之中可以存在交集的覆盖粗糙集,利用近年在基础数学研究中的一些覆盖粗糙集的理论与性质,探讨了GIS不确定研究的覆盖近似空间、覆盖粗糙集、模糊覆盖粗糙集、模糊覆盖粗糙隶属函数等。发现覆盖粗糙集在处理GIS不确定性问题时,有比粗糙集更广的适应范围。  相似文献   
89.
Employing a sample presented by Kaneko et al. (2006) [Kaneko, Y. et al., 2006. ApJS 166, 298 (Paper I)] and Kocevski et al. (2003) [Kocevski, D. et al., 2003. ApJ 596, 389], we select 42 individual tracking pulses (here we defined tracking as the cases in which the hardness follows the same pattern as the flux or count rate time profile) within 36 gamma-ray bursts (GRBs) containing 527 time-resolved spectra and investigate the spectral hardness, Epeak (where Epeak is the maximum of the νFν spectrum), evolutionary characteristics. The evolution of these pulses follow soft-to-hard-to-soft (the phase of soft-to-hard and hard-to-soft are denoted by rise phase and decay phase, respectively) with time. It is found that the overall characteristics of Epeak of our selected sample are: (1) the Epeak evolution in the rise phase always start on the high state (the values of Epeak are always higher than 50 keV); (2) the spectra of rise phase clearly start at higher energy (the median of Epeak are about 300 keV), whereas the spectra of decay phase end at much lower energy (the median of Epeak are about 200 keV); (3) the spectra of rise phase are harder than that of the decay phase and the duration of rise phase are much shorter than that of decay phase as well. In other words, for a complete pulse the initial Epeak is higher than the final Epeak and the duration of initial phase (rise phase) are much shorter than the final phase (decay phase). This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predictions of [Lu, R.J. et al., 2007. ApJ 663, 1110] and current popular view on the production of GRBs. We argue that the spectral evolution of tracking pulses may be relate to both of kinematic and dynamic process even if we currently can not provide further evidences to distinguish which one is dominant. Moreover, our statistical results give some witnesses to constrain the current GRB model.  相似文献   
90.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能力评估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根据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借鉴建筑结构强度和延性的抗震能力评估理念,提出了评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能力的定量方法。在利用ETABS集成软件完成建筑结构内力分析后,应用本研究编写的结构抗震能力评估计算程序,实现了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能力的定量评估。实例评估表明,该方法除可定量评估建筑结构抗震能力外,还可从评估结果了解造成抗震能力不足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