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79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29篇
海洋学   216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原位PCR技术在海洋生物研究中应用较少,尚无规范的方法步骤。将原位PCR技术应用于海洋细菌功能基因检测,通过实践探讨了影响原位PCR的关键因素,指出细胞的固定和消化是影响其成败的关键;探讨了有关的实验条件;并展望了在检测海洋细菌,尤其是对目前尚无合适方法定量检测的典型海洋功能细菌等的检测方面,原位PCR有望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62.
基于河南省119个国家自动站逐小时降水观测资料、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逐小时大气再分析资料(ERA-5)、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再分析资料及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海温资料对2021年7月17~22日河南省发生的一次历史罕见的极端强降水事件(简称“21·7”暴雨)的降水特征、大气环流和物理量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对比了河南历史上三次暴雨过程。结果表明:(1)“21·7”暴雨过程在1 h最大降水量、3 h最大降水量、6 h最大降水量、1 d最大降水量、3 d最大降水量和过程累计降水量方面均表现出显著极端性。(2)高层南亚高压与东海附近低涡稳定共存,中层副高稳定偏北偏强,与大陆高压形成对峙,使得天气形势稳定,为河南地区极端强降水的发生提供了背景条件。低层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侧东风气流与台风“烟花”北侧的东风气流相叠加,使得西太平洋到河南地区形成深厚的水汽通道,继而为河南地区极端强降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汽。(3)在“21·7”暴雨期间,河南地区水汽通量散度值为负且大部分地区的整层可降水量可达100 mm,整层水汽十分充沛。涡度和垂直速度场的大值区主要出现在太行山东麓临近...  相似文献   
263.
为探讨经济褐藻羊栖菜人工幼苗对阳光紫外辐射变化的响应,在全波段阳光辐射省(PAB,280~700nm)、去除UV-B辐射(PA,320~700nm)和光合有效辐射PAR(P,400~700nm)三种辐射处理及不同辐射水平下培养羊栖菜幼苗,并测定了其生长与光合作用的变化。结果表明,无论在紫外辐射(UVR)存在情况下(PA,PAB)还是滤除UVR(PAR)时,高辐射水平条件下(55%),羊栖菜幼苗都具有较高的生长速率,而低辐射水平下羊栖菜的生长速率较低。在不同辐射处理之间,随着辐射水平的增高,UVR的抑制效应逐渐突显。UVR降低羊栖菜幼苗的光合电子传递速率。  相似文献   
264.
节织纹螺(Nassarius hepaticus)贝壳差异的COⅠ基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在厦门港市场购买的节织纹螺(Nassarius hepaticus),挑选五种典型贝壳形态,每种形态各5个个体,研究其COⅠ基因序列及其分子系统发育。结果表明,节织纹螺五种贝壳类型的齿舌形态基本一致,但个体间齿列数和中央齿上缘小齿数有差异;COⅠ基因序列存在较大的变异,678—679bp的片段上有31个变异位点,其中20个为密码子第三位碱基,6个为密码子第二位碱基,5个为密码子第一位碱基;贝壳、齿舌变异与DNA变异不存在关系,同类型和不同类型的个体在DNA序列上差异较小,根据Kimura 2-parameter法计算25个个体的遗传距离在0.001—0.010之间,平均值为0.007。以COⅠ基因序列计算的遗传距离和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证实五种贝壳形态的25个个体同属于节织纹螺。  相似文献   
265.
<正>确处理流体力学方程中的对流项对环流的数值模拟起着重要作用。采用数值实验的方式,采用不同的对流项处理方法,模拟了厦门湾潮流场,并将数模结果与物模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不同对流项处理方式对厦门湾区域流态模拟结果的影响,以此为依据提出适合港湾的对流项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66.
用逐步稀释法对北冰洋研究区10个沉积物岩芯(计189份样品)的厌氧细菌(AAB)进行分析,用改进的ZoBell 2216号培养基,在4 ℃和25 ℃温度中分别培养3周以上,根据培养结果统计样品中厌氧细菌的检出率与含量,分析厌氧细菌含量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4 ℃时AAB检出率为85.71%,含量范围 0~2.40×109 个·g-1,平均4.42×107 个·g-1;25 ℃时检出率为93.05%,含量范围0~1.10×109 个·g-1,平均5.31×107 个·g-1,略高于4 ℃时的平均值.研究表明研究区岩芯中广布AAB;温度的提高,可能提高AAB的相关指标;沉积物深度增加可能有利于AAB生长,但太深也不利于AAB生长,呈中层增高现象,但并不规则;在一定水深范围内,水深增加也有利于AAB的生长.同时给出了研究区内不同海域AAB分布差异.  相似文献   
267.
运用一、二维耦合模型,考虑季节性风生海流和潮流的作用,对开凿胶莱运河改善渤海水质的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海水半交换周期和运河的净流量为衡量的主要指标,进行四种运河规模的模拟实验,评估各种开渠规模治污的效益.模拟结果显示,开凿运河后,运河的流向随潮汐过程变化,但能够形成少量由胶州湾向莱州湾的净流量,通过运河的年净流量与运河规模成正比,为渤海海峡年过水量的1‰-2.5‰.运河规模达到5000m(宽)×20m(深),海水半交换周期仅缩短3%.因此,开凿胶莱运河改善渤海水质的效果不明显,渤海污染治理的关键应该是污染源头控制和管理.  相似文献   
268.
分析了2004年2月珠江口小型原生动物(包括鞭毛虫、纤毛虫和异养甲藻)的分布特征,探讨了环境因子对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鞭毛虫在珠江口的丰度为3.4×103~25.6×103个/mL,异养甲藻的丰度为11~312个/mL,纤毛虫的丰度为7~172个/mL.高丰度的原生动物主要集中在广州附近盐度为2~5的河口上段,而低丰度在外海盐度超过30的下段区域,原生动物的3个类群的丰度均从上段往下段呈递减的趋势.原生动物的分布特征与浮游植物叶绿素a的分布特征相似,原生动物也与细菌呈显著的正相关,表明细菌和浮游植物影响着原生动物在珠江口内的分布.冬季温度对原生动物的分布不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而营养盐可能是通过影响浮游植物及细菌的分布而间接对原生动物的分布产生影响.原生动物的丰度表明珠江口部分水域已处于富营养化和超营养化状态.  相似文献   
269.
通过室内纯培养,研究了营养盐亏缺以及解除亏缺对威氏海链藻 ( Thalassiosira weissflogii ) 的细胞形态、细胞增殖、胞内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变化的影响,考察了藻细胞生长和生化组成的恢复情况.结果表明,在多种营养盐亏缺 ( N 亏缺、P 亏缺、Si 亏缺、N + P 亏缺、贫营养 ) 的条件下,威氏海链藻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全部受试细胞形态均出现不同程度变异,细胞增殖显著低于正常营养供给.恢复营养,细胞形态的损伤能得以有效恢复,细胞增殖能力得以一定程度的有限恢复,其中氮、磷亏缺的恢复效应最为明显.营养盐亏缺,各处理组细胞生化组成显著低于正常培养状态.恢复营养,氮、磷亏缺组藻细胞生化组成仍显著低于正常营养供给,生化组成的恢复效应不明显,生理活性无法恢复,而硅盐亏缺的藻细胞生长和生化组成均能恢复到正常水平.实验证明,微藻细胞的生化组成比形态变化与增殖更能反映营养盐亏缺,可作为微藻受氮、磷营养盐限制的指标.  相似文献   
270.
河口海岸是人类生存的重要空间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区域。然而,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压力下,河口海岸面临环境恶化、湿地生态受损和灾害风险增加等多重问题。为保障河口海岸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数字孪生概念为基础,结合河口海岸多圈层多界面的系统特征,提出了一个综合河口海岸立体监测和数据聚融、多过程耦合模型系统、数字孪生体和智能服务平台等关键要素的河口海岸数字孪生系统。此外,本文还详细介绍了构建河口海岸数字孪生系统所需的核心技术,涵盖监测物联网、模型耦合、大数据管理和智能分析,以及知识图谱等。尽管面临多学科全要素综合监测、人地海耦合模拟、跨领域跨行业协同、信息安全保障和服务标准制定等多重挑战,河口海岸数字孪生具有逼近真实、系统关联和提供智能服务等特点,能够提供监测、预报、预警、预演和预案等智能服务。这将有助于提高我们对河口海岸复杂系统演变、预测和应对的研究和应用能力,推动河口海岸学科群的发展,提升风险管理和综合治理水平,为河口海岸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